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91162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兼与上海高技术发展战略的比较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柳卸林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特大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资源 禀赋的差异,两个城市的产业能力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如何在高技术产 业战略导向、经济发展思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与上海“战略错位”,是北 京经济调整、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在近几年的发展战略中,北京的战 略和政策的制订上过多地受到上海的战略和政策的影响,北京缺乏根据自己的市 情来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业的独特战略。从竞争战略理论和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结合我们自己对中国地区高 技术发

2、展的经验,我们认为,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而不是 资本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头脑公司”与“躯干公司”从世界的高技术发展的格局看,大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高技术产业。一种是资 本密集的、规模型的高技术制造业,它主要体现在设备和批量生产的产品中,如 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电脑制造等。日本、德国是这种高技术批量制造的典型例 子。另一种是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是“头脑产业”,代表性的产业有:研究 开发产业、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医药产业、教育产业等。这一产业的特点是自 己基本不从事硬件的制造,而从事知识的开发和应用,其中以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为核心,最主要的投入是研究开发,即知识的生产活动,最重

3、要的资源是人力资 本。从世界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制造环节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减少,而研究 开发正成为高附加值的源泉。许多跨国公司正成为没有生产只有研究开发和销售 的“头脑公司”。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是因为中国缺乏面向世界的研究开 发和营销能力,而跨国公司则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不断地把制造 活动分包给中国的企业。因此,从世界分工的角度看,以美国、欧洲为基础的跨 国公司是世界的“头脑公司”,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则是世界的“躯干公司”。在“头脑产业”,即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知识是基本的投入要素,也是基本的产 业产品。“头脑产业”的产出是新的、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土

4、 地、物化资本的作用,产业的主要活动是知识的创造而不是实物的制造。知识服 务业的范围应包括软件产业、研究开发产业、设计产业、教育产业、生产医药产 业、医疗保健产业、文化产业、娱乐媒体产业,这是一个产业群。从美国等发达 国家的情况看,知识服务业在一国 GDP 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出现了制造业 服务化的趋势,如 IBM 等大型设备制造公司都在向服务业转型。因此,知识服务 业是一个新兴的、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北京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头脑公司”基地谁将是中国的“头脑产业”基地?我们认为,北京是最有可能的一个候选者。如果 这一立论成立,就意味着北京应主要发展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而不是大规 模的

5、、资本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我们的这一观点是从北京的资源特点、比较优势 和国际高技术发展的趋势作出的。我们认为,决定一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关键要素有以下 3 个:一 是要素资源的水平,包括已有的科技资源、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产业基础,企 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状况。二是市场容量的大小、市场复杂度和渗透的能力,包括国际化的水平。三是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北京 和上海在这 3 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决定了北京和上海应采取不同的战略, 包括高技术产业的选择、路径的选择和实施方式的选择。1)北京和上海的高技术发展资源比较科技供给资源。北京的优势资源更多地体现为人力、知识和科

6、技等无形资产 类资源。北京地区在全国对科技投资的资源排在第一位。按 2000 年的统计,研究 开发经费占 GDP 的比重在北京是 6.3,上海是 1.6。2000 年北京研究开发经 费占到全国总量的 1/5 还多。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共有 64 所,占到了全国高校总数 的 4.3。北京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研究中心。从科技产业化的情况看,北京是科技产业化最高的地区。2001 年,北京技术市 场合同成交额已达 191 亿元左右,交易额在全国遥遥领先,增长速度是 36.15。2001 年,北京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至 4969 件,比上年增长 46.1, 稳居全国第一。北京 2001 年的技术成果卖了 87

7、 亿元,北京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技 术集散地。专利的技术转让成果金额也由 2000 年的 393 万元骤升至 7848 万元, 猛增了近 20 倍。北京科技资源如此丰富,说明北京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知识密 集的高技术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真正实施“首都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战略。金融资源与环境。上海是一个传统的金融中心,有着良好的基础。2000 年的 上海金融保障业的 GDP 达到 667.09 亿元,同年北京金融保障业的 GDP 近 379 亿 元,只有上海 2000 年金融保障业规模的一半左右。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涌入催 生了众多社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且对中介服务的需求正呈上升趋

8、势。尽 管北京在金融保险上也有较大的规模,但与上海相比,还有不少距离。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1999 年上海为 28 亿美元,北京是 20 亿美元左右。 2000 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 31.6 亿美元,而同期北京为 16.8 亿美元。在企 业平均获技术开发资金中,1999 年上海平均每个企业获技术开发贷款为 200 多万 元,北京只有 69 万元。因此,上海的金融优势有利于它成为资本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北京则应发展 知识型产业。近几年来,上海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是大企业、大投资、大制造 业。产业基础和地理等要素。上海产业体系非常全面,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的 基础优势仍然不可动摇。上海紧

9、靠港口、长江,有着全国一流的物流能力。我国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总共是 125603 万吨,其中上海港是 20440 万吨,高居全 国首位。上海作为亚太地区物流枢纽的地域优势相当明显。从邻近的地域看,紧邻上海的江苏、浙江两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快,有着很高的 经济活力;而北京的周边省份像河北、天津、东北等省市的经济活力在近几年不 如南方省份活跃。周边区域对上海经济的支援要优于北京。北京地价高、人力资源成本高,使北京缺乏南方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 优势,这也是北京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制造业优势不断丧失的重要原因;而上海 在制造业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使它制造能力的吸引力成为吸引人们投资的重点。 因此,

10、北京的优势不在于大规模的高技术制造业,而在于不需要许多土地和水资 源的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的文化。1999 年,北京净增企业 24016 家,北京在 2000 年的高新技术 创业数已达 8000 多家,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上海 1999 年只有 958 家高新技术企 业,但上海高技术企业的规模要比北京大。北京的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的竞争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在中关村,每 120 人就创办一个公司。北京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有浓厚的创业特色。在中关村,大量的高科技创 业人才是外地的科技人员流进的。他们不是政府计划的结果,是科技人员“下海” 闯荡的结果;而在上海,民营高科技企业一直不是高技术产业的

11、主体。在上海, 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干预很大,且都局限在规模性的投资上,不很重视中小 科技企业的发展。北京的企业,如联想、北大方正等,大都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发展壮大的,并 不是政府直接扶持的结果。这一过程预示着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将有更大的市场导 向的作用。2)市场容量。上海的经济总量要远高于北京。2000 年,北京的 GDP 是 2478.8 亿元,而上海 是 4551.15 亿元,几乎是北京的一倍。在产业的发展中,市场容量决定一个地区以何种方式进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从世界的角度看,北欧地区的企业跨国公司较多,因为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小。 日本、韩国企业也只有依靠走出口导向的战略才能发展。中国

12、的市场容量较大, 但这一市场主要以低端的市场为主,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内市场和国际 市场的差别在缩小。但就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来说,上海的能力强于北京,因为 上海的制造业企业在市场和管理方面比北京企业能力更强。就地域而言,上海强于北京,因为上海周边的浙江和江苏是经济发展的强省, 形成一个高收入的地区,且工业体系发达,形成了一个对资本品和消费品高需求 的地区;而北京周边的河北、天津、东北 3 省因经济发展缓慢而购买力下降。因 此,北京只有面向全国的大市场、世界的市场,高技术发展才会有希望。3)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是当今发展最快,也是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之一。印度信息产业的

13、辉煌主要得益于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印度班加罗尔可以 给北京许多启示。印度在制造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信息 技术服务、产品/项目工程设计、生物技术、制药业、中介服务、娱乐业和保健业 等技术密集性贸易服务业方面显现出较强国际竞争力。在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 等城市不断出现这些产业活动的新聚集。在这些地方,著名的跨国公司不断加入。 如通用电气公司正在加罗尔投资一亿美元,聘用超过 300 名具有博士学位在内的 2600 名科学家兴建其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许多其他著名的公司如朗讯、惠普、 微软、思科和 EliLi 等开始在印度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北京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服务业起步早,软件

14、、生物医药、计算机、军工产品 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一定的规模化,涌现出联想、方正、用友、诺基亚(北京)等高 新技术企业。北京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各类金融、保险、咨询均在京设有总部或 办事机构,2000 年咨询等社会服务业 GNP 近 191 亿元。其他如教育、传媒、旅 游、文化产业等由于北京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其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与教育、 文化、信息服务相关的产业在北京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产业,其中教育、文化广 播电视产业 2000 年比 1997 年增长了 91.53,科学研究与综合服务业的相应增长 为 54.2,社会服务业增长 56.08。2000 年中关村技工贸总收入为 1540 亿

15、元, 远远超过上海。这些服务业是“头脑产业”。它们有着高附加值的特点,北京市这 方面在全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北京软件产业已有较强基础,已有金山、北大方正、用友软件等大型软件企业。2001 年,北京的软件业收入达 249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1。年销售收入过 1000 万元的有 107 家,过亿元的有 11 家,展示了北京知识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可见,从北京资源的特点看,北京应主要发展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与上 海的错位可以用集成电路的发展战略来打比方:上海适合发展集成电路加工制造 业,而北京更适合发展芯片设计业。因此,作为一个智力密集的城市,北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16、 来发展经济的思路。在南方各省市不断向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 时候,北京在第二产业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因此,正确的战略是根据北京的市情 来发展自己有独特能力的高技术产业,这就是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这是北 京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会。北京以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时 机已经到来。“头脑公司”发展的战略与措施北京能否把知识服务业作为未来高技术发展的方向,还需要说明一个知识能否 成为产业基础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学者们都认为,科学研究的产出具有很大 的溢出效应,是一项奢侈的经济活动。因此,发展中国家无需进行研究开发活动, 而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来为自己服务。但这一观点现在受到了较大的挑 战。一是随着发展中国家能力的增强,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时将会有更多的限制。 二是别人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所产生的效率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利用他人的 知识所产生的效率不如利用自己知识的一半。三是研究开发不仅产生知识,还产 生学习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靠技术引进发展起来的后 发的工业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都在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