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教案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75357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的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语十则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 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 修养。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 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 、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

2、 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 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提及“朝圣” ,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 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 (多媒体显示孔府、孔庙、孔林)那么,人们把到 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学生回答,教师明 确: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 “先师” ) (多媒体显示孔子像) 作为

3、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 (板书文题) ,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 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 , 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 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助读 、孔子孔子( (前前 551551前前 479)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 思想是思想是“仁仁” ,他被誉为,他被誉为“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

4、 “至圣至圣” 、 “圣人圣人” 。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 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 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 书等古 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主张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主张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注重注重“学学” “思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 经济、军事、伦理

5、、教育,几乎无所不包。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图片)(图片) 、 论语: 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 2020 篇篇 。其体2式归纳起来有: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 、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 话的对象)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 第至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 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则属于这

6、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 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 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四书” (论语论语 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孟子孟子 )之一,)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半部论语论语治天下治天下” 。 三、解决生字三、解决生字1、论(ln)语2、不亦说(yu)乎3、人不知而不愠(yn)4、三省(xng)吾身5、传(chun)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wng )7、思而不学则殆(di)8、诲(hu)女(r)知之乎9、是知(Zh)也10、弘毅(y)11、然后

7、知松柏之后凋(dio)也12、其恕(sh)乎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 1 1、听读课文,、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划出停顿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 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子曰:“三人行,

8、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2、全班朗读课文。、全班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体味五千年前圣哲的教诲。3 3、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1)(1) 子曰:子曰:“学而学而时时 习习之,不亦之,不亦说说乎?乎?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不亦不亦乎?乎?”译作

9、译作“不也是不也是吗?吗?”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 气,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2)(2) 曾子曰:曾子曰:“吾吾 日日 三三 省省 吾身:吾身:为为人人 谋谋而不而不 忠忠乎?与朋友乎?与朋友交交而不而不 信信乎?乎?传传 不不 习习乎?乎?”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不不乎?乎?”译作译作“是不是是不是呢?呢?”【译译

1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3)(3) 子曰:子曰:“温温 故故 而而 知知 新,新, 可以可以 为为 师师 矣矣。 ” 【译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温习学过的知识温习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将旧

11、知识融会贯通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有有 所发现所发现(4.)(4.)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学而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则,思而不学则殆殆。 ” 【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 重点字词:重点字词:罔、殆4 (讲解分析)(讲解分析)(5 5). .子曰:子曰:“由,由,诲诲 女女 知之知之 乎!乎!知知之之 为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 知知也。也。 ”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也”译作译作“是是”【译】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 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12、重点字词:重点字词:“女女”通通“汝汝” “知知”通通“智智”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6 6). . 子曰:子曰:“见见 贤贤 思思 齐齐 焉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内 自省自省也。也。 ”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 跟他相似的毛病。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见贤思齐(7 7). .子曰:子曰:“三三 人人行行,必必有我师有我师 焉焉。 择其择其 善者而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

13、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 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 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 短,改正不足。(8 8). .曾子曰:曾子曰:“士士 不可以不不可以不 弘弘 毅毅,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仁以为己任,不,不 亦重乎?死而后亦重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

14、怀、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 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 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重点字词:士、弘毅士、弘毅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仁以为己任仁以为己任”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任重道远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死而后已 “士” ,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 ,胸怀 宽广;“毅” ,意志坚强。 “仁” ,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9 9). .子曰:子曰:“岁寒,岁寒,然然后知松柏之后后知松柏之后凋凋也。也。 ”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

15、的。 ” (分析讲解)(分析讲解)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51010、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 子曰:子曰:“其其 恕恕乎!己所不乎!己所不欲欲,勿,勿 施施 于于人。人。 ”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上。 ” “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呢?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呢?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