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01.学习: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0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03.概念: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也称标准属性)的一类事物或其特性的观念04.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人获得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即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05.规则: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06.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情况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07.定势:定势: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08.技能: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09.认知技能:认知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它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10.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11.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它就是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12.正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13.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14.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15.元认知:元认知:也称反省认知、超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16.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17.创造性: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18.道德性:道德性:指的是当个人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19.道德:道德:是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20.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个人做出的、有道德意义的行为21.品德:品德:是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特性与倾向22.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性)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
23.群体:群体:指的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2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25.竞争: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26.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27.集体:集体:是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标,严格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28.舆论:舆论:是群体中大多数人对某一行为的共同意见29.内聚力:内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30.心理气氛:心理气氛:是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综合表现,其中包括人们的心境、情绪体验、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待活动的态度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等31.士气:士气:指的是群体在完成任务时的工作精神32.纪律:纪律: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33.个性:个性:是一个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34.气质;气质;指的是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与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35.性格: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36.能力:能力:指的是作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37.应激:应激: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或说是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影响的心身反应的综合状态38.挫折:挫折:是指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39.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40.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