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2904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讲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石佛佛小小学学课课堂堂教教学学模模式式培培训训讲讲稿稿一一、术术语语解解说说1.“121”是指:(1)课堂教学的 40 分钟分别按照 1:2:1 的比例,划分为“10+20+10”三段六环节,准备(习旧引新、发现目标) -操作(尝试探究、合作交流) -迁移(达标评价、拓展提升) ;(2)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划分为三段,导-诊断与出示, 拨-启发与点拨, 评-评价与补救;( 3)学生的自主学习划分为三段, 尝-自学与尝试, 探-合作与探究, 展-展示与迁移 。(4)课堂时间划分为三部分,教师讲授点拨 10 分钟,学生合作探讨 20 分钟,课堂巩固提升 10 分钟。2.“1”是指习旧引新、发现目

2、标 10 分钟,这是准备阶段 , 准备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回忆先前的知识。 “2”是指尝试探究、合作交流 20 分钟,这是操作阶段,操作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1”是指达标评价、拓展提升 10 分钟,这是迁移阶段 , 迁移对应的教学事件是评价行为、促进保持与迁移。 3. “1”是指整个课堂时间 学生合作探讨 20 分钟。“2”是指整个课堂时间 教师讲授点拨 10 分钟。“1”是指整个课堂时间课堂巩固提升10 分钟。二二、课课堂堂时时间间三三段段操操作作:准准备备 - - - - -操操作作- - - - -迁迁移移1. 习旧引新、发现目

3、标。(准备阶段)(1)习旧引新。对将要学习的课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检查、提示、复习和回顾(也可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习旧引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 (2)发现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对学习的范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目标明确,其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根据内容、重难点了几个精炼的问题,也可以是从学生经过预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应达到的水平和掌握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22. 尝试探究、 合作交流。(操作阶段)(1

4、)尝试探究。该过程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讲授、提问、练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紧扣目标进行学习,力求尽量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成课时目标。(2)合作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内容难度要适宜),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讨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协作互助、解疑答难,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启发、点拨,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3. 达标评

5、价、拓展提升。(迁移阶段)(1)达标评价。对照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达标,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根据内容的不同,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不一定非得采用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也可以采用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加以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师评、自评、互评等。在检测评价过程中强调把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结合起来,而且在评价学生时提倡按照每个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给学生排名次。(2)拓展提升。根据达标检测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强化、矫正、拓展、补救性教学,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目标。对于全部教学目标都已经基本达到并有余力

6、学习的学生,可以布置提高性学习的课后作业;对于少数未达标的学生,则进行及时补救性学习(如课后教师的个别指导,变换教学材料,改变教学方法,组织小组内成员开展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等)或布置补救性的作业。三三、教教师师主主导导作作用用分分三三段段操操作作:1.导-诊断与出示。3对将要学习的课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简短的检查、提示、复习和回顾,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习旧引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教师对学习的范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明确。其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根据内容、重难点了几个精炼的问题,也可以是从学生经过预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所提问题应是 对全班学生富有启发性、能

7、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2.拨-启发与点拨。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讲授、提问、练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紧扣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达成课时目标。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启发、点拨,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评-评价与补救。对照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达标,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根据达标检测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强化或矫正性教学,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达到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及时补救性学习的指导。四四、学学生生自自主主学学习习分分三三段段操操作作

8、: :1.尝-自学与尝试。在老师的指导要求下对将要学习的课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根据教师要求,经过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备课堂上合作讨论。2.探-合作与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课堂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4按老师的学习要求,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讨,学会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合作探讨总结学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3.展-展示与迁移。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相应任务。如:习题、测评、展示等。将新习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运用新知识解决有

9、关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五、模式说明五、模式说明以上教学流程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并不意味着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流程,教学程序只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 ,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其中的某些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压缩、省略和叠合。一堂课整个程序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应该是可以灵活变通的:可以只有一个的程序(“准备-操作-迁移”),也可以是几个程序的循环交替(

10、“准备-操作-迁移 准备-操作-迁移”或“准备-操作-迁移 操作-迁移”等)。对对“导学案导学案”的定义的定义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

11、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5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的设计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12、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

13、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的使用: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6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

14、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

15、,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在使用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的过程中要注意: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

16、提供内容。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71、以教案定学案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