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PPT课件)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447811 上传时间:2017-02-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功能衰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功能衰竭(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功能不全 述 ( 肾脏生理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排 酸 保 碱 保持内环境恒定 泌 尿 内分泌功能 分泌内分泌激素 灭活内分泌激素 调节正常功能代谢 促胃液素 甲状旁腺素 胰岛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3 前列腺素 肾素 概念 指肾内和肾外疾病引起肾泌尿功能严重障碍,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排出而蓄积体内,伴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 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的病理过程。 分类 根据发生速度分急性、慢性两类,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者称尿毒症 。 急性肾功能不全 由于双侧肾在短时间内其排泄功能同时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种综合症。 一、病因 1,肾前性:多

2、为肾血流量减少引起,如休克、心衰、 为功能性肾功能不全 ; 2,肾性:肾缺血缺氧、中毒、免疫性损伤等因素引起肾小管上皮、 肾间质、肾滤过膜等损伤; 3,肾后性:结石、肿瘤、结核等引起肾及尿道阻塞。 小管缺血损伤 肾毒性损伤 特 点 坏死、脱落 基底膜被破坏 大片状坏死 基底膜完整 部 位 肾小管各段均可受累 , 并非所有肾单位都有 近曲小管为主 ,可累及所有肾单位 病 因 持续性肾缺血 肾中毒为主 二 、发病机制 (一)肾小球因素 ,血压降低 ,肾灌注压下降 ; 感 素 内舒血管物质减少 血液黏滞度 白细胞阻塞微血管 微血管痉挛、增厚 血流阻力 肾血流量 (二)肾小管因素 缺血、缺氧、中毒 小

3、管坏死 细胞碎片阻塞肾小管 囊内压 滤过 肾间质水肿 间质水肿 原尿反流至 肾 间 质 少尿 压迫管周 肾小管供血 急性肾小管坏死 基底膜断裂 肾毒物 压迫肾小管 加重肾小管阻塞 : 液 肾小管细胞受损 肾小管基底膜剥脱 坏死细胞及碎片阻塞 肾小管阻塞及原尿反流示意图 (三)肾缺血缺氧、 肾中毒、 肾免疫因素等导致肾组织细胞损伤 损伤的机制 1, a+ 2,自由基产生增多及清除减少;缺血、中毒、免疫损伤均可引起。 3,磷脂酶活性增高及 (一)少尿期 病情最危重的阶段,持 续时间与预后有关。 1、尿的变化: 1)尿量 少或无。 2)尿成分 糖尿、氨基酸尿、蛋白 尿、出现细胞和管型。 3)尿比重

4、比重低、渗透压低。 三 机体机能代谢变化 功能性肾衰 器质性肾衰 尿比重 500 40 尿蛋白 与镜检 正常 蛋白 (+)、 )、)、 管型 (+) 补液原则 迅速扩容 严格控制入液量 补液后 反应 尿量 症状改善 尿量持续 症状恶化 2,水中毒 钠水潴留、 稀释性低钠血症 细胞水肿 3,氮质血症 肾泌尿排泄功能障碍 ( 蛋白质代谢产物 素、尿酸、多肽、胍类) 4,代谢性酸中毒 肾小球酸性物质滤过下降;肾小管泌氢、泌氨功能下降;高钾等。 水中毒 ( 少尿、无尿 肾排水 分解代谢 内生水 输液过多 血容量 水中毒 5,电解质变化 1)高钾血症:肾排泌 K+减少;组织 分解;酸中毒;输库血。 2)

5、低钠血症:钠摄入减少;稀释性低钠 (二)多尿期 1,尿量进行性增多是肾功能逐渐恢复的信号。当尿量增加到大于 400ml/d, 标志着病人已进入多尿期。 A 肾血流量增加 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肾小管浓缩功能尚未恢复 多尿 B 原尿漏回减少 C 肾间质水肿减轻 D 渗透性利尿 2,高血钾、酸中毒、氮质血症 脱水、低钠、低钾; 3,氮质血症逐渐减轻。 (三)恢复期 多数病人恢复正常,少数转为慢性肾衰。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不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少尿期尿量在 400ml/ml/d。 1, 药物性肾损伤,多损伤肾小管; 2,已经过治疗; 3,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 四 防治原则 除尿路梗阻,解除肾血管

6、阻塞,纠正血容量不足,抗休克。 补液 甘露醇和利尿剂应用 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抗感染 透析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 由于各种疾患使肾实质逐步遭到严重破坏,有功能的肾单位日趋减少,以致肾脏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排出,并出现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 一、病因 肾小球疾病 肾小管间质疾病 肾血管疾病 尿路慢性梗阻 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肾盂肾炎 尿酸性肾病 多囊肾 肾结核 放射性肾炎 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肿瘤 前列腺肥大 尿路结石 二、 发病过程及机制 (一)发病过程 分 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 (ml/血浆肌酐() 主要临床表现

7、代 偿 期 50 178 无,但肾脏储备功能减低失 代偿期 失 代 偿 期 肾功能不全期 20 50 186 442 轻度贫血,乏力,食欲减退 肾功能衰竭期 10 20 451 707 酸中毒,贫血,高磷、低钙 血症,多尿、夜尿 尿毒症期 10 707 低蛋白血症,全身中毒症状, 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 二、发生机制 此学说认为在慢性肾疾病时,很多肾单位不断遭受破坏而丧失其功能,残存的小部分肾单位轻度受损或仍属正常,称之为 健存肾单位 。这些健存肾单位都发生代偿性肥大,以增强其功能进行代偿,但疾病继续发展,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最终不足以代偿肾功能,发生慢性肾衰。 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血

8、流量增加,导致单个肾单位的 过度滤过 长期负荷过重,可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和功能衰竭。 肾脏疾病持续 破坏肾单位 健存肾单位 代偿性肥大 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肾功能代偿期 早期 健存肾单位血流动力学变化 晚期 肾小球硬化 肾功能失代偿 肾疾病晚期,体内出现某些溶质蓄积,机体通过代偿调节反应,使某种调节因子分泌增多,来提高这些溶质的排泄。但这些调节因子分泌过多本身又可引起另外的不良影响,发生内环境另一方面的失衡。 血中某物质 (P) (矫枉 ) 浓度正常 某因子 ( 机体损害 (失衡 ) (促进排泄 ) 钙磷代谢的矫枉失衡 慢性肾脏疾患 肾单位 血磷 肾排磷 肾排磷 酸中毒 肾排磷 血磷 、 血

9、钙 血磷 肾小管重吸收磷 血钙 ( 健存肾单位 ) 血钙 溶骨 肾性骨营养不良 “ 矫正 ” “ 失衡 ” 间质损害 尿蛋白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补体血管活性物质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肾小管肥大萎缩 间质炎症纤维化 肾小管管腔堵塞 三、慢性肾衰时机体代谢的变化 一)、尿的变化: 1尿量 早期为多尿,机制为: 残存肾单位过度滤过; 原尿流速快,肾小管重吸收少; 渗透性利尿; 肾小管上皮受损时,对 晚期由于残存肾单位进一步减少 少尿、无尿。 2)尿节律 出现夜尿增多,机制不清 3)尿比重 由于早期肾小管浓缩功能 减少,而稀释功能正常,出现低比重尿,随着病情进展,肾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告丧失,

10、终尿的渗透压接近血浆晶体渗透压。 4)尿成分 蛋白尿 、管型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血浆 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1)水代谢失调 2)钠代谢失调,对钠调节能力降低 3)钾代谢障碍 4) 酸碱平衡失调: 酸性代谢产物潴留体内肾小管泌 H+、 泌氨功能障碍甲状旁腺激素增多能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 期 : 少尿 严重酸中毒 并发感染 钾盐应用过多 钾的摄入过多 钾的摄入过少 腹泻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K+ 早期 : 血钾可正常(只要尿量不减少) 5)钙、磷代谢异常 出现高磷、低钙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血磷升高 早期因 , 可致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 由于 血磷继续升高 血钙降低 血钙降低 刺激甲状旁腺 抑制肠道吸收钙 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损伤小肠黏膜 钙吸收减少 肾性骨营养不良 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和纤维素性骨盐 机制: 钙 ;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