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4475691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仕雅-浙江财政改革经验(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财政改革与发展经验主讲: 周仕雅 简要提纲“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启示l浙江“省管县”体制为何能坚持半个世纪? l浙江“省管县”体制对城市化的作用有多大 ? l如何看待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经验 ? l浙江经验对其他省区有哪些启示价值? l浙江经验有哪些理论价值?1.1 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制度变迁 l第一阶段(19491950年),中央集中体制。浙 江全省各项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收入,各项经 费开支,逐级向上一级财政机关报销。l第二阶段(19511953年),“省管县”体制初 步形成。1951年,省级财政建立。1953年,浙江 省普遍建立市、县一级财政,省规定市、县

2、的收 支范围和年终结余的处理办法。 1.1 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制度变迁l第三阶段(19541970年),“省管县”体制下 的调整。包括“以收定支,一年一定”、“划分 收支,以收定支”、“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 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等内容。l第四阶段(19711979年),“省管县”体制受 到挑战。1971年,建立地(专署)一级财政,省 不再与县发生直接的财政结算关系。1.1 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制度变迁l第五阶段(19801992年),“包干制”下的“ 省管县”财政体制。省与市(地)、县(市)实 行两级包干。形成了“省管市、县”的财政体制 ,确立了县(市)与市(地)在财政

3、上同等结算 地位,即“省管县”财政体制。l第六阶段(1993年至今),“分税制”下的“省 管县”财政体制。1.2 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基本特征l一是省与市(地)、县(市)直接结算。尽管市 (地)对县(市)在一定范围内还有部分结算关 系,但在与省的结算上都处于同等地位。l二是确保省级财政拥有必要的调控能力。浙江省 财政从1994年起,对市、县财力增量集中了“两 个20%”,即地方财政增收额的20%和税收返还增 加额的20%,但对少数贫困县和海岛县给予适当 照顾。此后,财政体制作了进一步完善,但集中 这两个20%没有变。1.2 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基本特征三是实行市、县财政、地税合署办

4、公的组织机构 安排。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一 个党组、两套班子(财政、税务)、三块牌子( 财政、国税、地税)的管理体制。到1997年,国 税机构单独分设并实行垂直领导,而财政与地税 仍保留一个党组、两套班子、两块牌子,各市、 县财政局局长仍兼任地税局局长直到现在。从实 践来看,这样的组织机构精简高效,并有利于坚 持省管县财政体制。 1.3 “省管县”财政体制能在浙江坚持下来的原因分析 l坚持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与浙江的省情相适 应。浙江省是全国国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从 省会到各市、县及市到县的距离较近。 l“省管县”财政体制与浙江经济体制特殊性的相 适应。浙江是资源小省,在

5、计划经济体制下又不 是全国工业重地,省、市资源支配权较少 。l企业和民众的自主意识和自治传统是“省管县” 财政体制的思想基础。简要结论浙江省坚持“省管县”财政体制同省情 密切相关,它是基于“利益斗争”与”动态 平衡“的结果。虽然该体制的内涵与外延几经变迁, 但基本内容保持不变,如省里保持一定的 财力调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区别对待、 适当照顾中心城市发展等。2 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城市化的作用有多大? 2.1 浙江省的城市化进程 l第一阶段(19491957年),正常上升阶段;由 1949年的11.8%上升到1957年的14.3%。l2、第二阶段(19581965年),剧烈波动阶段 ;骤升到

6、1960年的22.4%后又回到14.3% 。 l3、第三阶段(19661977年),徘徊停滞阶段 ;在12年中大多徘徊在14%上下。 l4、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35%,2003-2009年51-57.9% ,目前60%。2.2 浙江省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l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看,个体私营中小企 业和专业市场的推进作用非常明显;l从城镇规模结构上剖析,小城镇发展快、 数量多,大中城市数量基本稳定;l从城镇的空间布局看,沿海平原和内陆山 地的城镇密度反差强烈。2.3 浙江省城市化的主要成因 l总体上分析:一是改革开放大大加速了浙江的工 业化进程;二是得益于相关政策的调

7、整。设市建 镇标准的放宽,城镇数目急剧增加;各类开发区 的竞相建设更是带动了原有城市建设。l正常发展态势分析:一是农村工业化发展达到一 定的规模;一是经济的市场化到达到一定的程度 ;二是农民的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四是土地、 户籍等制度约束放宽到一定界限。l国外经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区域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2.4 “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城市化 的贡献 对小城镇发展有较大的贡献。据统计,浙 江小城镇比例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直接作用表现在,县域范围内重点扶持发展 中心小城镇的积极性比较高,也能从省里直接争 取到相应的财力支持;间接作用表现在,小城镇的发展能够给县一 级地方政府带

8、来更多的财政收入,从而能够办更 多的事,并给县一级地方领导带来更大的“政绩 ”,也就有更多的升迁机会。2.4 “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城市化 的贡献对大中城市发展贡献不大。从浙江省情况看,区域中心城市对现行的 “省管县”财政体制意见较多,认为这制约了区 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议加快改革步伐(无非是 实行“市管县”财政体制)。建制镇则对县(市)乡(镇)之间的税收 分成有具体建议,即要求适当提高乡镇的税收返 还比例,否则发展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镇和卫 星镇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简要结论“省管县”财政体制在浙江已实行了半 个世纪,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才是近几年的 事。由此可见,“省管县”财政体制只是有 助于推进

9、城市化的进程,但并不是基础性 条件,其对小城镇发展作用大,对大中城 市发展作用有限。3 如何看待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经验? l从财政本身角度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有助 于调动县(市)主动理财的积极性、增强省级政 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协调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 。l城市化并非“先城后市”,也可“以市促城”。 政府对城市化的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与“ 省管县”财政体制相关。l “省管县”财政体制有助于在县(市)区域范 围内形成能吸纳一定农村农业人口的小城镇;大 城市的形成,并非仅仅是财政体制的结果。简要结论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不能走拉 美国家的建大都市,富人区与贫民窟并存 的道路,而要走

10、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道路。在此意义上讲,如上所述“省管县” 财政体制有助于县(市)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能够从本质上解决相关问题。 4 浙江经验对其他省区有哪些启示价值? l4.1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需充分考虑的因素l各地的客观省情。如果区域范围非常广阔,交通 不便,就不宜实施该体制,否则行政成本非常高 ;如果县(市)的数量非常多,也不宜全面推行 该体制。l工业化程度。工业化未达一定程度,没有产业支 撑,人为造城造市,都不可取,否则将沦为劳民 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4.1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需充分考虑的因素l市场化程度。

11、不能再走计划体制下的老路 ,而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否则将会如上 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起大落”现象。l农民收入水平。城市化过程要充分体现“ 人本思想”,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终将失败 。在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创造 农民就业机会、放宽农民进城条件、建立 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上,推进农 村城市化。4.2二元城市化道路与 基于“省管县”的“市管区”财政 制度安排l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选择若干区位条件优越 、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或城市群,采取一系列有 利于强化城市功能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促进其 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培育成为有较强带动力的 区域性中心城市。l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农村

12、城 市化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乡镇企业和农 民自己的力量,通过政策引导,把工业化和城市 化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安排和 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小城镇的品位。4.2二元城市化道路与 基于“省管县”的“市管区”财政 制度安排与上述二元化城市化道路相适应,并已具备上 述需考虑的因此,财政制度可作如下安排:l基本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即在一省(或自治 区)范围内,对条件具备的区域实施“省管县”财 政体制,条件不具备的区域则不实施,仍实行“ 市管县”财政体制。l充分发挥“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大力发展小 城镇和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 平。4.2二元城市化道路与 基于“省管县

13、”的“市管区”财政 制度安排l在拓展市域的基础上,撤县变区或割县扩区,实 行“市管区”财政体制。从浙江省目前的情况看, 县具有独立的“一级财政”,区则只有半独立的“ 半级财政”,因此可称之为“市管区”财政体制; 在市域范围内,地税、国税都垂直管理,但市财 政与地税合署办公,区一级财政机构单独设置。4.3 浙江城市化道路之争论对于浙江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曾经有两种 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认为浙江的国土资源条件与日本、韩国 相似,主张学习日、韩模式,即走大城市 主导型的城市化道路; 另一种主张走以中小城市主导型的德国模式 。简要结论在“省管县”基础上的“市管区”财 政体制,能够兼顾大城市和中小城市 统

14、筹发展,各地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 况逐步推进。5 浙江经验有哪些理论价值?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的优化:省以下财政体 制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界定财政层级? 一个相对独立的财政层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财政层级是否一定要与政府层级一一对应? 财政层级的划分是否有客观的标准? 将中国的财政层级划分为三级(或实三级加两 个半级)是否就是最优的呢? 5.1 财政体制与财政层级制度财政体制:财政层级制度、财政支出划分制 度、财政收入划分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其中财政层级制度 是财政体制的基础。 财政层级制度:财政层级的划分及其相互关 系的制度安排,具体包括财政层级划分模 式、财政层

15、级地位格局、财政层级管理方 式、财政层级制衡机制。 5.2 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传统观点:一级政府一级财政。 对联邦制国家而言:权力的形成自下而上, 自然形成相应的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财 政层级与政府层级基本一致; 对单一制国家而言:权力自上而下分解,政 府层级的形成受制于上级政府,而且较不 稳定,财政层级有可能少于政府层级。5.3 中国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的变 迁古代:尽管政府层级一般为三级或四级,有时多 达五级,但财政层级基本上是中央单一层级; 民国时期:产生了现代意义的财政层级制度; 改革开放前:经历了中央单一层级制,中央、大 区、省三级制,中央、省、县三级制,中央、大 区、省三级集中制等不

16、同的阶段,与当时的政府 层级也不完全对应; 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财政层级制度。5.4 财政层级制度的创新财政层级地位格局的创新方面: 确立新设财政层级的地位,如设立经济技术 开发区后,确定其相应的财政层级地位; 财政层级地位的提升,如强县扩权后,县的 财政层级地位可提升到市一级水平; 财政层级地位的降低,如撤县设区,县的财 政层级地位降到市辖区一级水平。5.4 财政层级制度的创新财政层级管理方式的创新方面:如中央与省 、计划单列市财政层级管理方式的调整, 以及省与市、县财政层级管理方式的调整 ; 财政制衡机制的创新方面:如“乡财县管”强 化了县对乡镇财政层级的制约机制,“镇财 独立”有助于建立中心城镇财政层级的自我 约束机制;等等。5.5 财政层级制度改革的互动论财政层级不一定与政府层级一一对应; 政府层级结构一般比较稳定,财政层级制度则具 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不能剧烈调整政府层级结构的情况下,可通过 财政层级制度的“边际调整”,促进政府层级结构 的调整与优化; 政府层级结构的优化与稳定,又会进一步推进财 政层级制度的优化,达到财政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