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82192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课中的法律素养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讲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辅导主讲:潘嘉玮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06年8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辅导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制精神 一、树立法的理念,养成法的习惯 二、了解法的知识,掌握法的武器。 一、树立法的理念,养成法的习惯(一)法的素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法的理念与法的思维方式(一)法的素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法的教育在两课教育中的地位、目的与功能 是什么?法的教育对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属于 什么教育?(二)法的理念与法的思维方式1法律至上的理念2依法治国的理念3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理念4诚实信用的理念5法的思维方式1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的理念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法 律权威。(

2、1)为什么法律具有至上的权威性。(2)法律至上理念的本质(3)法律至上理念的内涵(1)为什么法律具有至上的权威性n由法在社会调控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所决定n法的一般涵义问题义问题 ,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特 征、法的作用 (2)法律至上理念的本质n法律至上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法治国家的理念。承不承认法律的至上地位是人治与法治的分界线与分水岭。n卢梭说:尊重法律是第一条重要的法律。n马克思说过:在民主的国家,法律就是国王, 在专制的国家,国王就是法律;(3)法律至上理念的内涵:在我国,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意味着:第一,在民主国家,法律至上意味着人民的意志至上;第二,在国家生活中法具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

3、的权威;第三,法律至上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向权力机关负责, 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制约,;第五,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第六,法律高于国家领导人的个人意志。2依法治国的理念(1)什么是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素(3)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素教材所表述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具 备的要素是:n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n (三)建立社

4、会主义法治政府;n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n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3)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法可依,有良法可依;二是要有有效的法的运行体系,保障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一、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社会主 义法的体系(一)宪法n(二)行政法法律部门n(三)民商法法律部门n(四)经济法法律部门n(五)社会法法律部门n(六)刑法法律部门n(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运行体系法的制定: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法的遵守: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必须依照法 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

5、 法的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 事务管理中必须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 实施法律。 法的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 法律处理各种案件,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 利,惩罚违法犯罪行为,解决法律纠纷,从而 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3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理念权利、义务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贯穿于法的所有部门和 法的运行的整个过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理念实际上就是树立维 权意识;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和互补的观念;树 立法律义务与责任的强制性观念。4诚实信用的理念(1)诚实信用的概念诚实与不欺,在民事活动中恪守诺言,信守 合同;在不损害国家、社会与第三

6、人的利益前提 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2)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地位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帝王条款5法的思维方式法的思维方式的概念:按照法律的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 考、分析、解决问题问题 的习惯习惯 和取向。 法的思维方式特征: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讲法理,法律思维要讲法理,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 法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二、了解法的知识,掌握法的武器(一)宪法部分 (二)实体法部分 (三)程序法(一)宪法部分1.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2.宪法的

7、主要内容:(1)规定我国家制度。包括:政权制度(国家 性质、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国家结构、经济制 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 )(2)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规定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构、国 家代表、政府机构、军事机构、司法机构(二)实体法部分1.各个部门门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2.民法的主要内容1.各个部门门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1)行政法 (2)经济法 (3)刑法(1)行政法行政法的概念及特征: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 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行政关系。行政法的主要内容:行政主体的法律规范; 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行政责任

8、的法律规范;行 政处罚的法律规范;行政救济的法律规范;行政 监督的法律规范。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的功能:设定并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权力的行使;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2)经济法经济法概念及特征: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 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市场规制法、宏观调 控法。经济法的功能:克服和制约市场竞争所造 成的无序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以有形之手制 约无形之手。(3)刑法刑法的概念及特征: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 罪和对犯罪如何进行刑罚的法律。刑法是以国 家的名义对严重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法律 规范,其

9、追究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性,其法律 惩罚手段具有严厉性。刑法的主要内容:定罪、量刑。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法的功能:一是惩罚;二是保护。2.民法的主要内容(1)民法的概念及特征 (2)民法的基本原则 (3)民事主体 (4)民事行为 (5)民事权利 (6)民事责任(1)民法的概念及特征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 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主体平等、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特征。(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3)民事主体自然人和法

10、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构成要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 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 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的类型: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 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4)民事行为民事行为的概念: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 、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 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不违反 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行为的代理: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 定代理。(5)民事权利民事权利的概念及种类:民事权利是民事主 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益。包括财产权利 和非财产权利。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物的权利。物权包

11、 括所有权与他物权,他物权又分用益物权与担保 物权。债权是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合同 债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债。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 的专有权利。继承权是自然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 括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作为独立法律人格 所享有的与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某一特定身份所享有的 权利。(6)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概念: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 务或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违约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 事责任。一般的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客观上 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与

12、损 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 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 道歉。(三)程序法1关于程序法的概念 2程序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关于三大诉讼法1关于程序法的概念(1)程序法是规定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的 时间上的步骤和空间上的形式的法律 (2)诉讼程序是最典型、最复杂的法律程 序2程序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与 作用第一,法律程序的功能 (1)抑制功能 (2)导向功能 (3)分工功能 (4)间隔功能 (5)缓解功能 (6)感染功能第二、程序法的价值 (1)保障公平 (2)建立秩序 (3)制衡权力 (4)提高效率3.关于三大诉讼法(1)要把握三大诉讼法的本质区别 (2)区分三大诉讼法在程序上的主要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