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89508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课时训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出题:李君亭一、选择题1在 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年 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2、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的江浙一带出现“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大量手工业者破产的现象。这种状况反映的本质是( )A.手工业技术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C.商品经济的发展 D.

2、外国棉纺织品进入中国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419 世纪 90 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5、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 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准

3、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B. 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 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6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27 “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4、.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8、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材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 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D.主张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9、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

5、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 ”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10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1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 “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

6、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 3A. 林则徐 B.郑观应 C. 张之洞 D. 康有为12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 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鲁迅先生所说的这一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13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那么这里

7、的“柳”是指( )A封建统治的力量 B新的经济因素C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近代科学技术14、 “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竭其梼昧,悉心商办。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抵抗派给道光帝的上书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驳斥C.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否定15、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 ,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16 “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国强兵了”是洋务派的天真想法,而实际上洋务运动自强不强,求富未富,其主要原因是(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7、近代一著名历史人物曾说:“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4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据此他认为中

9、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根据材料判断,这一历史人物应为 ( )A倭仁 B奕 C谭嗣同 D孙中山18、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时,李鸿章呈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就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体现了( )A洋务企业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B洋务企业诱导民族工业产生C封建官僚已有专利保护意识 D封建垄断阻碍民族工业发展19、1866 年,洋务派代表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 、孝经 ,兼习策论。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教学以

10、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20、 南京晨光“1865 科技创意产业园”原为李鸿章 1865 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鼎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2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

11、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22、 晚清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写道:“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 5A作者反对向西方学习 B作者坚持传统纲常伦理 C作者赞同“中体西用” D作者反对进行政治变革23、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 )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 “遗其体而求其用”C “然欲自强 必先

12、理财” D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24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以上言论应出自(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2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迈出工业近代化的步伐A. B. C. D.26、 下列表

13、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61865 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 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 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 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2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

14、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28、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促进了自然经济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29、为了避免各家竞相

15、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 ,18781884 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 ,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30、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训练第 页(共 11 页) 7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 ”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