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88859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0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风人A620142014年年2 2月月2121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E-mail:dfqcbsE-mail:责编/石芬 版式/张文娟 校对/贺晓倩东风总医院脊柱外科是十堰市最早开 展脊柱外科手术的科室, 目前已发展成为 规模较大、 人才济济、 技术力量雄厚的骨科 脊柱疾病诊疗中心。其颈椎病、 腰椎间盘 突出微创治疗更是在鄂西北地区独占鳌 头。凭借强大的区域号召力和影响力, 2013 年, 湖北医药学院骨科研究所落户东 风总医院, 熊敏任骨科研究所所长。 一家医院的单一学科, 技术、 科研屡拔 头筹。人们不禁要问, 是什么使这个团队 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创造力? 来到这个集体, 可谓人才阵容强大,

2、医 生基本都是硕士。尽管工作繁忙, 但科室所 有人员却是在科研上携手攻关、 在生活中互 相关心、 在困难面前鼎力互助, 呈现出团结 向上、 和谐宽松的工作、 学习、 生活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里, 熊敏关爱科室中的 每一名成员, 帮助大家成为事业的主人, 最 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用目 标、 事业、 理想及科技创新来凝聚人心。 在临床新技术、 新业务方面, 熊敏四处 奔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 学者定期到医院 对新技术进行讲座以及新技术的传、 帮、 带, 保持技术上不断进步; 通过各种途径时刻关注骨科最新治疗进展, 并选取适当技 术引入科室; 积极参加国内外科骨外科专 科学术会议, 交流

3、专科发展的新技术, 努力 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积极宣传科室的 新技术、 新业务, 扩大科室的技术影响力; 按照省级重点专科技术要求, 以之为技术 基础, 紧扣了前沿技术发展 “命脉” 向省级 重点专科标准靠拢。 熊敏曾先后赴德国慕尼黑Ingolstadt洲 医院、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等进修学习。这 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世界上最优秀的医 生, 感受到最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 正是他成功地将这些理念与时俱进地 运用到了科室的管理中, 才使得脊柱外科 在几年的时间里, 在前辈们打下的基础上 实现飞跃式发展: 2013年, 科室的经营创新 实现历史性突破, 年收治病员近三千人次, 年手术量近千台;

4、科研和临床治疗达到全 国领先水平, 部分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十年矢志不渝, 三十年兢兢业业。 熊敏这样说:“事业这片天, 不是一个人的 天, 而是一个团队的积累、 传承和协作。我 的人生希望做好两件事, 一是做一名好医 生, 二是做一名好老师。 ” “事业这片天, 不是一个人的天, 而是一个团队的积 累、 传承和协作”做一名好医生 做一名好老师记公司2013年度模范共产党员、 东风总医院骨科主任熊敏特约记者 黄小凡2 月下旬, 在纷 纷扬扬的大雪中, 东 风总医院里一片繁 忙的景象。 在 匆 忙 的 医 患 人流中, 一名风度翩 翩的中年医生被数 位慕名赶来的患者 团团围住, 引得众人

5、好奇侧目骨科 研究所所长、 骨科主 任、 脊柱外科主任熊 敏教授终于从手术 室出来了。如同往 常一样, 他先翻看中 外医学杂志, 然后依 次查房。 从医30年来, 熊 敏接诊手术数万例, 十余项新技术属鄂 西北地区首创, 多项 科研课题获省级立 项, 开创十堰地区脊 柱手术微创时代。“作为医护人员, 仅仅把患者当作亲人 是不够的, 只有把患者当作自己, 才能真切 感受他们的痛苦。 ” 熊敏多年前关于医患关 系的这句名言, 如今已成为东风总医院脊 柱外科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 从医以来, 熊敏以视人若己的仁爱之 心, 无论情况多危急、 风险多大, 他都慨然 担当、 挺身而就, 被患者亲切地称为

6、 “值得 托付生命的人” 。 63岁的男性刘某罹患脊柱恶性肿瘤丧 失劳动能力, 曾做过三次大手术, 尚无转 机。在多家医院建议保守治疗的情况下, 被送到东风总医院时已剧痛难耐, 意识模 糊, 命悬一线。 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 如不尽快救治, 将会很快危及生命; 但由于肿瘤侵占时间 太长, 术中可能出现组织坏死、 大出血、 脏 器衰竭等现象, 甚至死亡。 有人劝熊敏最好不要收治, 免得发生 意外。他只是紧锁眉头说:“我们可能是他的最后希望, 救人要紧! ” 经过精心准备, 熊敏带领团队用手中 小小的手术刀与死神展开了较量。从清早 到下午, 手术整整进行了 10 个小时, 最终 患者转危为安。 术

7、后, 刘某的儿子, 一个西北汉子, 哽咽 着对熊敏说:“我爸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 通过术后回访, 医护得知, 刘某回家后 能吃能喝, 可以从事简单劳动, 自家还盖起 了一栋新楼。 骨伤患者治疗周期长、 医疗费用高, 熊 敏总是千方百计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精打 细算节省每一笔费用, 尽可能地让患者花 最少的钱、 达到最好的疗效。“医生一刀子, 要想到病人一辈子。 ” 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医这么多年, 他从未收过患者一个 红包, 仅 2013 年, 拒收金额过万元。不仅 如此, 他还经常为困难群众想尽办法, 主动 联系相关职能科室, 予以费用减免。 “医生一刀子, 要想到

8、患者一辈子”“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要聚焦群众 需要的课题。 ” 熊敏常挂嘴边的这句话, 既 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 也是他勇攀高峰 的动力。 脊柱和脊髓损伤是一项困扰临床医 学的百年难题。熊敏不畏艰难、 持续攻 关, 经过多年钻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 面取得突破。他的课题 促红细胞生成素 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脊髓损 伤的研究 获得专款资助, 先后进行了详 尽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动物学实验, 且 与多家医院联合进行临床试验, 大大提高 脊柱、 脊髓损伤患者的治愈率。 近年来, 熊敏发现住院患者中颈椎病 患者较多, 经一一分析病例, 认为除生理 疾病外, 与治疗方式有关。传统治

9、疗是将 病变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切除, 然后截 取患者自身骨块或填充有自体骨的融合 器植入颈椎。这一方法只能保留患者颈 椎的支撑功能, 但颈椎间盘作为 “关节” 的 功能丧失殆尽。 针对这一问题, 熊敏展开专题研究,积极探索能模拟人体正常颈椎间盘生理 功能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2011 年 初, 熊敏主刀为一女性患者进行手术, 术 后患者颈部活动自如。 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在长达30多年 的科研创新道路上, 熊敏不仅以前瞻的眼 光和丰硕的成果广受赞誉, 更以高尚的医 德和严格的自律赢得了尊敬。 在脊柱外科病区, 倘若细细了解, 你 会发现, 患者群体不仅来自十堰及周边地 区, 还有慕名而来的省外患者。这些年 来, 由熊敏主持开展了颈前入路颈椎间盘 切除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 METRX椎间盘 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位颈椎椎 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脊柱侧弯矫形术、 经 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穿刺椎体球囊成形 术、 半椎体畸形的截骨矫形等十余项新技 术新业务, 填补了鄂西北地区医学空白。 2013 年, 是熊敏科研工作的丰收年, 他同时获得两项省级课题立项。这些研 究能使药物具有更显著效果, 为脊髓损伤 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要聚焦群众需要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