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447809 上传时间:2017-02-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蠕虫感染医师培训-5(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蠕虫感染 日本血吸虫病 大纲要求: 日本血吸虫病 ( 1)病原学:病原体 (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 3)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急性血吸虫病及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 4)实验室检查 ( 5)治疗:病原治疗 一、病原学 人类血吸虫分为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与间插血吸虫。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生活史(重要!) 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人畜终宿主的肠系膜下静脉,虫体可逆血流移行于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 坏:合抱的雌雄虫交配产卵于小静脉的小分枝,虫卵在血管内成熟,内含毛蚴,毛蚴分泌溶细胞物质,透过卵壳入肠粘膜,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肠粘膜组织破溃与坏死。

2、于肠的蠕动,腹腔内压力与血管内压力的增高,使虫卵与坏死组织落人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卵入水后在 20 30经 12 24小时即孵化出毛蚴。 水中游动的毛蚴 1 2天内,遇到钉螺(中间宿主)即主动侵入,在螺体肝、淋巴腔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再经 5 7周形成大量尾蚴,逐渐逸出螺体外。 蚴入水或逸出于河边或岸上青草露水中。终宿主接触水中尾蚴时,尾蚴吸附于宿主的皮肤,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 虫侵入真皮层的淋巴管或微小血管至静脉系统,随血流至右心、肺、左心进人体循环,或由肺穿至胸腔,通过横膈入腹腔。约经 4天后到达肠系膜静脉,并随血流移至肝内门脉系统,初步发育

3、后再回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在此,雌雄合抱,性器官成熟,产卵。 血吸虫生活史小结( 7步) 系膜下静脉 坏:虫卵内含毛蚴,毛蚴分泌物质,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肠粘膜组织破溃与坏死。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卵入水孵化出毛蚴。 蚴主动侵入钉螺(中间宿主),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逐渐逸出螺体外。 蚴入水人接触水中尾蚴尾蚴吸附于人皮肤溶解皮肤进入表皮童虫。 达肝内门脉系统,初步发育后再回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 从尾蚴经皮肤感染至交配产卵最短需 23 35天,一般为 30天左右。成虫在宿主体内生存 2 5年即死亡,有的成虫在病人体内可存活 30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粪便中的活卵。 钉螺为血吸虫

4、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但不是传染源 。(重要!) (二)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三)易感人群 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流行区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此与保护性免疫力有关。 三、临床表现 血吸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损害。 自尾蚴侵入体内至其成熟产卵的一段时期,平均 1个月左右。症状主要由幼虫机械性损害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 床特点 ( 4点,重要!) 发热 为本期主要的症状。 胃肠道症状 虫卵在肠道,特别是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 肝脾肿

5、大 由于大量虫卵结节形成,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肝脏急剧肿大,质软,有压叩痛。左右二叶均肿大,以右叶更为重。脾脏受虫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肿大,可明显触及。 肺部症状 咳嗽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 状阴影,粟粒样改变等。 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 要!) 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肝硬化发展至后期,门静脉栓塞形成,侧支循环障碍,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肝脏缩小,表面不平,质地坚硬 脾脏渐呈充血性肿大。 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 1)巨脾型 大量的虫卵在门静脉内堆积,门静脉栓塞形成,侧枝

6、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脾肿大,形成巨脾。患者可随时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管静脉破裂,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 ( 2)腹水型 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 3)侏儒型 性机能往往减退,因严重肝损害引起全身营养不良和对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垂体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它内分泌腺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患者面容苍老而消瘦,常有面部褐色素沉着、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偶然的情况下成虫或虫卵可超出其正常寄生的门静脉系统,而在异常部位造成病变。以肺及脑部病变常见。 ( 1)脑损害 脑损害时可有脑炎表现或以局限性癫痫反复发作为主。 ( 2)肺部损害 轻者可无呼吸道症状,

7、重者类似粟粒性肺结核或支气管炎。咳嗽最为常见。胸部 变一般在 3 6个月后逐渐消失。 异位损害其他更少见的情况 偶见虫卵沉积胃幽门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层,可见组织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肿、息肉等改变,形成溃疡时,常有呕血及幽门梗阻等引起的临床表现,常可误诊为溃疡病或胃癌。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子宫颈、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附睾等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四、实验室检查 (一)大便沉淀孵化试验 是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轻型及晚期病人阳性率低。 (二)免疫学检查 有辅助诊断价值。以皮内试验,尾蚴膜试验,环卵沉淀试验特异性较高。一般此类方法不作确诊依据。 五、治疗 病原治疗 吡喹酮为代表的药物。吡喹酮

8、为一广谱抗蠕虫药,对各种血吸虫均有良好杀虫作用,对日本血吸虫的作用尤强。 住院病人 成人总剂量 60mg/重以 60 2日 4 6次餐间服。儿童体重 30场大规模治疗 轻、中度流行区用总剂量 40mg/剂疗法。 成人总剂量为 120mg/童 140mg/ 4 6天疗法,每日剂量分 2 3次服。一般病例可给 10mg/3次,连服 4日。 晚期病例多数伴有各种夹杂症,药物剂量宜适当减少。一般可按总剂量 40mg/1次或分 2次服, 1日服完。 总 结: 者粪便中的活卵。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但不是传染源。 热、胃肠道症状、肝脾肿大、肺部症状。 ( 1)巨脾型( 2)腹水型( 3)侏儒型。 喹

9、酮。 囊虫病 大纲要求 ( 1)病原学:病原体 (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 3)临床表现:各型囊虫病的临床表现 ( 4)实验室检查 ( 5)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 ( 6)预防措施 一、病原学 病原体:是囊尾蚴。 人可作为猪肉绦虫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故猪肉绦虫可使人患绦虫病和囊虫病。人经口感染猪肉绦虫卵后,在胃与小肠经消化液作用,六钩蚴脱囊而出,穿破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散布全身,经 9 10周发育成囊尾蚴。 比较记忆:食用了“豆猪肉”(含囊尾蚴),经消化道发育成绦虫,导致的是绦虫病,而非囊虫病。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猪肉绦虫病人是囊虫病的唯一传染源。 (二)传

10、播途径 因吞食猪肉绦虫虫卵所致。 于个人卫生或饮食卫生不当而经口感染,此为主要传播途径。 (三)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 依囊尾蚴的寄生部位、感染程度、寄生的时间、是否存活及人体的反应不同而各不相同。 (一)脑囊尾蚴病 以癫痫最为常见,约半数患者表现为单纯大发作,且为唯一的首发症状,发作频率低。 出现脑脊液循环梗阻、颅内高压,又是可表现为活瓣综合征,即反复出现突发性体位剧烈头痛、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引起慢性脑膜炎,反复发作,以颅底及颅后凹部多见,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等。 表现有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 (二)皮下及肌肉囊虫蚴病 约 2/3的患者有皮下囊尾蚴结节。在皮下可扪

11、及直径约 在躯干及四肢分布,可有数个或数百个不等。皮下结节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粘连。结节可分批先后出现。 (三)眼囊尾蚴病 最常寄生的部位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可引起视力减退,死亡的虫体可产生强烈的刺激。 四、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 压力可增高,细胞数和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或略低。用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二)影像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均是诊断的重要佐证。 五、治疗 (一)病原治疗 阿苯达唑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18 20mg/两次口服,疗程因病情而定。吡喹酮副作用严重。 (二) 对症处理 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 妥英钠等。 先手术摘除,再行驱虫治疗。 本文来自网络,请不要使用盗版文档,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谢谢 爱朱丹老婆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0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 不要使用盗版文档,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谢谢 爱朱丹老婆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0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