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82568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多元史观解决重大历史现象(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要史观概览主要史观概览1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相对封闭到开放,由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 15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

2、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方兴未艾。3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 、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4文明史 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各国各地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

3、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5社会史观: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 ,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 ,还要“眼光向下” ,关注“小人物” ,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1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1)革命史观: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全球史观: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市场。(3)现代化史观: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

4、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典例 1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答案 A解 析 从现代化史观看鸦片战争。从材料信息“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 “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 ,可知该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该战争是鸦片战争。2开放通商口岸的不同史观认识(1)

5、革命史观: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全球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4)文明史观: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 业文明最早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5)社会史观: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区,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 C解析 从全

6、球史观角度考查通商口岸。洋商在上海大量收购蚕丝,江浙一带农民纷纷弃农从事养蚕制丝, “卖丝争赴市” ,将蚕丝卖到市场上,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但无法得出从此时开始,故 A 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外商大量收购农产品,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C 项正确;近代民族资 本主义开始产生于 19 世纪 60、70 年代,与题中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3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多元史观认识(1)革命史观: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困和落后。(2)全球史观: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7、、商品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中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处于附庸地位。(3)现代化史观:客观上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文明史观: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典例 3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 ,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 ”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B全球

8、史观C近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答案 D解析 从各种史观的角度考查近代列强侵略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四种史观的内涵。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联系材料信息“西方主宰全球” 、 “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 、 “被西方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 ,由此可以判断材料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排除 A、B、C 三项,选 D 项。典例 4 对

9、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不同的史观的指导会产生不一样的评价。20 世纪 50 年代,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态度,认为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90 年代,在现代化史观指导下大多肯定洋务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上述评价的差异不能反映价值判读的( )A客观性B随意性C相对性D时代性答案 B解析 从各种史观的角度考查洋务运动。从“革命史观”到“现代化史观”体现了客观性,从“普遍否定”到“大多肯定”体现了相对性 ,从“20 世纪 50

10、 年代”到“90 年代”体现了时代性。两种结论都是有事实依据和正确史观指导的,不能说具有随意性。5革命史观与现代人史观看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1)革命史观:签订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2)现代化史观: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救亡, 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实业救国和西学东渐,形成思想解放潮流。典例 5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不可必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这次

11、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答案 C解析 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始于马关条约 ,根据材料信息“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可以判断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A、B 两项与鸦片战争影响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仍然维持着清政府的统治,其合法性没有削弱,D 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转入“制度”阶段,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兴起,因此这场战争为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C 项为正确选项。6多元史观评价(1)革命史观:是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现代化史观: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迈出了中国政体由专制到民主的重要一步,是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重大突破;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思想上,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此外,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也有巨大进步。(3)全球史观: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4)社

13、会史观:对中国社会 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剪辫、不缠足还是婚姻、礼仪、习俗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典例 6 (2013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来源:Z&xx&k.Com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答案 B解析 注意关键词:现代化。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故选 B 项。戊戌政变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A项错误;鸦片战争中法

14、战争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步步加深,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D 项错误。7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看新中国成立(1)革命史观: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2)现代化史观: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政治上,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上,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

15、了必要条件。典例 7 下图反 映了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来源:学科网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答案 C解析 从现代化史观看新中国成立。图片反映的是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 A、B 项错误;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开启了民主政治新阶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故 C 项正确;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是,故 D 项错误。8新航路开辟的多元评价(1)全球史观: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

16、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2)文明史观: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3)现代化史观: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4)社会史观: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带去了殖民灾难。同时,促进了美洲大陆物种,如玉米、烟草等的外传。典例 8 (2009海南单科)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