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86390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化洛阳设计院压缩机配管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石 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公 司 标 准压缩机配管设计40sc009-1999代替: 第 1 页 共 48 页编 制 陈勇军 校 对谢林章 审 核 李苏秦 1、适用范围1.1 本设计规定适用于炼油和一般化工装置的往复式压缩机、压缩机辅助设备及蒸汽轮机的管道布置。1.2 一般的通用事项参阅“管道布置设计总则”2、压缩机的种类往复式压缩机依靠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气体升压,一般用作小容量的高压压缩机。压缩机的种类按汽缸布置有卧式、立式、W 型、V 型、对置式及对称平衡式等。按压缩方式又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按压缩级数可分为单级及多级。下面列出常用的型式和外形。2.1 卧式循环氢气或丙烷气等高

2、压工艺气体管道多采用此种型式。(1) 单作用一单级(图 2-1)第 2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2) 双作用一单级(图 2-2)图 2-2 (注)各部分的名称与单缸机相同(3) 双作用一多级(图 2-3)40sc009-1999第 3 页 48 页图 2-3 (注) 各部件的名称与单缸机相同2.2 立式(图 2-4)常用于装置和仪表用风中、小容量场合图 2-4第 4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2.3 V 型(图 2-5)用于装置和仪表用风容量较大时。3布置3.1 总则3.1.1 布置的一般注意事项压缩机属于装置中的主要设备,其布置对整个装置有影响,必须慎重考

3、虑后再做布置。另外,它具有压缩气体泵的特点,所以压缩机的布置按泵考虑即可。但是,它处理的是高压气体流,所以要考虑其安全性、操作性及检查维修等。同时还要考虑防噪声措施等。按以下基本原则布置规划:( 1 ) 压缩机附属的电气、仪表电缆多,考虑到事故时需紧急处理,控制室和变配电室应尽量靠近布置。( 2 ) 压缩可燃气体的压缩机,与明火设备(加热炉等)需保持充分足够距离。( 3 ) 考虑压缩机的吊装、检修场地。( 4 ) 确定压缩机需不需要厂房( 5 ) 压缩机的布置不应因其振动而影响周围设备。特别是压缩机与其他设备、厂房等接近,且基础为一联合基础时,应注意压缩机振动不得传递影响其他设备。详细的布置尺

4、寸与土建设计师商定。40sc009-1999第 5 页 48 页 ( 6 ) 为方便到操作和检修,压缩机和附属设备应尽量集中布置,并确保压缩机周围有足够的空间。另外产生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也有利于采取防噪声措施。( 7 ) 确保压缩机附属设备(润滑装置、现场表仪盘、吸入罐和后冷器等)的布置空间。( 8 ) 管道的防振措施原则上是采用管墩支撑。( 9 ) 空气压缩机布置在装置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向,或吸入干净空气的场所,以下为有厂房的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形式举例。3.1.2一般布置举例( 1 ) 卧式压缩机(图 3-1)第 6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 压缩机 一级分液罐(第

5、一级) 压缩机润滑油站 二级分液罐(第二段) 蒸汽轮机润滑油站 后冷器 现场表盘图 3-1(2) 立式压缩机(图 3-2)压缩机 后冷器 罐40sc009-1999第 7 页 48 页 电源转换开关 分离器 空气干燥器图 3-2(3) V 型压缩机(图 3-3)压缩机 后冷器 空气干燥器现场表盘 分离罐中间冷却器 罐 图 3-33.2 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3.2.1 压缩机(1) 压缩机的布置压缩机根据以下几点布置(见图 3-4)(a) 压缩机曲轴中心线平行并排布置。这是用得比较多的布置方法,适用于立式 或卧式压缩机两者大小相当时。(b) 驱动机端基础取齐并列布置。第 8 页 共 48 页

6、 40sc009-1999 此种布置对动力电缆的布置是经济的,而且现场仪表盘可以取齐,容易操作。但是,当压缩机大小差别大时,压缩机连接管会长短参差不齐,管道布置较困难。(c) 压缩机端基础取齐并例布置此种布置,即使压缩机大小尚未确定也易保证配管侧所需空间,操作通道以及管墩等亦易规划。配管侧图 3-4(2) 压缩机的间距压缩机的布置间距取决于压缩机和操作检修所需的空间(图 3-4)。特别是卧式压缩机布置时,应确保的空间是气缸端曲轴的抽出长度再加至少 500mm。这是按相邻压缩机不同时抽出曲轴所需空间而规划的。3.2.2 辅助设备一般压缩机的辅助设备按压缩机制造厂指定位置布置,也有以下理由需另行布

7、置的。(a) 蒸汽轮机和压缩机的润滑油装置共用一个基础,脱离主机基础布置在操作和经济上有好处时。(b) 如图 3-5 所示相邻的操作平台与辅助设备间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又难以保证时。40sc009-1999第 9 页 48 页图 3-5( 2 )变动布置时的注意事项图 3-6 表示注意事项图 3-63.2.3 管墩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管道易振动,所以布置在管墩上容易固定。(1) 布置在管墩上的注意事项(图 3-7)(a) 应对管墩的布置进行研究,以便不使振动直接传给周围的厂房、构架和设备等。也应考虑管墩和压缩机间管道的振动(注意:管道长了易引起振动),管墩尽量布置在靠近压缩机位置。厂房与管墩间所需

8、最小尺寸“A”,应考虑基础大小,其详细情况应与土建设计师协商再定。第 10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图 3-73.2.4 入口分液罐和冷却器(中间冷却器)(1) 入口分液罐入口分液罐是为压缩机提供稳定气流所必要的。具有使入口管道中的气体凝液在入口分液罐中分离出来,不使液体带进压缩机气缸内的功能。入口分液罐的布置应考虑以下述事项,一般的布置例如图 3-8 所示。( a ) 为了使压缩机入口管道的压力降最小,要求罐靠近压缩机布置。( b ) 布置在易进行操作、维护的场地。( c ) 当压缩机入口管道的振动而引起入口分液罐振动时,应设置在地面上,布置在与周围设备和厂房等基础相独立的

9、基础上。40sc009-1999第 11 页 48 页图 3-8(注)二台以上的压缩机共用一个入口分液罐时,压缩机的布置宜按对称位置布置。(2) 后冷器和中间冷却器后冷器用于冷却带走压缩机压缩引起的压缩热。工艺流程的多级压缩机的,最小流量返回线,(出口线的一部分返回入口线),为保证长时间运行又不增大压缩热,一般要设置中间冷却器。冷却方式有管壳式、套管式和空冷等形式,多数是采用管壳式。套管式仅限于小容量的空气压缩机等特殊场合(图 39)图 3-10图 314 为一般的布置,按以下事项进行布置。( a ) 后冷器易引起振动,应将之布置在与其他设备和构架相脱离的基础上。( b ) 应研究冷却器的维修

10、方法(管束的抽出),确保足够的空间。( c ) 中间冷却器的布置应考虑与压缩机间的接管要尽可能的短又要具有柔性图(图 3-13和图 3-14)。图 3-9图 3-10第 12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图 3-12 后冷器比较大,需较宽敞的维修空间时管壳式后冷器及中间冷却器图 3-13后却器 (或中间冷却器)小时管壳式中间冷却器40sc009-1999第 13 页 48 页图 3-14 操作平台下设中间冷却器时3.2.5 现场仪表盘现场仪表盘是压缩机开车和安全运行所必须的电气(开关)、有关仪表系统(卸荷控制装置、润滑油装置和冷却系统的仪表)组装在同一块仪表盘上。通常,如空气压缩

11、机等小容量压缩机的现场仪表盘设置在压缩机本机机座上。工艺压缩机等则大多与压缩机分开设置,其布置的注意事项和例子表示如下。( 1 ) 现场仪表盘布置的注意事项应研究考虑以下各项。详细情况与仪表、电气设计师以及压缩机制造商协议决定,布置例子示于图 3-15图 3-17。( a ) 现场仪表盘安装在四周无障碍物易于操作和检修的位置,无特殊要求一般靠近压缩机驱动机端布置。( b ) 2 台以上压缩机应统一考虑压缩机与现场仪表盘的相对位置。( c ) 应考虑现场仪表盘与压缩机间相连接的仪表用导压管和电缆线的走向。( d ) 避开压缩机的维护检查区布置。( e ) 检查现场仪表盘上仪表用应有足够的空间。通

12、常对操作面而言,背面是维护检查侧,检修空间确保 600mm 以上,亦应考虑现场仪表盘门开关的空间。( 2 ) 现场仪表盘的布置位置(图 3-15)( a ) 压缩机的驱动机端通常面向检查通道布置。压缩机的驱动机端作为操作检查通道、面向现场仪表盘位置是操作上理想的布置。另外现场仪表盘的布置自由度大。(特别适用于大型现场仪表的布置)。另外,必须考虑连接压缩机的仪表用导压管和电缆线的埋设空地(直埋或地沟)第 14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 b ) 靠近压缩机布置(参见图 3-16 & 17)虽对现场仪表盘的布置有限制,但充分确保了压缩机周围必需的通道和维护用空间,而且压缩机的导压

13、管和电缆不用埋设或沟设(导压管和电缆可在地面上敷设)。图 3-1640sc009-1999第 15 页 48 页图 3-173.3 布置高度3.3.1 压缩机压缩机的布置高度,通常是压缩机制造商给出大致的高度(装箱资料图)。但是,规划时考虑到压缩机的操作性和经济设计等,应尽量压低布置高度。确定布置高度时的检查事项如下:( 1 ) 立式和 V 型压缩机(参见图 3-18 和 3-19)无特别指明设置高度时以 150mm 为准。但要注意润滑油排液管和机座排凝管。第 16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图 3-18 图 3-19(2) 卧式压缩机(参见图 3-20)图 3-20 决定压缩

14、机的布置高度时考虑以下事项:( a ) 确保压缩机缓冲罐的排凝管道距操作平台面 150mm 以上。( b ) 如图所示,决定压缩机的设置高度时,管墩和压缩机间的工艺管道不得成袋形。3.3.2 辅助设备(图 3-21)40sc009-1999第 17 页 48 页图 3-21(在平台下布置)脱离主机单独布置时,只要设置高度没有指明,就以操作面上(压缩机有操作平台时在平台上面)150mm 为准,但应注意,当辅助设备(润滑油装置)的布置高度比压缩机或透平的高度(基础面)高时,润滑油给油系统会出问题。通常二者有个高度差,以便润滑油能自流向辅助设备。3.3.3 管墩(图 3-22)大于管墩高度,应考虑管墩上管道的焊接和液面计、排凝管的安装空间等,操作面(地面)至管墩顶面最小 300mm。但是,如果工艺要求或设计需要也可高至 450mm。图 3-223.3.4 入口分液罐入口分液罐的布置高度按照“容器管道设计”第 18 页 共 48 页 40sc009-1999 3.3.3 后冷器后冷器的布置高度参考“换热器配管设计”决定所需的最小高度。3.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