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8453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例谈课堂教学的缺失与思考 李建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六年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全新的景象。但毋庸讳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热情探索大于理性思考和科学实践,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散乱的活跃” ,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缩手缩脚,不敢施教,片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错位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如风、如雨、如雾” 。现摭取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教学案例,反思分析,进而审视并厘清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案例一】 教学内容止于浅表失于虚夕阳真美(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第 23 课)最后一段教学片断

2、师:爷爷说“夕阳真美呀!” ,美在哪里呢?生:美在天空的颜色变化很多,有黄色、红色、紫色,好多种颜色。生:美在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师:同学们学得真好,我们再把这些美丽的句子读一读,特别要把这些颜色的美丽读出来。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啊,夕阳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美丽景象,自然界像夕阳这样美丽的景观还有很多,大家只要留心观察,就能领略到美丽,就能使自己愉悦。最后,教师让学生再读读书,把书后生字描红后就结束了教学。课后,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把课文顺势拓展延伸一下,让学生知道作者、编者的意图不仅是赞美大自然中的“夕阳真美” ,还包含对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美好人生的赞美呢?这位老师说,新课标对二年级学

3、生阅读的要求较低,教师教学要有年级段的特点,不敢挖深。【评析:教者也要学会与作者、 编者对话, 应该在教学中切 实贯彻作者、编者的意图。这位教师如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引 领学生观察文中插图上 爷爷奶奶的容颜,揣摩品味最后一段中“爷爷满面红 光,望着奶奶”等句子, 让学生认知到“ 夕阳真美”是双关语,以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能做也 应该做的。否 则,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有所缺失吗?就这样让学生读来读去,都是在同一个 层次上徘徊,学生的朗 读、感悟、迁移水平又怎能得到提高呢?2】【案例二】 组织活动取悦学生荒于嬉爷爷的芦笛(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片断师:朦胧中,畏惧中,强强听到了什

4、么?(点击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悠扬笛声。 )师:这是什么?(笛声)对,这就是鼓舞强强战胜恐惧的笛声。谁说说,爷爷吹出的笛声会是怎样的呢?生:是悠扬的、响亮的。生:会是一顿一顿,很有韵味的。生:是抑扬顿挫,非常动听的。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这儿准备了四支芦笛,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吹奏,要能表现出爷爷这个看海老人的经验丰富,让我们听后也像强强一样精神振奋。看谁表演得好!(顿时,课堂上群情振奋,有自告奋勇毛遂自荐的,有推三阻四畏缩不前的。一会儿四个代表吹奏得各有特点,乐得学生喜不可支,前俯后仰,教室内气氛特别轻松热闹。 )师:请大家评价他们谁表演得最像强强的爷爷?学生又是一阵仁者见仁、智者见

5、智地争执不一,进行评优荐先,老师也对这四个“演员”加以了肯定。直到学生下课出教室时,对这四个学生的芦笛声还是音犹在耳、津津乐道。【评析: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许 多老师都能打破传统的课堂 组织,注重追求 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活动,致使课堂教学的活动化出现一些误区。像这位老 师让学生吹芦笛, 评演奏就是非 语文的活动,就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浪费了宝贵的课 堂有效时间,冲淡文章的主旨教育,使得学生曲解了芦笛之音,不知这是爷爷对强强的亲切温暖之意,不知 爷爷带强强到海 边过夜是一种锤炼,是一种磨砺。这种课堂活动是盲目片面而失度的。 】【案例三】

6、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毁于随九色鹿(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 21 课)教学片断师: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的第 2 到 8 自然段,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生:九色鹿、调达、王妃、国王。师:这几个人物各有特点,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课堂上一片沉默,后来就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脸上不太好看。 )3师:好,现在大家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顿时,课堂上热闹起来,学生都动了起来,老师脸上转暖。 )师:时间到,停下!哪个小组代表先来汇报?于是,那几个优秀的学生代表便畅所欲言,老师认为大家任务完成得很好,很是满意,给予了大力表扬。【评析: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形式,但是漂浮于理解文本的

7、基 础之上,停留于少数 优等生争相表现的合作学习是定位于表面的,是令人害怕的。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会矮化学 习能力,弱化学习兴趣。这样的探究失去了对文本的感悟价值,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空,成了课堂教学中的 观光客体。 】深度思考: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大胆施教、科学施教,把课堂教学引向课改的理想境界呢?一、大大方方施教敢教,教到位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创新之源。让学生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其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过去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害得学生自主精神缺失,创新能力低下,但是,

8、今天的教师如果顾忌应有的教学主导而一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片面强调学生感悟,认为讲得越少越是创新,稍加开讲便是守旧,这种理解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该讲清楚说到位时不敢说,该补充作拓展时怕浪费课堂时间,该批评纠正时而含糊其辞、不置可否,这才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错位。小学生年龄还“小” ,学生要义是“学” ,小学语文是给未来打基础的,我们教师在必要时,就该大大方方施教,扎扎实实施教,不厌其烦施教。教学中,遇到不好写的繁字、难理解的词句、易糊涂的段落、不知道的背景等,教师及时有效的科学施教是相当重要的。当然,把复杂的内容教得简单明了,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特别要研究教

9、学过程,使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随机应变,动态生成。同时要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灵活,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炼,讲精华,要言不烦,惜时如金,恰到好处,画龙点睛。二、安安静静施教真教,教清楚4书生朗朗,议论纷纷是我们语文课所竭力追求的,也是语文课堂的动感本色。于是我们有些教师,尤其是公开教学,更是放大了这样的“动感”:为增色,吹拉弹唱被引进课堂;求热闹,激情表演也登台亮相;贪形式,合作学习是灵活多变。这种过于浮华的主体行为造成了课堂表面活跃,掩盖了教学的本真。实际上,语文教学需要动,也需要静。 “安静”对于教学具有与“动感”同等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给孩子一片安静思考的时间,一块宁静恬淡的空间。

10、面向全体原则需要教师安静施教。我们的班级中,学生的基础有别,素质有异,像那些吹拉弹唱即兴表演作秀课堂的非语文活动,包括那些“记者招待会” 、 “实话实说” 、 “访谈辩论”似语文活动,尽显其能的是班上的优等生,大多数学生就成了看客,或者牵强附会地一笑而过,或者随声附和地一通表扬,或是走马观花一走了之。我们要让所有学生平心静气地平等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切实可行的,广受欢迎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需要重返常态,驱虚就实,避喧趋静。知能形成过程需要教师安静施教。事实上,静思默想才能使人顿悟。倾听咀嚼可让人彻悟,心灵滋润需要曲径通幽,情感陶冶需要沁肺入腑。识字写字、品词

11、析句时的凝神静气能功效倍增;斟酌佳巧、攻繁克难时的平和静心,会柳暗花明。教师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可以使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窃窃私语,有自然的默契会意。这样的潜移默化是一种美丽,一种实在,一种和谐。如果说“动”有温度,那么“静”有深度。安安静静地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正可谓平平淡淡、安安静静更像一种心态,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三、明明白白施教会教,教真切我们要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理解,牢固把握语文课程的特色,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妥善处理好五种关系:即处理好有价值的接受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关系;课堂动态生成与优效预设的关

12、系;学生喜好的活动组织与保证静思默想的时空关系等。教师要熟悉年级段教学目标,以此主导教学,确定课时目标,力求使每节课做到依纲靠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纲要里讲的“精选” ,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削枝强干,集中目标,突出要紧的是对学生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语文课程中什么才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5庆老师认为,有如下七个字:识(识字) ,写(写字) 、读(读书) 、背(背诵) 、作(习作) 、说(口语交际) 、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为这七个字,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明明白白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打好这几个方面的语文基本功。当然,阅读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可谓教无定法,但教亦有法,这里的“有法”就是语文教学的规律,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不断实践总结,与时俱进地前行。(李建国 盐城市第二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