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486619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研读考纲明确学习目标研读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考纲学习目标学习要求重点难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3.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4.评析我国当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5.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按生产要素 分配。 2.初次分配、 再分配、国民 收入等概念。 3.效率与公平。教学建议: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重视讲练结合,课

2、堂巩固。第一步,学生自主 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形成基本概念;第二步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启迪学 生思维,加强生生互学,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第三步,通过设置一些典型例题进行巩 固强化。 【教学流程】第一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形成基本概念自主学习形成基本概念】(知识问题化,夯实基础知识)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2.按劳分配的范围、对象和地位是什么? 3.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是什么?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怎样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 6.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 7.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

3、么,如何处理?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悬疑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能力悬疑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能力】考点一:分配制度 细节梳理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从根本上由什么决定? 点拨: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从根本上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但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收入 未必是按劳分配收入,请举例。 点拨:社会保障收入不是凭劳动获得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3.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吗?2点拨: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凭劳动获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否则就属于按生产要素分 配收入。 4.按劳分配的分配对象是全部产品吗? 点拨:按劳

4、分配的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 5.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经济意义? 点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健全 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 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 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悬疑激趣2014 年某村民李某根据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以每年 1.2 万元价格把自家土 地流转转包后,加入本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收入 2.6 万元。其妻在本村股份合作制企业 工作,年收入 3.6 万元。李某家吊车、推土机出租年收

5、入 10 万元。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 红红火火。 从李某家里 2014 年收入看,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014 年李某家庭中按劳分配收入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多少? 点拨: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按劳分配收入:2.6+3.6=6.2 万元;按生产要素分 配收入:1.2+10=11.2 万元。 (温馨提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股份合作制企业属于农村集体经济。 ) 深化探究 2014 年 5 月 21 日,四川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西充 举行。会议肯定了四川省 2013 年以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

6、工作的成效,提出要赋予 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要正确把握农村改革的五个重大问题。2013 年, 四川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202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5%,比重很低、贡献很小。究 其原因,是广大乡村沉睡的各种资源未被充分激活,未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资本。2014 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并选择了 15 个县(市、区) 进行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财产性收入属于何种分配?四川省实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何经济意义。 点拨:财产性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四川省实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健全生产 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我国的

7、分配方式;有利于激活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优化 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考点演练1.(2014天津卷)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 4 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 800 元 外,我春节前又领了 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 1200 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她的收 入( )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属于按劳分配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 B. C. D. 2.(2007海南卷)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

8、,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3.关于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有( )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3实行按劳分配是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 A. B. C. D. 重点归纳1各种分配方式分配方式具体形式(关键词)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按劳动要素

9、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总经理、高管、CEO按资本要素分配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租金 2.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应弄清以下几点: 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适应范围只限于公有制经济内部,而不是全 社会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适用按劳分配。 对象个人消费品; 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从生产力角度

10、: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是我国 总体生产力 、 、 。 从基本经济制度角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直接原因) 从市场经济角度:这是 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 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考点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细节梳理1.强调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 点拨: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 激发劳

11、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2.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哪些问题? 点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低,并呈 下降趋势。居民收入在 GDP 占比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大大超过居民收入增速。初次分 配中,我国政府收入比重不仅高于多数发达国家,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比重 则低于大部分国家。分类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加重了中低收入阶层的负担。财政支出中, 用于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偏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点拨:必须大力推进收入

12、分配改革,要让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 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应加大财税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中4的作用;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社会 保障制度建设等。 悬疑激趣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 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 GDP 的 25%,世界平均为 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 工资的 21%,世界平均为 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 图 1、图 2 所示。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

13、题的政策建议。 点拨:解读信息时不仅要解读图表信息,还要解读材料信息。解读时要通过数据的对 比得出结论或描述趋势,不要出现具体数据。读图要领:读整体、读部分、部分部分相对 比、有“注”也需解读“注” 、有时也需指实质。 答案:(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 G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 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 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 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 度,健全

14、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深化探究 在国际上,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在 0 和 1 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4 年 1 月份公布的数据,2013 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 0.473。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被认为收入过于平均,0.20.3 之间时较为平 均,0.30.4 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 时差距过大,大于 0.5 时差距悬殊。0.4 一般被国 际公认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针对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城乡区域 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 比较

15、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我国提出了改革的四大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 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 根据上述信息,我国如何在再分配领域有所作为,才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点拨:上述信息表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大,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城乡、区域、行 业收入差距大,分配秩序不规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 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 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 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

16、分配差距。 考点演练1.(2014广东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 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 施有( ) 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禁止 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5A. B. C. D. 2.(2014全国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2013天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