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90247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宝典(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共 100 题,90 分钟完成一、 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1-50 题。1.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强调的是( )A.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B.教育对政治制度的作用C.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2.下列能够有效提高动作技能与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 ) 。A.示范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 B.讲解法 C.发现发 D.示范法3.“因材施教” 、 “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是( )中首先提出的。A.学记 B.孟子 C.劝学篇 D.论语4.人的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其中( )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A.儿童时期 B.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成年时期5.俗语

2、“师傅带徒弟” 、 “老子传儿子”属于( ) 。A.专门教学 B. 全程教学C.家庭教学 D.个别教学6.马克思主义关于(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A.社会再生产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劳动价值理论7.教育史上,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C.凯洛夫 D.杜威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发展具有( ) 。A. 差异性 B. 阶段性C.顺序性 D.不均衡性9.课堂上,老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兴趣

3、D.知觉10.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是教育的( ) 。A.劳动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11.下列选项中,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是( ) 。A.谈话法 B. 实践法C.陶冶法 D.讲授法1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外有人把学校课程领域予以扩大,把课程分为( )两大类,贾克森(PWjackson)和瓦兰斯(EVallance)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A.知识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 B.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C.基础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D.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13.学校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学校德育的( ) 。A.个体性功能 B.教育性功能

4、C.社会性功能 D.发展性功能14.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 )提出的挑战。A.社会信息化时代 B. 知识经济时代C.经济发展需要 D.我国加入 WTO15.中小学生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 。A.被动的过程 B. 乐观的过程C.能动的过程 D.悲观的过程16.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是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点?A.探究法 B. 发现法C. 情操陶冶法 D.实践活动法17.( )是指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A.课堂规范 B. 课堂气氛C.课堂纪律 D. 课堂管理18.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 ( )的领导方式也运

5、用得较多。A.“集体中心” B. “学生中心”C.“德育中心” D.“教师中心”19.学校教育始于( ) 。A.奴隶社会末期 B. 原始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中期 D.奴隶社会初期20.教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知识和( ) 。A.间接经验 B. 社会实践C.直接经验 D.科学实验21.(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与教育目的紧密联系。A.教育方法 B. 教育理论C.教育方针 D.教育法规22.(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A.考试大纲 B.人才质量标准C.国家课程标准 D.培养目标23.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的核心观念是( ) 。A.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

6、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B.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念C.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D.以教师为主主导的教育观念24.新版高中数学教材在编写中大胆创新,每册的章节都有引人注目的引导材料,例如,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引导材料以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作为主题,展示了飞船升空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剖析,对教材中插入引导材料的目的,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个性B.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鼓励教师与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25.青少年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样

7、干“为理由而从事某种活动,这体现了( )对人的规范作用。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C.人物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26.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初中生的( )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A.思维 B.感觉C.认知 D.记忆2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索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 。A.心理咨询 B.心理测验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28.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处于青年时期的心理特征是(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C.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

8、感2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B. 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30.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 )起着根本性的作用。A.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C.主体内省 D.学习迁移3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种方法是利用了直觉的哪种特性?( )A.理解性 B.恒常性C.整体性 D.选择性32.下列那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A. 温故知新 B. 触类旁通C.照本宣科 D.闻一知十3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9、) 。A.运气 B.能力C.努力 D.任务34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普洛夫是( ) 。A.苏联心理学家 B.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C.美国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35.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 ) ,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A.才能 B.潜能C.知识 D.智慧36.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 )获得的。A.思维定势 B.接受学习C.系统教学 D.概念同化37.教师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印象,从而形成以点概面的偏见,这是教育活动中的( ) 。A.第一印象 B.晕轮效应C.蝴蝶效应 D.刻版

10、印象3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 ) 。A. 父母教的 B.后天领悟来的C.先天遗传的 D.后天学习来的39.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模式是( ) 。A.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B.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C.随行讲学问答D.预习讲解释疑练习总结40.先行学习与后续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是某种下位能力的先行学习,进而对更高一级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叫做( )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41.知觉的( )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A.计划性 B.选择性C.整体性 D.系统性42.数学、计算等( )机能是在大脑左半球实现的。A.第四信号系统 B. 第一信号系统C. 第三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43.在( )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