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84822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十篇2015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十篇广东省十篇 20152015 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年高考高分作文公布20152015 年年 7 7 月月 1 1 日下午,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了十篇高考优秀作文,并分别进行了点评。日下午,广东省考试院公布了十篇高考优秀作文,并分别进行了点评。20152015 年广东作文题如下:年广东作文题如下: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

2、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近” ,又似乎很,又似乎很“远远” 。要求: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范围。不少于不少于 800800 字。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 1、远近结合,感受自然、远近结合,感受自然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

3、球天气,却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

4、古代,人们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哀吾生之须臾,羡

5、长江之无穷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

6、,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数字自然” ,缺少对大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感受,的感受,难道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2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

7、云霄?现代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的淡然然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

8、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点评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利弊” ,前者离自然,前者离自然“近近” ,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

9、识;后者离自然识;后者离自然“远远” ,不能,不能“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者主张取两者之“利利” ,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

10、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别句子有语病。 (点评:蓬草)

11、(点评:蓬草)2 2、感知自然需躬行、感知自然需躬行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

12、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这般的千

13、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寻得自然的真谛。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

14、。通3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

15、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了“盒子盒子” ,自然的,自然的“身躯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心”却离我们更远。却离我们更远。当下,人们想当下,人们想“看到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黄山之奇

16、、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感知自然是不够的, “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 ,归因,归因分析合理到位。分析合理到位。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