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476209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与决策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借鉴广西、成都经验, ,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转移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txt调查与决策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总第 340 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 8 期 借鉴广西、成都经验,加快推进 我省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广西将培育特色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和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平台,

2、取得较好实效。成都市着力创新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园区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广西、成都加快园区建设的作法和经验,为我省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一、园区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 2007 年底,我省共有各类园区 191个。其中,国家级园区 5 个,省级园区 38 个,市州级园区 58 个,县(市、区)级工业集中发展区 90 个。按园区性质分,高新技术开发区 8 个,出口加工区 2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23 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137 个,农产品加工区 8 个,企业园区 12 个,其它园区 1 个。全省各类园区规划面积达 2

3、117.2 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 833.9 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总数的 39.4%,其中工业用地 628.4 平方公里,占开发面积的 75.4%。2007 年,全省各类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8.6 亿元,同比增长 32.8%。 2、工业发展情况。截至 2007 年底,全省各类园区已入园企业达 12794 户,其中已投产企业 7926 户,投产率为 61.9%;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5903.2 亿元,同比增长 47.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667 亿元,增长 28.7%;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192.8亿元,增长 28.9%;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003.2 亿元,增长 40%

4、;累计实现利税总额 533.8 亿元,增长 39.8%;实现利润总额 315.6亿元,增长 57.8%。 3、承接产业转移情况。2007 年,全省各类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利用国内省外投资额达到 393 亿元,增长 51.9%。利用外商投资额达到 85.3 亿元,增长 144%,较上年提高 77 个百分点。2007 年全省园区产业集中度为43.1%,比上年提高 4.9 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我省除国家级、少部分省级园区有明确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外,大多数园区管理机构仍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行政效能较低。同时,缺乏支撑园区建设发展的平台性公司

5、,制约了园区建设发展资金的筹集和园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2、发展不平衡。由于地方财力、区位、产业基础、政府重视程度不同等多种原因,我省各地园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成德绵眉资遂六市共有园区 79 个,占全省 41.4。成都市有 21 个,占全省的 10.5%。盆周和民族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3、规划水平较低。全省大部分园区产业定位不准,与区域产业定位不衔接,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各地园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未能充分体现各地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特点,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同现象突出,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的格局远未形成。 4、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从总体上讲,我省园区在建设上仍处

6、于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阶段,但多数市州由于财政困难、园区建设公司投融资能力较差等原因,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信息网络、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明显滞后,制约了园区项目承载能力的提升。 5、恶性竞争矛盾突出。全省大部分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过度依靠土地、能源价格的减让,园区间恶性竞争现象突出,过分依靠拼优惠政策,没有从产业关联、产业配套角度引进企业成链发展、聚集发展、集约发展。 二、广西和成都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广西的主要经验 1、重点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从 2004 年起,广西就把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作为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的首要任务,区委、区政府明确规定,由区经委负责全区园区的协调、指导、

7、督促、检查工作,区经委专门设立了工业园区建设处,负责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工作。同时,还明文规定各地工业园区的综合协调工作由所在地的各级经委(经贸局)负责。由于建立健全了全省开发园区领导管理体制,形成了各部门共同推进园区建设的合力,为广西开发园区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注重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广西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进行园区产业定位,形成了园区产业错位发展的格局,有效承接了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各园区根据所处的区位条件,确立了 2-3 个优势主导产业,并围绕这些优势主导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和项目促进工作。由于园区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广西开发园区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上

8、的载体作用日趋明显。目前,广西开发园区新增工业投资的 50%以上,来自广东等东部省市。 3、加大财政引导投入力度。2005 年起,广西区政府设立了开发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三年区财政共拨付 8.1 亿元,重点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按1:4 或 1:6 的比例进行配套。2008 年,区政府再度出台推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明确 2008-2010 年,自治区每年专项安排 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必须安排总数不低于 10 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园区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同时,还明确规定各地园区内的土地收益全部留在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

9、发。 4、着力建设管理团队。广西高度重视各级园区内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的配备,切实将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优化提高了园区建设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建设发展的领导,规定各园区的党工委书记由所在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同时,还通过组织委派、公开选聘等途径,为园区充实了一大批管理人才队伍。 5、鼓励和支持土地集约利用。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财政对园区及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的,予以资金鼓励和支持,对建两层厂房的按 20 元/平方米、建三层及以上厂房的按 25 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补贴。广西还通过规划调整、土地租用等渠道,加大对荒山、荒坡以及国营农场土地的

10、开发利用,有效拓展了园区的发展空间。 (二)成都的主要经验 1、健全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2004 年,成都市成立了“工业布局和开发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经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主要负责日常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为使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职责落到实处,市经委还成立了“工业园区处“。这一组织构架,将领导小组的权威性和经委的职能结合在一起,较好解决了园区多头管理和各部门相互掣肘的问题。 2、打破“蜂窝煤“体制,实行集中对内分头对上的管理体制。按照现行管理体制,省级以上开发区由发改委管,属高

11、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科技主管部门和商务部门还要分别管,工业园区由经委管。长期以来,一些部门以上下对口管理为借口,不断强化管理权力,成为多头管理的由头。成都市的做法是,对内完全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管理,办公室牵头实施,对上则由各部门分头应对。 3、科学设置权力,集中统筹管理。领导小组赋予了办公室几项重要权力。一是对工业用地的安排权,凡是用地项目必须通过办公室审核,由市经委和国土局联合下达用地指标。二是对项目落地的统筹权,市投促委招商的项目,究竟落户在哪个园区,要由办公室和市经委统筹安排。三是对环评受理的建议权,即工业项目要先由市经委审核同意,环保部门才受理环境评审。由于有这些实际权力进行

12、统一调控,成都市的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才得到了有力的落实。 4、制定考评制度,严格检查考核。2004 年,领导小 组办公室和市经委、市统计局联合制定的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考核办法 ,把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情况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的目标考核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区县按照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开展园区建设,同时也大大增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经委在统筹管理中的权威性。 (三)成都的主要成效 1、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全市原有的116 个工业园区,整合为现在的 21 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 10 个重点工业镇,有效改变了过去园区分布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特色不明显,集聚效应不强的状况。

13、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以上都进入了工业集中发展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软件、电子信息、创意设计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总部经济,第二圈层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第三圈层主要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实现了由“一区多业“向“一区一主业“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区与近郊区、远郊区,产业梯度布局和错位发展的格局。 2、资金使用更加集中,园区建设更加快速。从 2004 年至今,全市共安排财政资金 14.2 亿元,并以政府担保的形式向国家开发银行获取软贷款 32 亿元和匹配的硬贷款 20 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都是由领导小组集中统筹安排,从而确保了资金的高效使用,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

14、作用。近三年来,包括社会资金在内,全市共向园区投入 244 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孵化设施和公共试验平台建设,园区面积从 2004 年的 80 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 176 平方公里。 3、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园区经济迅猛发展。新的建设管理体制使部门形成了联动工作机制,行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进而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避免了招商引资中的无序竞争。随着园区的发展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2007 年,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452 户,共实现工业增加值 636 亿元,同比增长 4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719.5 亿元,同比

15、增长 42%,实现利税 210.1 亿元,同比增长 47.7%。 三、加快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一是尽快成立领导机构。奇葆书记在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上也明确提出,省市都要成立“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借鉴广西和成都的经验,这一机构应尽快建立。同时,为减少机构重叠,建议赋予该机构以工业布局和开发区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能,对“引进来“和“落下来“进行一体化管理和权威性指导协调。二是下决心明确一个牵头单位。不管是省发改委,还是省经委,只要明确任何一个作牵头单位都远比没有牵头单位强。鉴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是工业,各类开发区基本上也都是工业项目,因此我们倾向于由省经委

16、作牵头单位。至于各部门如何对上的问题,可参照成都市的作法。三是适当集中一些调控手段。如牵头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园区建设资金,用土地、环评等作为前置条件指导招商项目分区落户,组织对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的年度考评等。这些权力适当集中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能较好解决“大力招商“和“招什么商“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的紧密结合,推进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加强园区“三个能力一个环境“建设。全省园区应继续加强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与园区配套的生产服务业,提升园区配套能力。鼓励、支持技术创新、产品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物流、原材料市场、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强化园区内部机构建设,营造良好的园区政务环境,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高效、优质、配套、廉洁的行政服务。按照“一园区、三公司、两平台、一物流“的思路,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园区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承担园区投融资平台和开发建设工作,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发展资金。 3、全面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实效。我省应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加工制造型和“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