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82039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高二寒假前文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蓬蒿(ho)骄横(hng )笑靥(yn)险衅(xng) B. 龟(jn)裂 拔擢(zhu)夙(s)遭闵凶 门衰祚(zhu)薄 C. 扃(jing)牖 修葺(q) 栏楯(shn) 栖(q)息 D. 凝眸(mu)谂(nin)知 象笏(h) 先妣(b)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把大家的情况向班主任反应了,没想到他居然没有一点反映。 B. 既然你都把人看扁了,那么,他即使再怎么努力,你也不会看好他的。 C. 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好,物理化学课,我们经常可以到试验楼去做实验。 D. 国庆征

2、文稿件截至 9 月 30 日,截止今天全校共收到稿件 236 份。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励,举案齐眉,走过了风风雨雨。 B. 西厢记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乌鸟私情,私下皆为夫妻的爱情故事。 C.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D. “人类基因组织计划完成之日即人类自己灭亡之时”的说法虽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游泳场馆的改善,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国庆节长假中,很多人都利用这个时间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

3、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 作了相关批示。 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称为“超级癌症”的艾滋病,不仅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致人过早殒命夭折,而且高额的医疗 费用,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延缓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 二、默写: 1、闾阎扑地, , , 。 2、云霄雨霁, , , 。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 4、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 , 。 5、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6、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 0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

4、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 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 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 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百年

5、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南阁子也(宾语前置句) (二)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 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下列各组句

6、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为此志/余威震于殊俗 B.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县官且顺群臣言 C.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名达于缙绅之间/大閹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智者。 4、翻译下面两个文言文句子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垂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5、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

7、么作用?5、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亲亲麦子 张佐香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的心坎上。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 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 种子, 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 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 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 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

8、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 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 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 挤在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 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 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 忙着在麦海里 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生命过 程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

9、、相互拥有。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 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麦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 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 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刽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 了舞。父亲去看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 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 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 就是我永远的亲人。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

10、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 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 暖的 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 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 行囊,走进炊烟袅 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 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 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 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就,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 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

11、献麦子,普通而 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 淌 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新语文学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 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频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 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 段,他吃下鲜 嫩的麦

12、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的语言, 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2 2)作者在)作者在段说: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怎么理 解这句话的含意?解这句话的含意?(6(6 分分) )(3 3)本文第)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6 分分) )(4 4)联系全文,)联系全文, 探究作者主张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亲亲麦子”的理由。的理由。(8(8 分分) )11(1)(5 分)A

13、C 解析:B 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用对比、 夸张的手法。D 项说法文中无根据。E 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 热情的。(2)(6 分)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麦子美 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3)(6 分)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如作者运用细节 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2 分)作者把麦粒比作 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实、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

14、又生动,充分表现 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2 分)(4)(8 分)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人类种植麦 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 的。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就是对自己 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 弥漫着文化意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消失的河流 沈 念“消失”是一个让心灵敏感的人更加敏感的词语。世界上每一秒钟的“嘀嗒”声里都有事物消失或诞生着。每天我们身边有多少事物悄然地消失着, 就有多少记忆蒙上尘土

15、。可能有的是一瞬间消失的,而有的是在眼皮底下一点点消失的。对于那些消失的事物我们只会留恋。躲在温暖的房间里空空地回忆。几个人聚在一个用记忆搭建的平台上叹息。哎,要是它(消失的事物)还在,多好!一声笨重的叹息只会加剧一个人心态的衰老。时光的飞速、人事变化的剧烈、知与不可知的遭历 都会像一道道皱纹刻满一棵树光滑的身体。于是,那一个树瘤,应该是王五的死的见证;另一圈疤 痕是张三家被杀掉的牛撞留的伤口数也数不清的痕与迹,就隐藏着众多纷纭的故事。在我们生 命的河流里像泥沙一样沉淀,被一层又一层土遮盖。更多的消失,连熟知的我们也无从知,消失就是消失,没有喇叭高声的通知,没有纸上肆意的宣 传。你在某天遇上了,就勾起你的想念,在心里怪怪地存放好一段日子。比如我离开的出生地,比 如一个曾经交道很深的人,以及某地的整体变化,总是悄悄地改变着,就是说不太清楚,心中的疙 瘩是有的。就像家乡那条曾经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