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4011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 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 一 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 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 立科学的 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 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性的辩证统 一关键词键词物质 实践 联系 发展 规律 矛盾 发展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质世界的客观观存在 (一)世界观观与哲学基本问题问题 1、什么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

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谁决定谁, 究竟谁是世界本原思维能否认识 或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可知论不可知论(二)物质的客观实 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观质观1、旧哲学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 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 意识观识观1、意识的产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发展阶段:无机物

3、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举例:洛克:白板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 造了人)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错误观 点:庸俗唯物主义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三)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运动观动观1、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标志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举例:芝诺:飞矢不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 关系运动是绝对 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时空观观1、什么

4、是时空? 时空指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2、时空和物质的关系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世界的物质统质统 一性1、什么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指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产生一切事物的根源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3、形而上学的物质统一观4、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与实事求是路线的关系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实践是人类类能动动地改造客观观世界的物质质活动动1、实践的特征: 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基本形式构成社会实践的基本框架生产实践: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探索未知为目的的社会实践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

5、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实践出发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质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 践性主要表现为 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联系和发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联系 1、什么是联系?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 约。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事物之间发 生联系是事 务发 展必然趋势 的体现,是事物 发展的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6、 移 。 普遍性。如:蝴蝶效应 多样性:如右图多样性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本质联 系、 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发展1、什么是发展?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如:无声电影黑白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球幕电影有味电影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为什么新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概念: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总之,在人类社会,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必然受到人们欢迎。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对立统统一规规律

7、是唯物辩证辩证 法的实质实质 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根本内容和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 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 线 、对立统一也叫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 事物的根本方法(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 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双方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矛盾双方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

8、 关系 同一性、斗争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斗争性是绝对 的,斗争性存在于统一体中,同时又打破 限制,创造新统一体;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为矛盾双方的发展提供场所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共同提高 斗争性规定了事物发展方向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此消彼长,并导致质变(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每个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 同一矛盾的双方也不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

9、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实意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 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 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和质变 的辩证 关系: 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准备 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 相互渗透(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肯定和否定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2、辩证 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

10、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3、现实 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按照否定之 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 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 法与主观辩证 法的统一1、客观辩证 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2、主观辩证 法人类认识 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3、客观辩证 法与主观辩证 法的辩证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客观辩证 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 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

11、法1、原因和结结果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2、必然和偶然必然:事物发展过程一定会发生的、确定不疑的一种趋势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3、本质质和现现象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根本性质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表现特征4、可能和现实现实可能: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现实:具有合理性的现存的一切事物5、内容和形式内容: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归纳归纳与演绎绎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归纳: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演绎: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2、分析与综综合分析:在思维中分解认识对 象,

12、以便加以研究综合: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3、抽象与具体抽象: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具体:分为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4、逻辑逻辑与历历史相统统一辩证思维中的历史范畴,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的历史、辩证辩证思维维方法与现现代科学思维维方法的的共同性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第三节 客观规 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规律和社会规规律(一)规规律及其客观观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活动

13、要受规律的 支配。(二)自然规规律与社会规规律的联联系与区别别联系: 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 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保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意识识的能动动作用(一)意识识的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

14、的关系、什么是人工智能?用科学技术或设备 来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是人脑这 一思维器官的延伸、人工智能的社会意义: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 、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劳动 中解放出来奠定了物质基础、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区别人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人工智能是纯粹的机械和物理过程人类思维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无社会性人类思维具有创造性,人工智能无创造性人类思维是主动过 程,人工智能是被动过 程(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 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

15、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现实意义:社会历史趋势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所以 ,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适的,关键在于主体选择不能 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背道而驰。阅读 文献、马克思: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节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 ),1872年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自然辩证 法(节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谈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