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 称: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学活动影响的研究课题主持人: 何 燕 所在单 位: 常州市北环中学 申报日 期: 2004 年 9 月 拟结题时间: 2007 年 8 月 常州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度年度编编号号项项目目类别类别填 写 说 明1、常州市教科研课题均填写此表2、申报人不需填写“项目类别”和“编号”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三份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主持人姓名何燕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 年月73 年 4 月行政职务专业技 术职称中学一级研究专长新课程教学研究与 课堂教学的整合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工作单位常州市北环中学联系0519-5312912-8229邮政编码213017通讯地址常州市北环中学 电子信箱Heyan315@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 称工作单位研究 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秦健敏中学一级北环中学问题设计理论资料收集祝畅红中学二级北环中学课件制作上研究课吴仔俊中学二级北环中学信息技术上研究课夏震军中学二级北环中学情境设计资料整理,结题课题主持人(2003 年 10 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项目来源课题名称批准时间在课题中的分工完成情况市级课题《多元化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002 年 2 月资料编写 2 章市级公开课 1 节良好论文或著作名称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日期《中学生应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常州市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2001 年 12 月《快速作文教学之我见》《常州教育报》发表2002 年 1 月《让个性的花朵绽放》江苏省“师陶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2003 年 11 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州市德育网2004 年 9 月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二、课题设计论证1、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 项) (请分 4 部分逐项填写,限 2500 字内,可附页)[研究意义]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 “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 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 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 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 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 了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 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 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研究目的]1、 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 景下的角色定位。
2、 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成为新课程的适应者 与建设者 3、 明确教师作为学生促进者的作用,建立新的教与学的关系 4、 能够制订教师个人角色发展规划,以提升教师专业意识和专业水平[研究内容]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4、教师教学行为及其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5、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方法]1、资料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学生现状,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3、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进行创新和实践研究,一步步具体实施,同时 一步步随时检验反馈,跟踪研究进程确保研究成功,强调实践和探索,边 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4、 教师个体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既在教学研究中教师本人针对 自己的教学中的问题、记录个人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 行反思进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创设最佳的教育活动情境,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5、比较研究法[研究理论依据]1、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师生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 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既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 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和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 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 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因此,在建构主义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重新加以定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 建构主义的新要求 2、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 (L Stenhouse ) , 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 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他认为,所有的课 程研究和设计都建立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工作 而教师若要完美地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 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意识和责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 践,并完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教育教学实践理解的建构和再建构教师 角色而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 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这里,教师的研究并非指 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而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即教育行动研究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 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 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文献指文献指导导:《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编写《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周耀威著 2002《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著 2002[课题价值]本课题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适应新的变革[研研究基础与主要参考文献]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 《建构主义理论》(让.皮亚杰) 3、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编 写 4、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著 2002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等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本课题负责人以及成员曾经完成的课题: 本课题组成员均参加了常州市市级课题《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 研究,撰写论文 8-10 篇,其中何燕、秦健敏、吴仔俊、祝畅红各完成一节市级公开课 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认识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参加研究的成员都是在一线工作的青年教师,且都进入了新课程的实践,有丰富 的工作经验和健康的体魄,并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现代化技术也有较高的应用能力所以,有时间,有精力,也有能力来完成本课题的 研究 四、研究计划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主要研究阶段完成时间课题组成员分工阶段成果形式、数 量第一阶段: (可行性分析, 提出方案阶段)2004.9-10秦健敏 收集相关资料 何燕 完成方案撰写 读书札记 2 万字 研究方案 1 份第二阶段(实 施阶段)2004.11-2005.12全体成员 上研究课 研究课 3-4 节 教学案例 5 份 学生学习体会 100 份第三阶段(反 思、完善阶段)2006.1-2007.1全体成员 教学反思 选两位 上研究课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30 份 论文 5 篇以上 研究课 2 节第四阶段(总 结、推广阶段)2007.2-2007.8何燕、秦健敏 整理、归 纳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 成册,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 1 份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预期达到的目标承担者读书札记 不少于 5 万字 教学案例 不少于 8 份 论文 不少于 8 篇研究课 不少于 6 节学生学习体会 至少 100 份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至少 30 份何 燕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07 年 8 月五、评审意见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及课题或常州市及评题等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学活动影响的研究》课题2004-2005 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10 月份 1、 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2、 向专家咨询课题研究方案的确定、操作步骤 3、 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11-12 月份 1、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2、 夏震军、徐炘老师各开一节公开课1 月份 1、 对前阶段课堂教学进行案例反思 2、 总结一学期课题组的工作 3、 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2004 年 9 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学活动影响的研究》课题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2—3 月份 4、 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5、 向专家咨询课题研究方案的确定、操作步骤 6、 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4-5 月份 3、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4、 夏震军、徐炘老师各开一节公开课6 月份 4、 对前阶段课堂教学进行案例反思 5、 总结一学期课题组的工作 6、 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2005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