2008高三语文复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1762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三语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高三语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高三语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高三语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高三语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三语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三语文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8 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作品的语言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作品的语言- -新人教新人教(析句、语言特色篇)(析句、语言特色篇)高考链接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玉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杜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

2、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 【答案答案】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

3、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解题格式解题格式 分析鉴赏名句答题的内容为:名句的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 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 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的情感。例: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是:阶前的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这两句景中寓情。面对着眼前的春意和春声,诗人看到的是

4、“自”、 “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之景。从“自”和“空”我们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借古抒怀。武侯祠如此冷落凄凉,不能不为之叹惋。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1分析句子描述内容或抒发的情感。分析句子描述内容或抒发的情感。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

5、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解说句子作用。解说句子作用。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06 辽宁卷)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 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6、。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析句子的艺术手法。分析句子的艺术手法。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更妙,为什么?(4 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

7、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

8、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答题示例: 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跟踪练习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村 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

9、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沙场演练沙场演练1阅读下面三首诗,做后面两个小题。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王维杂诗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陶渊明问来使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请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的人格特点。(2)指出这三首诗语言上的共同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10、回答三个问题。宫词 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注何满子:唐教坊曲名。因唐玄宗时歌人何满子临刑哀歌而得名,该曲子后来在宫中流行。(1)这首诗的咏叹对象是什么人? (2)这首诗在用语方面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

11、分)(2)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2、。(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 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 分)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 分)乌 衣 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

13、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 分)答:7 (07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分)出 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 ,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古代

14、诗歌鉴赏之四古代诗歌鉴赏之四 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析句、语言特色篇)答案(析句、语言特色篇)答案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1、【答案】:(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2、【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

15、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 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 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 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3、【答案】 (6 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