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83867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cbabc bbdbc cbdba abdac daadb cdbac adbcc acadd bcaca cacaa ddbdc cabab dadbb ccbdc baddd bdaad abcba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解释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定义,并对 GDP 概念作出说明。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缩写为 GDP。GDP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能力的大小和生产水平的高低。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明: (1)为了避免

2、重复计算,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2)GDP 包括劳务的价值,也就是说,各种服务的收入也就是服务生产的价值。教育服务、医疗服务、 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家政服务的收入都是服务劳动的产出价值,是社会总产出的一部分。 (3)GDP 作为流量,仅度量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出 来的产品价值。 (4)GDP 以当年市场价格核算。 (5)GDP 只包括经过社会交换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不包括自给性产品和劳务。GDP 也不包括非生产性交 易。2、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答:产品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所有经济主体购买最终产

3、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计 算 GDP。公式为:GDP=C+I+G+(X-M) 。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在 GDP 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支出:个人消费支出总额(C):耐用消费品、 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国内总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换资本资 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外 国购买者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净出口,即商品和劳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X-M) 。 要素收入法把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

4、种要素报酬加总而成。由 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 ,所以这种方法又称要素成本法。计入 GDP 的要素报酬包括: 工资或其他劳动收入利息、租金及其他财产收入间接税折旧利润。要素收 入法的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地租+利润。3、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答: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两个概念在经济学意义上没有区别,都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两个概念都是指总产出也即 总收入。 但它们在核算统计上有区别,GDP 的核算采用国土原则,即凡在本国领土上

5、所创造的产出(收入)都 记入 GDP,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GNP 的核算采用国民原则,即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 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都记入 GNP,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例如本2国企业或居民在另一国家投资的收益以及提供服务的收入记入本国的 GNP,不记入本国的 GDP,这些投资 收益和服务收入是另一国家的 GDP 的一部分。GDP 和 GNP 核算关系如下: GDP=GNP外国人在本国所得到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本国人在外国所得到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 也可简记为:GDP=GNP净外国要素收入。4、简述一个经济周期经历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答:一个经济

6、周期通常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繁荣:产出水平处于或接近于社会经济的最大产出 能力,实现了充分就业,物价水平通常上升。 (2)衰退:总产出、就业水平以及贸易的持续下降(6 个月) ,许多部门经济活动广泛收缩。 (3)萧条:产出和就业降到了最低水平,往往伴有物价的持续降低。 (4)复苏:产出增长处于恢复和扩张的阶段,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有可能上扬。5、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 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 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

7、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 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6、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由于实际投资(I)恒等于实际储蓄(S) ,国民收入就一定是均衡的吗?为什 么?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实际投资(I)等于实际储蓄(S)时,国民收入不一定是均衡的。只有意愿 投资等于储蓄时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国民收入。而不论国民收入是否均衡,实际投资(I)必恒等于实际 储蓄(S) 。如果意愿的投资大于储蓄,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此时的国民收入是非均衡的,但实际投资 必等于储蓄(因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导致库存下降,而库存下降的

8、额度计为负投资,从而实际的投资 额一定等于储蓄) ;反之,如果意愿的投资小于储蓄,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此时的国民收入也是非均衡 的,而此时的实际投资也比等于储蓄(因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会导致库存增加,而库存增加的额度计为 正投资,从而实际的投资额一定等于储蓄) 。 注:实际投资额=意愿的投资额库存改变量7、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的存货投资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均衡产出的定义是指意愿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即总收入) ,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 资一定为零;而意愿的存货投资可能达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如果该经济体系某年度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该年中各经济主体意愿的总需求(总支出)

9、大于总 供给(总产出) ,将导致非意愿的库存减少,而库存减少的数额在核算 GDP 时记为负的投资额,此时,非 意愿的存货投资小于零;如果该经济体系某年度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该年中各经济主体意愿的总需 求(总支出)小于总供给(总产出) ,将导致非意愿的库存增加,而库存增加的数额在核算 GDP 时记为正 的投资额,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达于零。8、请简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 支出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购买支出预算来扩张或抑制总需求,经济衰退和萧条时,增加政府购买 支出将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率;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将减少

10、 总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也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收入来扩张或抑制总需求,经济衰退和萧条时,减税将提高总需 求。在经济过热和通胀时增税则降低总需求。9、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乘数原理。3答:投资的增加本身是国民收入的增量,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使消费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增加形 成其他人的收入增加,即消费的增加也是国民收入的增量,如此循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投资增量 的若干倍,即 Y=KI ,这就是投资的乘数原理。当边际消费倾向 MPC 是一个常量时,投资乘数 K=。MPC11 1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不是均衡国民收入,为什么? 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生产出来

11、的 GDP,这时的 GDP 不一定是均衡国民 收入,如图所示:Yf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当总支出曲线为 AE0时,如果产出达到 Yf ,这时的产出 Yf是均衡产出;当总 支出曲线为 AE1时,如果产出达到 Yf ,这时的产出 Yf不是均衡产出,这时的总支出(线段 NYf)小于总 供给 Yf ;当总支出曲线为 AE2时,如果产出达到 Yf ,这时的产出 Yf也不是均衡产出,这时的总支出 (线段 RYf)大于总供给 Yf 。11、宏观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1)调整法定准备率;提高法定准备率会使货币供给量 紧缩,降低法定准备率会使货币供给量扩

12、张。 (2)调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贴现率;提高贴现率 将不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会使货币供给量紧缩,降低贴现率将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 借款,从而会使货币供给量扩张。 (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中央银行卖出 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减少,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中央银行应实施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而在经济过 热和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实施紧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这三种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供给量的微调工具,贴现率的调整是明确的政策信号,法 定准备率的调整是政策效力最大的政策工具。12、

1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解释它们与国民收入及利率有什么关系。 答:社会经济体系中各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是指在收入和财富给定的情况下,愿意以货币的形式 持有其资产这种对货币的持有量。决定这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种:(1)交易需求:为购买商品和劳务 需要进行支付而持有的货币量。 (2)预防需求:家庭和公众为应付不时之需而持有的货币量。 (3)资产 需求:在资产增值和保持流动性之间选择而持有的货币量。AE2AE1AE0YAEYf450MNR4显然,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和预防需求量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经济活动越频繁,收 入越高时,货币的交易需求量越大;产出和收入越低时,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也减少

14、;货币的预防需求量 也与收入水平正相关。货币的资产需求量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利率升高时,公众追求资产增值而放弃流 动性,此时所愿持有的货币量减少,利率降低时,资产增值的幅度较少,公众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动性, 对货币的资产需求量增大。13、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存款货币的?举例说明。 答:在现代银行体系下,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规定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 款的信贷业务,并追求银行利润最大化。假设法定准备率为 10%,新增加的初始货币供给量为 1000 元, 当这 1000 元从持有者张三手中存入商业银行后,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如下:资 产负 债法定准备金 100 元 超额准

15、备金 900 元张三活期存款 1000 元资产总计 1000 元负债总计 1000 元此时,张三的支付能力仍然是 1000 元,这 1000 元货币供给量有现金形式转变为活期存款形式整个经济 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本身没变。但银行为了追逐利润一定会把超额准备金贷款给别人,又假设该银行把这 900 元柴额准备金贷给了李四,且李四也在该银行开户,则该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如下:资 产负 债法定准备金 190 元 超额准备金 810 元张三活期存款 1000 元李四贷款 900 元李四活期存款 900 元资产总计 1900 元负债总计 1900 元此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了 900 元,这是通过贷款增加的。但根据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规定,该银行仍 有 810 元超额准备金,为追求利润,将继续放贷,直至这 1000 元全部变成法定准备金,没有超额准备金 的时候。如此,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就是 900810729656.1590.49 =9000 元。可见,商业银 行体系在中央银行的监管下从事信贷业务可以创造存款货币。14、简述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