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83664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内容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上也有足够的力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也就是挫折)时,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抗挫能力,就能面对生活的挑战,以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战胜它,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作者在结构活动中尝试着这样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一、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二、因人而异,调动幼儿抗挫的勇气,让幼儿体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快乐。三、把握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抗挫能力。【关键词】结构活动 抗挫能力英国著名作家海

2、伦凯勒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上也有足够的力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也就是挫折)时,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抗挫能力,就能面对生活的挑战,以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战胜它,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谓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我们不可预知的挫折。而所谓的抗挫能力,就是个体在遭遇挫折的压力,遇到困难的情境时,能试图再用其他办法来试一试,解决困难,保持行为和心理的正常、健康的能力。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抗挫能力是多元智能中自我认识智

3、能的一个方面。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克服困难也就是抗挫能力较差,究其原因(1)家长们对他们的娇宠呵护使孩子免受苦,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2)作为教师我们以前在这方面不够重视,以至于孩子们经不起挫折,吃不得苦。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克服“鸵鸟心理”,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他们的将来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雪花片建构活动是儿童利用雪花片这种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作,反映周围事物的一种建构活动,其特点是在

4、活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按儿童自己的愿望去构思、创造。在幼儿的建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有较强抗挫能力的幼儿便能采取自己能做到的方法去解决克服,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对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而抗挫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甚至于对学习产生恐惧、抵触心理。因此,我们在开展雪花片结构活动的实践中注意有意识地设计、创造一些活动环节和情境,磨练幼儿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养成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的性格,形成克服困难的能力。一、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一、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5、和心理调节能力。 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事物,并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中不断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如果教师在结构活动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障碍,提高活动的强度和难度,既可挑战幼儿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战胜障碍的过程中增强挑战困境的勇气和自信。 为了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力,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并结合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活动,如:“美丽的荷花灯”、“有趣的自行车”、“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水瓶”、“”汽车嘟嘟叭叭、“鞋架真方便”等等。在结构活动中设置了难度不等的情境和难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动脑筋,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

6、成任务,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如:“荷花灯怎么能拎在手中?”“自行车站不住怎么办?”“蝴蝶的翅膀怎么才能插得对称?”“鞋架的几层隔板怎样连接起来?”等等,让他们在实践建构中去尝试、摸索,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同时也因势利导,教给幼儿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如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再次尝试;请同伴、成人帮助;学习别人成功的方法、与同伴进行合作建构等等。通过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尝试和最终的成功,使他们在无意中树立了自信心,并不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过程,使他们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因人而异,调动幼儿抗挫的勇气,让幼儿体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快乐。二、因人而异,

7、调动幼儿抗挫的勇气,让幼儿体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快乐。有些幼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产生消极反应,甚至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想在障碍中鼓励幼儿积极地面对困难、克服障碍,教师可尝试如下方法: 1语言暗示法。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可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他们获得成功。如在幼儿建构作品失败时鼓励一句:“这一次没成功没关系?再试一次,你准行!”2榜样作用法。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结构活动中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3实物奖励法。教师可在活动前

8、、幼儿成功克服障碍完成建构作品或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时,给予有效的实物奖励(如幼儿喜欢的动物贴纸、小印章等),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 4个别指导法。教师可对每个幼儿的建构水平和在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消极品格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观察,根据幼儿的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根据每个幼儿的建构水平和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 5作品展示法。教师可将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展示或用于活动室的装饰,让幼儿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后的快乐。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

9、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当幼儿未完成任务时,要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能消极地说气话,更不能训斥。否则,只能使幼儿增加挫折感,最终失去自信心,削弱意志力。三、把握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抗挫能力。三、把握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抗挫能力。 任何教育的开展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小步递进的原则,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也不例外。一方面,结构活动中作品的完成、建构经验的获得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尝试;另一方面,培养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积极主动克服障碍的性格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确定结构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

10、区”,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必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也可以将整个结构活动中的障碍分成几个阶段,在顺利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对幼儿做一个客观的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进步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增强信心。同时也要注意: 1、为幼儿设置挫折障碍时,应适合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我们频繁地接触每一位幼儿,我们了解到每一位幼儿自身的特点,及他们承受挫折的最近发展状况。而处于幼儿期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有时会产生不切实际的目标,产生挫折感。因此在为幼儿设置挫折障碍时,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信心不足,对成功不抱希望

11、,这类孩子有过失败经历而害怕挫折;二是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这类孩子会因容易体验挫折而失去兴趣。我们要注意引导这两种倾向的孩子客观认识自己。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2、注重结构活动过程的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 50 年提出 ABC 理论。该理论强调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认知即人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因而,形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是提高孩子耐挫能力的关键。然而,孩子对挫折的认识常常来源于成人对挫折的认识。所以,在结构活动中,我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

12、点,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取得胜利和遭受失败的过程,帮助幼儿促进、提高,做到既要追求结果,更要优化过程,以积极评价入手,尽量挖掘幼儿的长处。让幼儿感到,虽然我失败了,但老师没有批评我,仍然喜欢我。这样,孩子就不会害怕挫折。如陆屏甄小朋友性格内向,动手能力较弱,在结构活动中她一直不太自信,经常会为作品没成功而哭泣。因此,我每次都坐在她身边悄悄地安慰她:“你已经有进步了,你看你已经能插出空心圆来了。 ”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插出来的” 。甚至于动手帮她一把。看着老师理解、鼓励的目光她终于自信地点点头,渐渐地,越变越大胆。确实给孩子肯定的目光,就如同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赞许和肯定中,幼儿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挫折,战胜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成功。总之,幼儿抗挫能力、挫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育者要以平静的心态冷静地对待幼儿出现的失败和错误,切忌大惊小怪、动辄责骂。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 、“受点挫折” ,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和应付困难的勇气,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