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474764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苏轼苏轼 01.少年成名少年成名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 口的美文名句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么,那么, 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 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苏轼

2、,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 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 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 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 宕起伏的别样人生。系列节目宕起伏的别样人生。系

3、列节目苏轼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 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 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 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 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

4、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 养料。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 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 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 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 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 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5、。 而我们要了解这些谜团,要了解这些问题,那还就必须要从苏轼少年时代说起。 画外音:画外音: 走近丰富多彩的苏轼,让我们慢慢道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走近丰富多彩的苏轼,让我们慢慢道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中期的公元中期的公元 1037 年出生于四川眉山,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01 年死于江苏常州,终年年死于江苏常州,终年 65 岁。苏轼所在的家庭岁。苏轼所在的家庭 是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是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 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而恰恰就是苏家

6、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竟然在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竟然在 日后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那么,幼时的苏轼接受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种教日后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那么,幼时的苏轼接受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种教 育对他的少年成名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与弟弟苏辙的名字又有怎样的深刻寓意呢?育对他的少年成名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与弟弟苏辙的名字又有怎样的深刻寓意呢? 康震: 首先我们要来看一看苏轼从小所接受的严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苏轼的父亲 苏洵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像样的官,我们都知道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数的大 散文家。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要求是非常

7、严格的,严格得有证据啊,有诗为证。苏轼六十 多岁的时候遭了难,被朝廷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老头晚上做了个梦, 你猜他梦见什么了,他梦见自己又变成小孩了,父亲监督自己在那儿读书呢,醒来之后, 老苏写了一首诗,记录他这个梦,这诗说的好。 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2这个诗什么意思啊,小时候自己太贪玩儿了,不知道读书,老爸监督着自己读书。有 一天,父亲出去要办事,给他布置了一家庭作业,今天你必须得把春秋这

8、部史书给我 读完了,回来我得检查。苏轼看看那钟表,爸爸快回来了,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啊, 肯定死翘翘了。这个胸口里头好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 你想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儿晚上做梦还梦见小时候被父亲严厉监督读书的情景。这个严厉不 是表面的严厉,那是严厉到骨头里头了,你严格要求孩子得达到这种效果。苏洵不但对苏 轼兄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重视,也交给他们做人,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什么 呢, 名二子说 ,从这个苏轼和苏辙的名字入手来分析,来告诫他们应该将来怎么做人。 苏洵在这篇文章里说,说一辆车子有轮啊,有用;轮上有车幅,有用;车上有车盖,有用; 这都是最有用处的几个部

9、件。有个小部件好像没太大的用处,叫什么呢,叫轼,就是车子 前方有一个横木,你要坐在车子里,有时候车子颠簸的比较厉害,抓一把那横木,但大多 数情况下那个横木没什么用处,可是你要说少了这个横木,车子的结构就不完整了。苏洵 说,知道为什么我给你起苏轼这个轼这个字吗,希望你象这个轼一样不要那么显山露水, 不要那么锋芒毕露; 为人应该老老实实、安守本分,你有才华,你也给我憋到肚子里,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 辙呢,更有意思了,如果说这轼还有点用处,这辙简直一点用都没有,为什么呢,辙是车 轮子的印儿啊,举行汽车拉力赛跑了个第一名跟这辙也没关系,车跑的太快翻到沟里了, 也跟辙没关系。苏洵希望苏辙象车印一样能够妥

10、善的处理祸与福的关系。他了解他的这个 小儿子,性格很沉稳,不像他那个哥哥,老顽童一样。俗话说得太好了,知子莫若父,苏 洵太了解这两个儿子了,他对这两个儿子名字的分析,也预示了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苏 轼这辈子吃亏吃大发了,就吃亏在两样事情上,一个是嘴巴一个是手中的这杆笔,说得太 多,写得太多,才华太高,得罪人太多,招人嫉恨。可是我们觉得要不是这样这苏轼在我 们眼里就没什么魅力了,他就不可爱了。苏辙比起他这个哥哥来说,那要稳健得多,要含 蓄得多,要沉稳得多,可我们也觉得这个人就没有苏轼身上那种快意恩仇、潇洒自在的可 爱劲儿,没有那种魅力。人生就是这样。 这是苏轼的父亲,他的教育。 画外音:画外音:

11、 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使得苏轼既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使得苏轼既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 同时也赋予了他不拘礼教、开拓进去的卓然之气,与此同时,来自母亲程氏的教育也对苏同时也赋予了他不拘礼教、开拓进去的卓然之气,与此同时,来自母亲程氏的教育也对苏 轼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苏轼母亲的教育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教育对苏轼的少轼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苏轼母亲的教育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教育对苏轼的少 年成名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年成名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康震: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出身官宦人家,她性格中有果敢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 面。这程夫人对苏轼人格的教

12、育很值得我们在座的母亲学习。有一天,程夫人带着这十来 岁的小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汉代的一个官员,铁面无私,得罪了很多权贵, 他办案子不讲人情,结果被人家诬告了,判了死刑,将要走上刑场。临上刑场的时候跟他 的妈妈告别,他说,母亲大人儿子不能进孝,要追随黄泉下的父亲,希望母亲不要太过悲 伤。范滂的母亲怎么回答,他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 么可能呢?你为了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就是这么个故事,讲完了。十 多岁的苏轼会有什么反应?他对他妈妈说:母亲,我希望长大以后也做范滂这样的人,您 同意吗?您注意这苏轼他才十多岁,但他脑瓜子很聪明,他问他母亲你同

13、意吗,这是反过 来考他母亲的。可以有好几种回答,第一种,No.1,好儿子有志气,妈妈支持你;第二种, No.2,说儿子你真不错呀,你这范叔叔,范滂叔叔也是好样的,可是有一样,咱能不能不 死啊;的三种,别瞎说,什么死啊活啊的,老娘还指着你养老送终呢,在家给我待着。大 家虽然笑了,可是你很难说这三种回答谁对谁错,他都有合理性。关键是这程夫人她怎么 回答苏轼的这个问题,程夫人很平静地说: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作范滂的母亲呢? 什么叫人格教育,什么叫道德教育,什么叫思想政治工作,什么叫做潜移默化,什么叫做唐宋八大家之苏轼3以身作则。苏轼这一辈子活得是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洒自如,眼睛里不揉沙子,为什

14、 么,就是因为小时候有他父亲和母亲这样的好家长,这样高质量的家长,给他的良好的教 育,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 话外音:话外音: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古人云,学而优则仕。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 向仕途进发了。公元向仕途进发了。公元 1057 年,年,21 岁的苏轼和岁的苏轼和 18 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父子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父子 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那么,苏轼兄弟会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中金榜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那么,苏轼兄弟会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中金榜 题名吗,这场考试会改变

15、苏轼的命运吗?题名吗,这场考试会改变苏轼的命运吗? 康震: 考试分了三步,其实也是三道关啊。第一道关,先得参加首都开封府组织的 举人考试,你得先成为举人,身份变了才能往下接着考。小菜一碟,苏轼、苏辙轻松过关, 到达第二关。第二关是什么关,是礼部组织的考试,相当于我们现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考, 出了个作文题挺难的,这作文题是什么名字啊, 刑赏忠厚之至论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请 您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的方面都是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这个题狠刁的,你得有很丰 富的历史知识,还得有点理论水平才能把这篇文章做好。那苏轼这篇作文写得怎么样啊, 有没有得到主考官的认可?有一天,主考官当朝的翰林学士,大文人,文坛领

16、袖欧阳修看 到了一份考卷,欧阳修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瞧我们这一会儿讲了几个了,这北宋的文 人太厉害了,随便讲一个就是什么家,读到了这篇作文,写得真不错,立论高远、层次清 楚、文字老道,颇有些大家风范。给了几个副考官也看了看,意见比较一致,觉得这个人 应该拿第一名。欧阳修拿起笔来准备给他点第一名,这笔拿起来还没落下去,到底姜还是 老的辣,老头有点活思想,琢磨这文章写得也太好了,这谁写的,琢磨琢磨,想来想去, 老头有点得意,这么好的文章别人写不出来,肯定是我的学生曾巩写的。曾巩也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我欧阳修教出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我当然是天下第一了,我的学生起码是天 下副第一。老头一想这问题很严重啊,相当严重,我要给我的学生点个第一名,将来传出 去岂不说我们师徒之间互相串通、徇私舞弊?我的名声跟我学生的名声都会受到重大的创 伤,不能这么办啊,我得忍痛割爱、大义灭亲。梆梆梆,老头给这文章点了个第二名。欧 阳修是完成了道德上一个自觉,老头儿觉得办了一件好事,他想曾巩我的学生思想境界应 该跟我差不多,很能理解我的做法。其实曾巩根本就不感谢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