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材七上综合成26章、10个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体的结构和层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健康地生活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生物》教材简介 分为四册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2章 探索生命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 构层次 第3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 色植物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第5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五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 与发育 第15章生物的遗 传和变异 第六单元 动物的运动 和行为第16章 动物的 运动第17章动物的 行为第七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18章 疾病与 免疫第19章珍爱 生命第八单元 生物技术第20章 日常生活中 的生物技术第21章现代生 物技术第九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第22章 丰富多彩的 生物世界第23章生物多 样性保护第十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26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25章 生态系统 第四单元 生物圈 中的人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 的调节第11章 人体内的废 物排入环境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 一员第8章 人的生殖与发 育第9章 人的食物来自 环境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 输和能量供給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植物)叶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态因素生物学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种子(胚)根茎花和果实芽蒸腾作用七上核心知识图方法科学探究器具3 七上教材编写意图与特点构建指导系统——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每节都设有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处 于主动、积极状态:例如:第二册《生物》教材安排了: 40 项完整的探究活动 全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讨论、阅读、游戏主要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合作 交流能力观察 主要培养观察能力实验 主要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课后探究活动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施教构建活动系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序号栏目名称活动名称页码 1讨论说出生物的名称3 2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8 3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 4阅读短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14 5观察认识显微镜19 6实验显微镜的使用19 7实验制作临时玻片标本21 8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6 9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32 10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361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4112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4513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50 14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55 15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56 16观察小麦根尖的结构60 17探究根的生长部位61 18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64 19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65 20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69 21实验茎的输导功能7022观察花的结构7423观察果实的结构6324讨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7825观察叶片的结构8226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素84 27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86 28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88 29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88 30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91 31讨论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94 32讨论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99 34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04 35讨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1084 教材具体内容与教学建议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活动建议: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 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 本章的难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 、关爱生物的情感体验:知识和情感的统一难点的突破1 、用实例帮助理解而不是死记2 、辩证地看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关爱生物情感的养成3 、通过实例感悟生物需要人类关爱,人类也需要与生物和谐相处鼠妇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 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 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 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 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不像昆 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 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五个组汇报结束后,我针对板书进行阶段总结随后,我从讲台下面拿出一个娃娃 拍拍它,它发出:“妈妈,妈妈”的呼唤声,再拍,则发出笑声学生们露出迷惑却 又很感兴趣的表情:老师要用这个娃娃干什么?我环视同学一边后问:“同学们,我抱 着一个娃娃,它能对我的拍击发出婴儿般的声音它是不是生物呢?”生:“它不是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生:“它没有生长现象,它不是生物生:“它不能繁殖生:“它没有呼吸生:“它不用吃东西……我说:“非常好,同学们立即用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判断它是否是生物大家已经学 以致用了,我真高兴同时,我还听到有的同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它没有呼吸,它不用 吃东西大家想想:呼吸、吃东西是不是生物必需的特征呢?”“植物不要吃东西 “不,植物也需要浇水,施肥 “植物需要营养我解释道:“很不错,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有了摄取过程 ,相对就有了排出过程,生物也都会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在物质进出生物体时也伴 随着呼吸过程这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没有了这个特征,生命就不 存在了,或者说死亡了最后,我做了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观察,讨论,研究了生物应该具 有哪些特征那么除了咱们讨论出来的这些特征外,生物是否还有其他的共同特征呢? 这就作为我们今天的第一道课外探究题,希望大家能够查找有关资料,或者通过观察多 种生物寻找共同点,发现新的结论……评价:讨论即将结束时,教师从讲台下面拿出一个布娃娃拍拍它,它发出:“ 妈妈,妈妈”的呼唤声,再拍,则发出笑声学生们露出迷惑却又很感兴趣的 表情:老师要用这个娃娃干什么?我环视同学一边后问:“同学们,我抱着一 个娃娃,它能对我的拍击发出婴儿般的声音它是不是生物呢?”这不仅是总 结,也是灵活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十分轻松活泼的气氛中 完成的如果生物学的学习从第一节课起就如此轻松活泼,学生们能不喜欢?喜欢 了能学不好?如果说这节课有什么不足的话,我想如果在最后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 过阅读所给的信息资料,自己分析珊瑚是不是生物”的安排,是否可以把“自 己分析”变成“自己分析或与他人探讨”?因为从这节课的教学方式和目标上 看,教师似乎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点,那么课外是否应该再进一步强化呢?另外可以商榷的是,教师说“为了便于观察这些结构的内部情况,观察人 往往要给这些组织染色。
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颜色是染的颜色,是相同的颜色 ,但大家可以发现颜色的深浅不同这就将内部的结构显现出来了这里提 到了“组织”,但学生们肯定还不具有相应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 重建知识结构体系”,克服“繁、难、偏、旧”,必然出现“知识跳跃”的现 象但是,组织的概念是一个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应该暂时避免我们有过 调查,即使在学生学习了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仍然很难理 解什么是组织,以及植物的组织和动物的组织等问题 第二章 探索生命临时玻片标本(用于临时观察的玻片标本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显微镜(常用的探究器具,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探究的方法本章的难点1 、探索生命的器具:使用显微镜2 、探索生命的器具:制作临时玻片标本3 、其他探究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通用器具4 、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难点的突破1 、亲身体验、尝试练习2 、理论指导、规范操作3 、循序渐进、逐步突破p 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教亮,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较暗,放大的倍数大 。
p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 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 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p 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 ,容易压坏玻片p 如何判断细胞和气泡?(一)显微镜的使用1.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观察者要养成显微镜镜检的工作习惯,观察时要双 眼同时睁开,一边观察一边进行记录或描绘2)观察时所用的材料、药品和各种器具要预先准备好3)显微镜在使用之前应检查一下它的各个部件是否完整和正常,并对载物台、目镜、物镜以及聚光器上端透镜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然后进行合轴调节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观察器具:放大镜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解剖工具:解剖盘解剖剪镊 子刀 片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计量器具:量筒、天平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使用常用探究器具注意事项1、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 碰到他人; 2、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 3、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 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 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作清理工作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 ②③④⑤① ②③④⑤玻片标本• 按保存时间长短 +临时玻片标本 +永久玻片标本• 按取材方式 +切片 +涂片 +装片p制作临时装片时,取了材料再滴清水,还是滴了 清水再取材料 先滴清水再取材料 p在观察前,要先对光,需要转动物镜对准通光孔 用于对光的物镜应该是低倍物镜还是高倍物镜 ? 低倍物镜 p对光再放玻片标本,还是放了玻片标本再对光? 先对光,再放标本 p看到细胞的物象在视野左上角,在转高倍之前, 要把这个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该向哪个方向移 动? 向左上方移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活动设计的思路:1、优点——真正的探究应该是有探讨性的: 蚯蚓在物体表面爬的快慢取决于刚毛和粘液一 旦学生能够争论起来,探究活动就会开展起来 这比鼠妇实验要好2、缺点——蚯蚓爬行不规则,计算时间不准 确;控制蚯蚓难所以编制了软件 在此基础上和学生讨 论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 本单位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中央大液泡)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染色体(无概念) 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本章的难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区别3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4 、染色体、DNA、遗传物质的关系以及结构关系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 、显微技术的掌握难点的突破1 、结合图片等直观媒体进行结构名称的教学2 、结合图片等直观媒体进行相关功能的教学3 、淡化染色体、DNA、遗传物质结构的内容,强调其功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