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89524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浅谈生活化教育在地理优质教育中的实践浙江诸暨牌头中学浙江诸暨牌头中学 边碗红边碗红 电话:电话:13858520801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地理素养教育是优质教育的综合体现,生活化教育是全面提高地 理素养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内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 识,用地理的原理来解释这些生活现象,逐渐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许多学生学 习地理习惯差,缺乏兴趣,地理素养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地理教育只 盯在课本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地理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 了地理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地理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 我国

2、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观于海上,何 以知风波之患”。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 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 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关键词:生活化 地理地理 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展现优质课堂是素质教育制度推行下,教师们应该积极追求的目标,只是 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转换窗口和改变自己教育风格的良好途径, 也没有大胆的冲破自己的教育围墙的决心,艰难地徘徊在固有的教育阵地上。 这样教师就很难有一番作为,也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生活化地理教 学,源于生

3、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目标就是“培养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生活有多大,地球就有多大。我 们不能把学生圈死在仅有的课本内容上,而应该积极带领学生步入生活,来丰 富课堂,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 践”之间的桥梁。它符合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素质得到全面 发展,做到在生活中他们是个地理专家,在课堂上他们是来自自然的小当家, 充分展现地理课的优质教育。 一、生活化地理优质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一、生活化地理优质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 地理

4、教材资源毕竟有限,学生们在教材中看到的都是统一的、单板的内容, 而学生的生活经历大有差异,长期地这种“以本为本”的教授方式,也会在一 定程度上框死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收集生活化素材,为地理优质课 堂服务,是做好优质教育的第一步。所以我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重观察, 注重整理,向生活索取更多的优秀地理教学资源,让它从生活走向课堂,活跃 学生的思维,激活知识的应用。主要的生活素材渠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来源于大生活。 大生活指的是个人可能无法经历,它来自遥远的国度或者遥远的时间,但 是它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影响力,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来收集,由 于它的权威性,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

5、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中央台的专题纪录片大国崛起讲述了世界上一些大国比如英国、 德国、法国、美国的发展史,让人们从更大尺度、更大背景去观察一个国家的 兴衰,尤其是具有一定地理素养的时代人物,对这个时代产生的重要价值,很 好的阐释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一位领袖人物应该具备的基本地理素养,从地理 的角度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振奋了人们的精神。看了这部片子,学生就会总结为什么要学好地理了,用这么多历史事实告诉大家,学好地理是为了创造更加 辉煌的历史。 白色星球是一部法国纪录片,它以北极大陆上的北极熊一家为主线, 记录了北极熊妈妈生育并且抚养自己熊宝宝的故事。这部影片第一次全景地展 示了北极生物的奇特和丰富

6、,比如北极熊在冰洞里产崽,可爱的小北极熊在冰 天雪地中睁开小眼睛;小海象在母海象怀中吃奶;一群驯鹿为寻找食物穿过陆 地和水面、迁徙数千英里等等。北极大陆独特的自然现象如极昼、极夜、北极 光等都会在银幕上一一得到展示。北极冰川破裂、万头驯鹿集体迁移等都是实 景拍摄。影片展示了北极这个神秘世界中生物的奇异和美丽,而全球气候变暖 使得这些可爱的生命的生存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面对现代生存压力的都市人 会在这部影片收获很多久违的感动,比如熊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最后一块坚 硬的浮冰推给自己的孩子等等。这部呼吁环保的绿色影片不仅能教育每一位成 人要有环保意识、全球意识,也能使学生们受到爱护环境的良好教育。因

7、此在 讲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时,可以把这些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影片给大家欣赏, 虽然我们没有到过北极,但是北极这块美丽的土地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影片 中熊妈妈的故事令大家感动,人类总应该比动物做得更好,保护环境意识深入 人心。 2、来源于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的最有效资源,它可能每天都能看到、 接触到,但是很少有人能把他看到的这些现象和我们的地理学习联系起来,如 果教师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就能在观察对比中找到一些实际体 验,对问题的解决会特别轻松,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 的危害时,可以事先拍一些校园景观照片,学生看了很新鲜,如果照片里有 教师或者学

8、生的影子,那就更火爆了,他们会忙于把照片和现在的实景对比, 接着叫他们再对比 08 年雪灾时的校园景观,这时他们又会真切地感受到平静的 校园也会遭受到一些自然灾害,顺便讲一些当时雪灾中的校园故事,然后直奔 这节课的主题,效果非常好。 3、来源于自身经历。 许多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比较多,坐过的交通工具也较多,那么在讲交通 工具的发展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讲不同交通工具带来的不同感觉,比如铁路动 车组的舒适、高速,地铁的方便、快捷、安全等,学生讲得津津乐道,在此基 础上,告诉学生如何去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运速、运量、安全性、 连续性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二、生活化地理优质教育的实践操作二、生

9、活化地理优质教育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生活化地理优质教育展现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难开展、环节复 杂而漫长的部分。教师要根据教材需要安排任务,删选素材,最后编制一套完 整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灵活实施。教师兼有素材收集和删选、任务安排、教 案编写、组织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很难做到环环优质,因此实际操作时可以分 阶段逐步展开,有些素材可以重复利用,操作一遍后也可熟能生巧,关键是教 师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耐心,根据教学需要来积极接受并实施。以下以水循环 这节内容为例,阐述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 水是人人都熟悉的资源,虽然每天都有接触,但是很少有同学去思考水是 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让学生感觉水

10、就运动在我们的身边,有时可能不知不觉,但却对我们的生活创造了神奇的影响,人类也可 以参与到水循环中,使我们与水建立良好的自然关系。 1、关于生活化课堂的导入。 提前布置学生到学校前面浦阳江边取景:一位同学是学艺术的,叫他画一 幅写生画夏日的浦阳江 ,另叫一位爱好摄影的同学叫他拍一些浦阳江景观照。 上课时首先叫学生展示他们的画夏日的浦阳江 ,还有很多照片,学生饶有兴 趣,仔细地欣赏他的画,然后多叫几个学生来描述看到的景观:河流、白云、 草木、人物、挖沙船,大家唯恐没有表现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是热情高涨。最 后发现这些景观都跟水有关,然后引出主题水循环 。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教师可以从班

11、级和学校周边环境实际情 况出发,找到最容易引发学生兴奋点的地方,叫学生自主参与完成,学生本身 有较强的表形欲,他们会非常乐意,再在课堂上展现他的成果,大家一起竞争、 主动思考的氛围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保留下来。在这种氛围的长期熏陶下, 学生会不停地盼望老师来到教室给他们上课,因为上课就能让他在同学和老师 面前充分展示他的能力,满足他的情感需要,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创造 欲,培养他的实践能力。 2、关于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操作。 活动一:主题:水的形态变化煮五香鹌鹑蛋,观察水的变化。 做个小实验,把煮五香鹌鹑蛋放在教室里,容易操作,学习环境会特别轻 松,而把结果的分析放在最后,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常

12、见的问题,最后还能分到 一个鹌鹑蛋,营造这样的气氛,他们会集体表现出很高的兴致,继续把接下来 重要的思考活动完成。 活动二:主题:地表径流是如何产生的?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县,提前布置我班住在牌头和城关的同学,分别站在长 潭大桥和西施大桥,观察浦阳江水的流动方向,并记录观察结果,在课堂上宣 读。同时用照片记录两岸的风景,看看商业区、住宅区、农业区的分布。 活动三:主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 环的影响。据图夏日的浦阳江思考: (1)你能在这幅画中感受水的跳动吗? 从河流流到了树上,又跳到了天上。 (2)你能把这些景观和水循环的某个环节联系起来吗?

13、 河流地表径流 草木蒸腾 白云水汽输送 (3)对照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和浦阳江景观图,请同学上来画一幅完整的海陆循 环景观图。 (4)走出画面,列举身边的地理现象,说明人类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有利影响:在校园里进行大面积绿化(增强蒸腾作用,保持水土) ,山下湖 珍珠湖的保护(加大蒸发量) ,修建安华水库(调节径流量) 不利影响:大面积修路时破坏植被、掩埋河湖(减少蓄水量、减少蒸发) , 链条厂大量污水排放(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增加循环周期) 活动四:从大视野、大生活出发,或者从身边出发探讨水循环对人类的影 响。 典型地貌如: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流水侵蚀地貌) 、三峡大坝建设(改变 地表径流)

14、 、上海崇明岛景观(流水沉积地貌) 、请一位家长在浦阳江上作挖沙作业的学生,带几包沙石,展示给同学看, 粗砂、细沙都有,并请他简单介绍粗砂和细沙的价格有什么不同,淘沙的一些 经验,然后请学生分析在不同河段,流水的塑造地表作用的差异,并分析长期 经营沙场的利与弊。 这样的课堂活动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从生活中搜寻相关资料,体 验生活,同时给出一些思考题,探讨生活与地理原理的关系。这样一方面让学 生了解了一些基本地理概念,比如地表径流、水汽输送、水分蒸发,并在生活 中找到了它们的影子,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比如地转偏向力与水流 的关系;另一方面把淘沙放到一个实际的场景中,从市场盈利和环境

15、问题出发 ,叫学生分析利弊,可以整体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综 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样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设计,再通过他们自身透彻 的分析,会有强烈而长久的教育意义,也要不断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身边素材 ,逐渐养成用地理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同时也可以传递给学生这样 一些信息:地理就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地理素材;寻找素材要有主 题,能充分说明地理知识的生活化;要学会持之以恒和团结协作,每个人在一 堂课中总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成果,通过全班同学的集体努力,就可以收集到丰 富的、高质量的素材。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是动态生成的,它随人 随地而变,

16、我们要善于挖掘,还要鼓励学生观察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让 生活来改变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展现地理优质教育的 特点。要承认学生是有地理个性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开放课堂,让每一个学生 充分展现他们的地理学习魅力。 3、关于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充分挖掘学生综合才能的良好途径,因此老师出的探究题也 应该体现水平:来源于生活,又要把地理用于生活,来探讨问题的实质。既可 以是一些小课题研究,也可以是一些小实验。教师要圈定一些范围,出一些思 考题,把握好方向,尽量做一些学生能找到素材的活动或实验,要具体、实在、 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获取素材的渠道也特别广泛,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是自身、 家长或朋友的经历、也可以来自网络媒体或实践调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 束缚在教材或教室里,他们可以从这个生活大背景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为教师 优质课堂教育的展开创造条件。 例如关于水循环的探究题设置: 探究 1:调查学校所在镇,全镇近 10 年来人口变化情况和工业区发展状况, 写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