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观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74660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的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发展的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发展的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发展的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发展的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的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的观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武宣县中学2010届高三哲学复习武宣县中学政治教研组 黄术言知识扫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7、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4、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6、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原理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

2、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 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 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方法论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 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 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 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要反对 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 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 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 成是不可

3、捉摸的不可知论。 三、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方法论: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 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 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 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 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 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 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 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 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四、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内容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

4、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 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 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不转移的。违背客观规 律,就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 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五、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 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用。 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又不要忽视外 因的作用,对外因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 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 的两种状态,一

5、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 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 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 次序上 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 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学会优化结构。 方法论 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 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 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 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 途径。 要相信前途是光明 的,又要准备走曲 折的路。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6、 3、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4、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5、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即: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原因、发展 的状态、发展的趋势。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1、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 “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 “ 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B 2、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旱情,陕西省人工影 响天气部门2009年2月7日抓住降雨时机,在 全省91个县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7、,实际增大雨 量1毫米左右,从而尽最大努力抑制持续的 旱情。这表明( ) 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B.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D 3、(06文综全国卷I)“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哲理的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B C DA 4、(07高考广东卷)王夫之说:“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 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运动和

8、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 5、(08江苏卷)“天地之变,寒暑风雨, 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 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 6、(08天津卷)“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 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 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 就。这体现了( )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 7、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 些不合

9、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 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 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 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 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 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 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 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10、()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A (07文综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 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 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 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

11、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 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 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 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答案要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 律。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 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 的重要任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 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 能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