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91730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专题片概述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专题片概述第一节电视专题节目的界定v一、何谓专题?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专题 是指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二、何谓电视专题节目?电视专题节目,是指主题相对统一, 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 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从字面意义理解,这是一个非常简 单明了的名词。但事实上,“电视专题 节目”作为中国电视界一个约定俗成广 泛运用的概念,为电视理论界和创作界 带来了长达数年的争论。三、何谓电视电视专题?(一)界定1、 1979年,美国四大学电视系联合编撰的电 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电视专题,一种 非虚构的影片,它直接取材于现实,并用剪 辑和声音增进主题思想。2、我国界定:以摄影或摄像手

2、段,对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 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 它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 许虚构、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 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用“挑、等、抢”或 追随采访的摄录方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 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 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二)电视专题的品格 1、 纪实性对于电视专题是具有质的规定性之 品格。真实性在电视专题里要包括五个方面:空 间、时间、人物、事件和细节。这五方面的 真实是电视专题存在的基础。可见,真实是 电视专题的首要品格。因此,电视专题不能 虚构。2、电视专题还应该具

3、有思维的品格。 (1)从创作者的角度讲,思维的品格就是要 通过对生活素材的选择与处理,升华出情感 、判断、思考; (2)从观众的角度讲,就是要利用镜头内和 镜头间产生的含义去唤起观众的体验; (3)思维品格实际上就是创作者的一种介入 ,要有主体的创作意识和社会倾向。这一点 是无可否认的。但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 倾向是以显在的方式存在还是以潜在的方式 存在。3、电视专题应具有审美的品格。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最求。电视专题必须 要拍的好看。为了使电视专题拍得美,必须 在纪实和造型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好 的电视专题应该能够引发观众审美的思考, 因此,电视专题应多用开放性的叙事结构, 少用封闭性的

4、叙事结构,思考应该多隐少显 ,理性的内在最好用感性的外衣来包装。第二节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电 视专题关系的争论一、有关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电视专 题关系的争论。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电视专题的关 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归纳 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 “等同说”,认为电视专题片就是电 视电视专题,它们没什么区别,只是同一种节 目形态的两种不同称谓而已。(二)“独立说”,认为专题片和电视专题各 自成为独立的节目类型,真实性是它们的生命 。但是,专题片允许主观表现,电视专题则排 斥主观、排斥造型。(三) “从属说”,认为专题片和电视专题互 为从属,尤其是电视专题,它是专题节目或专 题栏目常用的形式

5、。(四) “怪胎说”,认为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特 定国情下产生的怪胎,这种“画面加解说”的 作品,本来就不应该存在。 二、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电视专题关系(一)研讨情况介绍:针对人们认知的混乱情况,电视界人士意识到问 题出在电视专题片这个概念本身。古人云:名正则言 顺。说的是名分对于事物的合理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电视专题节目的理论研究, 中央电视台研究室邀请全国电视界部分专题节目编导 和学术界部分专家(100多人次) 于1992年11月、1993 年4月和11月分别在北京、浙江舟山和湖北宜昌,举行 了三次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与界定的研讨活动。(二)研讨结论:1、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条目

6、不再 使用专题片的名称,而是明确提出:电视专 题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一部分,被涵盖于其中 的报道类,是报道类节目中的主要形式。2、报道类(含电视专题)根据其叙述表述 方式的差异,可分为纪实型、创意型、政论 型、访谈型和讲话型五种。这五种类型基本 包括了以前被认为是专题片和电视专题的电 视片。至此,关于电视专题和专题片名称的 争论便暂告结束。此后,电视专题片的说法渐渐淡 出,而含电视电视专题的电视专题节 目逐渐成为大家都接受并普遍使用的 一种名称。三、电视专题属于报道类专题节目 何谓报道类专题节目?1、报道类专题节目是以报道的方式对社会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进行较 为系统全面而又深

7、入的探究与表现的电视节目 。这类节目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主体。 2、报道类节目内容涵盖面广,历史、现实、文 化、科学、社会、人生的各个领域均可成为主 要的报道对象。这类节目是深度报道最常用的 节目形态,在选题时往往偏重那些能反映事物 实质意义和发展规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 本节小结本节讲述了电视专题节目的界定 、电视电视专题和电视专题节目的关 系等,让学生从宏观上对电视专题节 目有了整体的认知和了解。第三节电视专题节目的 发展历程v按照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各时期的创作特 征,我们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报道阶段:19581966年从中国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诞生,到 1966年“文革”开始,为中国

8、电视专题节目 发展的第一阶段。(一)中国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诞生于1958年10月1日,是采用16毫米胶 片拍摄的,片长20分钟,名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国九周年的无声电视作品,由北京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记者、编辑集体创 作。(二)本阶段电视专题节目的主要特点1、这时期的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报道型,以介 绍先进典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到领导 人出访等重要活动和重要节目为主要任务。 2、选题内容和风格形式不够丰富; 3、创作者的工作作风极为认真负责。二、颂扬阶段:19661978年 “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展三中全会召 开前,祖国各地栏目的开播为我国电视 专题节目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是我国推行

9、极“左”路线最严重的时期。 v这一阶段优秀电视专题节目突出特点: 1、以工农业生产成就和工农业战线新闻人物 事迹为主要内容,题材相同或相近;2、以颂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基本 主题;3、作品的拍摄内容和人物形象比较深入、 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三、觉醒阶段:19781989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祖国各地 开播,到1989年大型电视电视专题望长城 确定跟踪纪实拍摄基调,是我国电视专题节 目发展的第三阶段,即觉醒阶段。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思想观念发生巨变的 时期,我国的电视节目创作不论在题材、数量 、种类、表现形式上,直至设备材料、人员队 伍都有空前发展。 (一)这个时期电视

10、专题节目的主要创作 手法编导们基本上使用文学的方式跟生活达成 关系,就是先有完整的文学本子,然后用比较 唯美和接近古典主义的方式去完整记录一个对 象。这是典型的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手法。(二)这个时期电视专题节目的主要创作 内容1、对风光的歌颂在这个时期,从1978年到1983年期间,电视 专题节目主要是在进行一种释放,在思想上受到 压抑后的一种空前的释放。这种释放也是“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以1983年为例 ,几乎平均20天就有一集中国名山在中央电 视台播出。在话说长江以后,黄河的制 作,唐蕃古道的开机,以至到话说运河 ,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制作都给人充满活力的 印象。2、政论片的

11、热播。知识界的“文化热”使一大批文化界的 人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来。80年代后期, 创作了很多大型的高屋建瓴、气度恢弘、洒 脱自如的政论片,如长征生命的歌、 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3、电视栏目逐渐成熟。(1)1978年9月30日祖国各地开播,播出 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 民族风情,以此传播地理、历史、文化知识。(2)1979年,开办了第一个有主持人的节目 为您服务,加强了电视的服务性。(3)随后,一系列为满足群众需求,以服务于 受众的名牌栏目如兄弟民族、神州风采 、地方台50分钟等相继问世。栏目的开办, 培养了一批有追求的电视编导,一大批优秀作品 在这里暂露头角。四、纪实阶段

12、:1989年至今 从望长城至今,是中国电视专题节 目的第四阶段,即纪实阶段。1989年开拍, 1991年播出的望长城是中国电视史上里 程碑式的作品。(一)望长城的重要意义:1、望长城的创作人员用类似于集体兵 谏的方式,以一种不计后果的精神确立了全 新的拍摄理念,就是纪实美学原则的确立。2、自望长城开始,一种新的影像纪存 形式逐渐兴起。(二)纪实美学的黄金期1、1992年,沙与海,中国的电视专 题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这是一个标志;沙与海导演 康健宁v2、1993年,电视专题学会的成立;v3、上海台第一个电视专题栏目电视专题编辑室 建立,以电视专题工作室为口号,它的收视率曾经 创造了整个上海电视台收

13、视率的第一名;4、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 该板块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中国 电视电视专题带来了一阵清风,其成功的主 要原因是:(1)视点下移:真正把原来高高在上的视角彻底地 平移下来,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它给观众传递的是 百姓故事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发现的思考空间。通 过讲小的人物,小的故事,来体现社会大的背景。(2)它的纪实语言、拍摄手法和创作风格也堪称一 派,一时成了各电视台效仿的对象。5、许多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纷纷亮相荧屏, 毛泽东、邓小平、孙子兵法、 百年中国等无不以打破历史教科书冷冰冰的 面孔,以人物性格为浓墨重彩所在,以纪实风 格赢得观众的喜爱。(1)这些电视专题与生

14、活空间的视角大有不 同,它们更多的是关注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人和事 ,关注流逝了的历史热点、冰点以及历史人物和事件 ,关注时代变迁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处境。这些电视 专题勇敢地触摸过去,大胆地聚焦现实,大主题、大 制作,从记录百姓生活流中脱离出来,转向对历史与 现实的放大和张扬。(2)文献电视专题的意义:这些电视专题所 要传达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要 唤起的是人们的社会良知、历史感知和文化 良心。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充满历 史激情和现实热情的电视专题更值得关注和 肯定。6、作者电视专题大量出现。许多优秀的电视专题令人记忆犹新,回 味无穷,如四川电视台王海滨的藏北人家 、中央电视台孙

15、曾田的最后的山神、 陈晓卿的龙脊、宁夏电视台康健宁的 阴阳、湖北电视台张以庆的英和白等 等,这些电视专题充满着个人化创作的色彩 ,具有较高的艺术美感,而且有些大胆地加 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味和个性化思考,有些 还蕴涵画面、音乐以及构思的唯美主义倾向 。 幼儿园 编导:张以庆在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 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 ,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 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 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 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 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v 龙脊

16、编导:陈晓卿龙脊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短缺,勤劳善良的红 瑶人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大山隔断了他 们与外界的联系,也隔断了文明的辐射。但是,这 里的孩子们却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望。 尽管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多数孩子还是依然留 在校园中。为了能够供孩子读书,家长们节衣缩食 ,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去勤工俭学。最后的山神编导:孙增田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人,大多数已经永远地结 束了狩猎生活,居住在了山下的定居点。而鄂伦春 人孟金福,则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信奉 火神、月神,万物皆神,尤其是信奉山神,相信是 山神给了他猎物和住所。7、DV电视专题的兴起。(1)从电视专题品质结构来看,DV电视 专题兼具生活空间的平民意识和个性化 创作的主观色彩。DV电视专题的取材大多是 创作者身边熟悉的百姓故事,如杨天乙的 老头、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以及 香港凤凰卫视DV新时代推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