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82495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摘 要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良好的心理健康它表现为:有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如分享、谦让等)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分享”不仅仅属于社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

2、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中班幼儿在分享行为上的发展特点表现为:儿童分享行为虽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行为差异;幼儿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本研究从我园中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出发,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进行研究。研究从 2012 年 9 月持续到 2013 年 12 月,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为研究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详尽的研究计划。整个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理论研究和前期准备阶段、理论假设及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最后的总结反思阶段。经

3、过一年多的年级组教师共同、全过程参与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在一日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良好分享意识的方法,提炼了教师指导中的途径和策略。课题的开展有效的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被激发、争抢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等。课题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教师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有了较深的认识,在长期的探索研究中,教师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观察力、分析概括能力、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关键词】 一日生活 分享行为 指导策略2目

4、录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理论基础.9(一)概念鉴定 .9(二)我们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相关研究的解读 .11 研究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12(一)研究目标 .12本课题通过观察分析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现状,通过一日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总结引导教育的方法,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二)研究内容 .12(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2(四)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13 研究成效与思考.16本研究后续思考.16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对幼儿的评价重心放在教育的结果上,以其结果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智能,忽略幼儿在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在此,我

5、们要以纲要的评价指导思想为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才能做到正确评价,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希望的那样:“通过贯彻纲要 ,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愧于时代的优质的幼儿教育来。 ”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贯彻、执行纲要的精神,我们的目的一定会达到!幼儿教育的辉煌就一定会实现! .16参考文献 .17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172、张博主编 幼儿园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导引

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9 月.173、虞莉莉主编 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173 问题提出 分享意识的重要性1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教育一向有重视德育的传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工作始终列在教育的首位,并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公认的事实。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为落实以德治国奠定了基础。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些目标的实现,必然体现在社会生活更加文明、更加井然有序上。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需要人们具有更高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自觉地按照民主和法制原则行事的行为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每个人养成按照民主原则、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等做人、做事等方面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就转变成社会群体共同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也就会转化为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我们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8、习惯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2是满足本园内涵发展的需要我园在合并几年中,通过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实践研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实践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以责任教育作为本园的特色项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新问题:责任教育口子太大,面太广不便于将研究做深入;教师的方法和策略比较保守,没有创新的意识等等。缺乏课题和课程整合的现象等。因此,我们缩小责任教育的内容,以习惯4为切入口,加强课程的建设,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四大板块为途径开展研究,实现渗透习惯养成的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研究。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存在着专业上的诸多问题:由于教师的年轻化缺乏基

9、础性课程中渗透习惯培养的能力,更别说在选择性课程中对习惯培养内容的挖掘和落实,说明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教师在培养幼儿习惯的全面性不够,往往是顾此失彼,影响教师自身对课程实施经验积累等问题。针对教师年轻化与课程园本化之间的矛盾,本园设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多途径的培训活动;针对课程实施资源的缺乏,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以拓展幼儿活动的场所和空间,为本园的课程服务,有利于促进幼儿园责任教育的发展。3是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有重要意义。许多名人的造诣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密不可分,孔子的博学与他的“每事问”的习惯;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与他“一生唯谨

10、慎”的习惯,鲁迅的“随便翻翻”习惯,孙中山的“天天读书”习惯、毛泽东的“多思”习惯等,都是极有说服力的典范。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可以说是幼儿踏入社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千差万别,本着“先入为主”的原则,在幼儿初步接触一些规则时、在处理与同伴、教师的关系时、在学习适应集体生活时,得到及时地引导和良好地教育与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期可以说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以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终生受益。 分享意识的作用1养成晨间活动中规则意识晨间活动是幼儿

11、来园的第一个活动,通常由家庭的散漫状态过渡到幼儿园中有规矩的状态,所以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5为了养成孩子们带手帕、剪指甲、打招呼的意识,我们班就特别制作了一个晨间卡,其中分了星期一到星期五共五天,每天中有指甲、手帕、打招呼三小格,并用图片表示,每天由第一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检查记录。之后来的小朋友都需要排队检查。这一环节的加入,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孩子们天天主动打招呼的习惯,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2.养成户外活动中规则意识 户外活动,环境相对比较轻松,这容易导致孩子们太过兴奋而变得不守规则,所以这一环节我们也是相当的重视。 我们从户外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排队入手,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开学第一天,

12、我们就为这事绞尽脑汁,因为孩子们高矮不一,既要考虑到班级里的座位问题,又要涉及到方便排队出操,以及操场上的队形,综合种种因素,我们排出了比较适合的队形。在以后的出操中,我们只需要喊口令:起立向左向右转齐步走,就可以整整齐齐地来到操场,排成做操队形。 在游戏中,我们也有一定的规矩。比如说集体游戏。本来我们的集体游戏是一个一个玩的,一个完成后回来,换另一个玩,可是这样玩的话,等的时间很长,真正游戏的时间却很短,活动的量也没有达到。于是后来我们就换成了鱼贯式的集体游戏,这样以后,孩子们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不但活动的时间达到了,活动的量也能完全达到。更重要的是,以前在等待的时候,孩子们都无所事事,所以

13、后面等待的小朋友完全没有沉浸在游戏状态中,要么自顾自的玩,要么索性几个人一起玩。这样,孩子们没有纪律更无从谈规矩。但是换成鱼贯式集体游戏后,孩子们个个都在参与游戏,当然也有了一定的秩序。 分散活动中,我们也要求幼儿不要过分地跑动,玩具不能随处丢,不玩了要放回篮子里。对于这样的规定,我们也是有一定的执行办法。比如说老师会当小警察,抓住跑动厉害的,乱丢玩具的,然后请他一起来当小警察,继续抓人,这样以后,孩子们的自觉性提高了不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3养成集体教学中规则意识 6集体教学活动,是最能体现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所学习的知识,所以这一方面也成为家长们最最重视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培养出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能够大大提高解体教学的质量。这些规则意识,不仅体现在活动中,也体现在准备活动以及结束活动的种种细节中。 例如:听信号搬椅子。什么意思呢?或许很多老师不理解,但是这已成为我们班甚至使我们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原本没有这个规矩的时候,每次上课之前,老师都需要花 5-10 分钟的时间,一个个帮助孩子们把椅子搬到固定的位置。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老师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