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485280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一、 积累和运用(共 5 小题,计 19 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拼音。(2 分)吹毛求 ci ( ) 根深 di 固( ) 恪( )尽职守 味同嚼( )蜡2 古诗文默写。(8 分)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卜算子咏梅 最能显示出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是: _,_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的句子是: ? 。 。3、找出下面语段中的错误并改正。(2 分)中国即将迎来奥运,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投向这里,他们

2、希望通过奥运这面镜子,看到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理智的民族,更不是一个狭隘的、偏激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民族。这种开放、包容、理智并不是商品上一层花花绿绿的包装纸,不可能为奥运量身定做,而只能在潜移默化中点滴会聚而成。4、文学名著阅读。(5 分)同学李霞放学后来到图书馆,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她不知道怎样选择,请你走过去热情地向她推荐一本文学名著,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她介绍。 _是_国作家_的小说。 (2 分) 作品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任选一点作简介) (2 分)_ 5、口语交际。(分)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

3、二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 ”批评家说。 “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歌德的言外之意是_ 。二、 综合性学习(8 分)6、家乡,总会传递一种淳朴、真挚和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的血管里的神秘力量,它把世世代代子孙凝聚在一起,它让我们充满自豪和希望。宝鸡是座美丽的城市,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黄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民间美术之乡美誉,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布全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假如你是一位业余导游,现在去接待一批游客,相信你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在欢迎仪式上,请你致一段简捷得体的欢迎词。(2 分)请你向游客推荐一处旅游景点

4、,并说明推荐理由。(3 分)游客要返城那天,请你向他们推荐一种家乡土特产,并说明推荐理由。(3 分)三、 阅读(共3 小题,计3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10 题。(0 分)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叶圣陶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举例来说,容易明白。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与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是这些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

5、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法,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以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为什么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什么叫做妨害他人的习惯?也可以举例来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都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是很关紧要。因为这些习惯都将

6、妨害他人。屋子里若有人在那里作事看书,他们的心思正集中,被你砰的一声,他们的心思扰乱了,这是受了你的影响。你的痰里倘若有些传染病菌,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病菌就有传染给张三或李四的可能,他们因而害起病来,这是受了你的影响,所以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在“习惯成自然”之后,砰的一声与扑的一声会行所无事,也就是说,妨害他人将会行所无事。一个人如果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给他人不好的影响,就该随时强制,随时警觉,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不问屋子里有没有人,你推门进去总是轻轻的,不问你的痰里有没有传染病菌,你总是把它吐在手绢或纸片上,这样“习惯成自然”,你就在推门与吐

7、痰两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推广开来说,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显然有许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方面,他们就成了恶人。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阀,是头等的恶人,其他如贪官、污吏、恶霸、奸商也都是恶人中的代表角色。这些恶人向来为人们所痛恨,今后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许他们立足。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7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8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 分)9本文结构很清晰,你能看出来吗?试

8、作分析。(3 分)10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 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一车煤的重量岳勇这次小测试,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图文选择题。方框内画着一个车夫拉着一板车蜂窝煤沿街叫卖。问题是:一车煤大约有多重?选择答案有三个:A.100 千克,B10 千克,C1千克。 大部分学生都选填了正确答案 A,唯有一个叫李梅子的小女生选择了 C。我看着她的试卷只觉好笑,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得连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了,一车煤怎么说也不止 1千克呀。我用力在试卷上画了个“X”。试卷发下去之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好好检查一下,相互间对对正确答案,重点看看自己做

9、错的题目,想一想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第二天讲解试卷时,我把那道选择题写在黑板土,叫李梅子上来重新解答。这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跑上来,拿起粉笔毫不犹豫地在括号内填了个 C。我不禁有些生气,问: “李梅子,你昨天没与同学对过正确答案吗”李梅子紧张地低着头,低声回答说: “我对过了。”“别人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是 A。”“你知道正确答案,为什么还要选 C”“我”“你说,一车煤的重量能是 1 千克吗”我加重语气问。“老师。”李梅子忽然抬起头来,倔强地望着我,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里竞有泪光闪动, “一车煤就是 1 千克嘛。”“不对。”我拿着粉笔要改她写在黑板上的答案, “正确答案应该是 A。” “不,就是

10、C。”小家伙站到黑板前挡住我,一张小脸蛋涨得通红,忽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撇着小嘴说, “就是 1 千克,就是 1 千克嘛。”这大出我的意料。我瞧着这个平时胆小害羞得连大声说话也不敢、这时却敢在课堂土顶撞老师的小女生,心里又好气又好笑,说: “好了,别哭了,这道题老师现在不讲了,下午叫你家长来学校一趟吧。”她见我放下粉笔不再改写她的答案,这才擦着眼泪回到座位土。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听门口传来一阵咳嗽声,抬头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模样有点猥琐,正在大门边磨磨蹭蹭,不知该不该进来。我有些奇怪,起身问有事吗”他一脸赔笑地说: “我找叶老师。”我说: “

11、我就是, 您是”他说: “我姓李,是李梅子的爸爸。”我想起上午的事,急忙把他让进屋。这时我才发现,他左腿有点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脚上穿着一双旧胶鞋,鞋上沾满了黑乎乎的煤灰。我心里一动,给他倒了杯热荼,然后问他: “您现在在哪儿工作呢”他嗫嚅着说: “我下岗都好几年了,前年在建筑工地打工时摔断了腿,梅子她妈又跟我离了婚,现在靠给煤厂拉煤出来卖过日子。”我一怔,忽然明白过来,李梅子为什么要让一车煤等于 1 千克,那里面包含着一位不谙世事的女儿对辛劳的父亲最深最纯真的爱呀!想起李梅子今天在课堂上对我的“顶撞”,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对于这个胆小害羞的小女生来说,这得鼓足多大勇气才能做到呀。“您有一

12、个好女儿。”我由衷地对他说, “李梅子同学在学校很听话, 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真的那大感谢老师了。”李梅子的爸爸站起身高兴地搓着手,不知说什么才好,最后竟朝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摘自读者2007 年第 22 期1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4 分)1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 分)他嗫嚅着说: “我下岗都好几年了,前年在建筑工地打工时摔断了腿,梅子她妈又跟我离了婚,现在靠给煤厂拉煤出来卖过日子。”“您有一个好女儿。”我由衷地对他说, “李梅子同学在学校很听话, 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3概括文中李梅子的形象。(4 分)14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4 分)15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

13、发?(4 分)(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619 题。(3 分)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象眼睛(一样) ,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

14、败给秦、晋(两国后) ,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象眼睛(一样) 。 ”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 ,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 。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注解: 杜子: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 智:见识。 庄跷(qio):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 盗: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王之伐越,何也?此政之乱也楚庄王欲伐越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1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18.你认为杜子用什么方法说服楚王不攻打越过国的?(2 分)19.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文中楚庄王“目不见睫”一样的毛病,请举例说明:(3 分) (50 字)四、 写作(共 2 小题,计 50 分)20 阅读冰心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45 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