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448619 上传时间:2017-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服装行业20年来质量状况分析doc1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服装行业 20 年来质量状况分析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大,我国儿童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国内市场环境已悄然改变,加入 ,为我国童装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童装市场日趋成熟,童装的产业环境也在改善,目前我国童装产业正面临着全面的产业升级。国童装生产产业集群化态势明显,广东佛山和浙江织里两大童装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浙江省湖州织里镇拥有童装产业从业人口 7 万多人,童装生产企业约 6000家,年童装产量 件,产值 30 亿元,拥有童装、棉布等六个专业市场,年市场成交额达 90 亿。 佛山环市镇拥有童装及相关企业 2300 家,童装年产量达 件,年生产总值在 35 亿元以上,童装

2、行业从业人员达到 7 万多人,出口创汇达 2000万美元。 另外,在江苏常熟、福建石狮都有童装企业集聚现象。常熟是以加工为特点的企业集群,而石狮童装则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的企业集群。这些地区都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增长潜力。 在童装的主要产区中,品牌集中度最高的是上海、北京、深圳,其中上海童装品牌数量和知名度都在全国位居榜首。近年来,海外品牌纷纷入驻上海,更为上海童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 国目前有从事童装生产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1 万余个,其中大部分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和从事低档产品加工的小型企业是我国童装企业模式的主流。 我国童装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 我国本土童

3、装企业的发展渊源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手工作坊发展而来的,立足于国内中、低档市场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多集中于广东、浙江两省的两个产业集聚地,其产品主要针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适应我国目前的消费格局,在市场份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第二种是由外贸加工起家,立足于海外订单的外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多集中于江苏、福建、山东、和广东,其中江苏和山东两省是传统的服装外贸大省,出口形式多为来料加工,这类企业产能强、技术工人素质高、注重生产管理,在生产方面优势明显。第三种是一起步就按照企业化建厂,多采用较先进的企业机制,创造品牌,主要致力于国内市场扩展的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比较注重品牌,注重经营,企业管理比较

4、完善,发展至今,已形成所谓的“国内大牌” 和“国内品牌新生代” 群体,占据了我国大中城市的大部分商场。这类企业多集中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发展后劲十分强劲。 童装涵盖了 0年龄段人群的全部着装,根据儿童的体貌特点和对服装的设计需求和消费特点细分起来应包括:0段婴儿装,2段的幼儿装,4的小童装,7的中童装,10的大童装,13的少年装。我国婴儿装、幼儿装、小童装和中童装发展已出具规模,产业层次比较明显,拥有各自的领军企业,品牌数量相对较多。大童装和少年装则比较薄弱,特别是少年装几乎以成人休闲装代替。 从企业效益状况来看,产品档次高、附加值高的企业,效益状况较好。以批发市场销售为主导的小型企业和个

5、体工商户数量众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不断有企业被淘汰。企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程度较深化的企业相对比较稳定,并抢占到被淘汰的小型企业的市场份额。于童装生产对面料要求批量小、花色多,很难向专门的面料生产厂家下大订单,因此,我国童装面辅料的采购仍然集中于轻纺城、面料批发市场。无形中导致了童装面料的雷同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由于订单小,婴儿服装对环保性以及诸如耐唾液色牢度等特殊性能都有要求,因此进行面辅料专门采购的成本也被提高。企业缺乏合格的固定的供应商,质量难以保证,对不合格产品也难以追溯责任,面料质量风险全部由童装生产企业承担。 目前,我国童装面料与童装产业、产品升级要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案单一陈旧

6、、色彩暗淡、花色成人化严重、设计更新速度缓慢。在面料的功能性设计方面更是缺乏针对童装需求的研究和开发;保性差、色牢度差、色差严重、缩水率高、手感和透气性都不能满足较高档次童装生产的要求;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也有差距。交货期也比较长。对与童装这样的“小订单客户 ”,客户关系和服务比较差。 国童装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这个升级表现在生产能力、产业集聚的变化、企业发展、产品和品牌变化和产业链完善几个方面。 首先,童装生产集聚地数量将增多,产业集群的规模也将扩大,生产将进一步向集群转移,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产量势必有跳跃式发展。 童装企业数量将大幅提高,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则呈下降趋势

7、。企业层次划分日益明显,领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品牌将成为产品竞争的核心内容,而海外品牌无疑不会忽视中国童装这个成长速度快,容量大的良好市场,围绕品牌竞争,海外品牌合作将成为国内外童装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双赢的一条主要渠道,营销网络健全,生产管理完善的国内童装企业,在把握品牌合作契机上具有较专业营销公司更有吸引力的优势。 我国童装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面料供给,也是产业链衔接问题,也会随着我国面辅料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国际面辅料厂商的进入而逐步改善。目前我国童装的国产面料自给率是所有服装品类中最高的,但是随着童装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国际面辅料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国际面辅料的使用率将有所提高。设计和质量现

8、状 国童装产品设计缺乏专业设计人才。服装款式抄袭之风大行其道。由于童装色彩、图案以及装饰选择余地广泛,流行趋势与某些外部因素联系密切,如:一部卡通的上演、某种成人服装风行都对童装款式设计产生影响,因此童装从某种角度讲应该是较女装更为时尚、时尚变化更快的服装品类。我国童装总体上看,设计力量相当薄弱,产品设计缺乏个性、缺乏对时尚的洞察力、缺乏文化内涵。另外,号型把握不准确,服装适应性差也是我国童装设计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国童装产品标准第一版 81003女儿童单服装是 1992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的,第二版 81003童服装、学生服是2003 年 7 月 1 日开始执行的。 第一版标准中主

9、要考核项目有:服装规格、外观质量、色差、缝制质量、熨烫、包装等。在第一版童装标准执行期间,国家总局安排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进行了 4 次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中主要质量问题:产品规格不准确,缝制质量方面存在“毛漏” 、“粉迹”、“油土污 ”、“线头”等服装行业所称之为“四害”问题,另外由于童装产品特性,童装产品上装饰物的牢固、锋利程度,产品附件上的拉锁、砸扣牢固、砸扣生锈、钉扣不牢等问题也存在。由于包装简单,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部分产品赃污,影响销售。 抽查结果为: 时间 抽查产品数 合格产品数 产品合格率% 94 年 4 季度 143 126 5 年 4 季度 206 172 6 年 2

10、 季度 203 151 7 年 2 季度 69 55 二版标准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号型标识、面料成分含量、甲醛、牢度、缝制牢度等检验项目。在第二版标准开始执行后,国家总局安排了 3 次童装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为: 时间 抽查产品数 合格产品数 产品合格率% 03 年 2 季度 115 69 60 04 年 1 季度 110 87 5 年 3 季度 102 53 52 从历次抽查结果看,产品合格率在下降,主要是考核项目不同造成的,考核服装的卫生指标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通过近几年抽查,童装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产品成分明示标识与实测不符:成分含量是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也是消费者购买

11、服装时的主要参考内容,因此,成分含量表示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其原因是企业不重视产品送检工作,一些企业为节省检测费用仅依据供货商提供的数据盲目标注,往往供货商提供的数据经不住检验,与实际的含量有较大的出入,同时也不排除供货商为追求利润采取的欺骗行为,给生产企业造成损失。还有的个别企业在进面料时是只检验一种,但是由于同等不同色或相似质地的面料,从直观上很难区分,表面看是一种面料,但经检验后,是完全不同性质的纤维,因此,造成成分标注与实物不符的情况,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超标 是考核面料酸碱度的一项指标,因为人体的皮肤呈弱酸性,如果纺织品的 与人体的皮肤相差太大,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标准规

12、定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在 围内,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围内,低于 料偏酸性,过度酸性服装在贮存过程中易损坏,高于 料偏碱性,在偏碱性条件下,细菌、病菌繁殖生长较快,对人体造成不适,超出范围均为不合格。2005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 为强制指标,81003童服装、学生服于 2003 年 7 月 1 日实施,标准中也严格规定了 允许程度,由于一些企业只注重生产,不掌握标准内容,不知道标准中还考核 指标,更有些企业不知道 指标是考核什么内容,只知道标准中考核成分含量、甲醛含量、色牢度、缝制质量等,说明企业根本不了解标准内容,标准意识淡漠。虽然 不合格

13、的直接原因在于面料生产企业在染色整理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碱性物质,又没有采取合理的中和处理工艺,造成 超标,但服装生产企业对采购的面料要及时送检,把好产品质量关。 甲醛含量。甲醛超标,多为婴幼儿产品, 依据标准婴幼儿产品甲醛含量20mg/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甲醛含量75mg/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甲醛含量300mg/醛含量是关系产品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有产品甲醛不合格即表明危险的存在,因此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 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等)。色牢度主要是考核染料附着在纤维之上必须有一定的牢度,尤其对水、摩擦、汗渍和唾液,否则在穿着过程

14、中,染料脱落,转移到皮肤上而伤害人体或沾染浅色衣服,影响消费者健康和美观。色牢度问题较突出,其原因是企业没有做到面料在投产前送检,购进的原辅料没用依据童装标准要求的内容积极考核,尤其深色面料的产品染色牢度出现问题最多,有的产品色牢度只达到 1,尤其婴幼儿产品,因为婴幼子经常会将衣服等物咬在嘴里,导致孩子将染色残留物吸吮到嘴里而受伤害。 尽管染色牢度不是一个致害因素,但强制性标准和产品标准对染色牢度都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儿童年龄段及产品质量等级制定了相应的色牢度等级。色牢度这项常规指标,是我国纺织产品多年来一直被困扰的质量问题,因为,服装产品标准与面料产品标准在考核色牢度这一指标中未能达到统一,如面料产品标准湿摩擦色牢度低于服装产品标准的色牢度,也就是说面料合格,做成服装考核就不合格,没有在标准源头上达到统一。 因此要求企业在选择面料后,一定要依据产品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达标面料可投产,不达标面料应在投产前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水洗、砂洗等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产品标识不正确、不规范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