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83292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学案学案 48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13 无锡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2.(2013 杭州期末)浙江某地乌鸦连续 10 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 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 1 年乌鸦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第 5 年和第 7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 9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

2、最大D.乌鸦种群数量受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调节3. (2013 威海理综)右图中 ad 分别表示不同的指标,M 表示某种指标的相对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 M 表示基因多样性,ad 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 bB.若 M 表示物种丰富度,ad 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石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为 acdbC.若 M 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若 c 种群数量增加,则 d 种群数量下降,a 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 M 表示种群密度,则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 b 种群4.(2013 北京市丰台区期末)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

3、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右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6 到 12 月份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5. (2013大连双基测试)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B.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

4、最有效的保护6.(2013 南昌调研)右图为某农业用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蝗灾初期未对东亚飞蝗进行有效控制导致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在 ab 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C.在 b 时利用同种杀虫剂对作物进行多次喷射可防止 c 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2013 徐州摸底)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种群数量36723398561521捕捉标志数160第二周重捕数16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40那么,下列与

5、2004 年至 2006 年该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8.(2013郑州质量预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 1 千克的草,则这 1 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 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9.(2013北京东城区综合练习,30)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

6、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 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C. 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D. 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这可能与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死亡有关10.(2013 北京市海淀区期末)下列选项中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的演替是优势种依次取代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C.次生演替达到顶级群落后将永远保持原状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

7、和速度11.(2013 江苏名校联考)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增加 1 kg,至少增加 100 kgC.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12.(2013 肇庆期末)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在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在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得不足C.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

8、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13. (2013大连双基测试)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 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14.(2013 吉林市摸底)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细菌促进了物质循环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 3 条D.如蛇要净增重 1 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 3500

9、 千克15. (2013合肥教学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 a、b、c、d 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1、M2、M3和 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M1一定不是 a 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 M1,不可能等于,因同化量还要满足次级消费者的自身呼吸消耗。12.C【解析】在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使蜘蛛食物减少同时也会杀死蜘蛛,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在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蜘蛛的存在;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从而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不会减少到零。13A 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

10、烧,而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14.D【解析】在该生态系统中细菌可促进物质循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 3 条,如蛇要净增重 1 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25+(25+5)X10)=3250 千克。15.C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 A 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 5 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

11、的能量需要,故 B 正确;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 C 错误;一定时间内,M2 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 D 正确。16.B【解析】从图中看出,A 为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 BC;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生产者呼吸、分解者呼吸和动物呼吸;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也具有全球性;提高过程使氧消耗加大不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平衡。17.C【解析】从图示看出 W1 级流入第一营养级总能量,D1 为流入第一营养级总能量,则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W1;流入初

12、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2);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8.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从 C 传递到 D 的效率应是流入 D 的能量与流入 C 的能量之比;B、C、D 本身含有能量,B 同化的能量要大于 B、C、D 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 B 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 C、D 的能量就越多。19.B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提高。20.B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主要应用于提高

13、农畜产品产量,控制有害生物。A、C 选项均是利用光(物理信息),D 利用化学信息。21.A 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22.D【解析】从图示看出,龙葵数量在减少,说明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原有速度与方向;由于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会减弱。23.A 24.C 25.B26. B【解析】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栖息地减少、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以及过度的人为干扰等,都会使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有降低。27.C 28.B29.C【解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

14、有循环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的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30.D 31.D【解析】桦树和云杉属于两个物种,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种间竞争。32.C【解析】人们保护藏羚羊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33.C【解析】从图示看出,A 为分解者、B 为生产者,A 与 B 之间不属于捕食关系;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过程造成的。34.C【

15、解析】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3点即 k1/2 之后;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最少即 S1点时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即 k1/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为k1/2 即 S3点,(K-N)/K 值为 0.50 时.35.A【解析】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气候条件的改变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达到 b 点时环境阻力即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 b 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36. C【解析】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比如马驴能够交配,但是后代骡子不可育,马和驴就是两个物种。37.【解析】 食物网形成的原

16、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 7 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答案:C38 答案:C39 答案:D40【解析】 甲为生产者,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故 A 错误;从图解中可知,由甲到乙的传递效率是200/(200875175)100%4/25,由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30/200)100%3/20,若丙增加 1 kg,则需要消耗 A1(3/20)(4/25)42(kg)。答案:B41【解析】 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动物个体的数量会减少,个体的体积会增大,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