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2624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 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 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课标解读】1、识记要点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井田制; 均田制; 小农经济;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 经验的总结; 高超的冶金、制瓷、丝织技 术; 都市商业的繁荣; 货币的发展; 徽商、晋商;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2、理解要点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

2、本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 于世界,外销商品广受赞誉; 中国很早就有了商业,但传统 的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 缓慢;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 以及闭关自守致使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一、古代农业的发展v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1.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 劳动对象的扩大等。2.政治因素: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社会政 治环境的影响、统治经济的重视、以及中国古代 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要点详解】3.农业交流程度: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4.科技因素: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

3、“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自然环 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要点详解】v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患的治理;3.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4.荒地的开垦和农业产量的提高;5.社会人口的增殖;6.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要点详解】v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农业的 起源采集种植 南稻北粟 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为辅从耒耜到 曲辕犁农用材质 农用动力 播种工具 灌溉工具 耕作工具水利设

4、施的 逐渐完善水利设施 水利专家 水利著作从千耦其耘 到个体农耕方式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小农经 济特点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特点发展 变化【要点详解】v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废井田 开阡陌开始、鼎盛 瓦解、废除铁器牛耕的出现提高生产力水平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 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 地主土地私有 自耕农土地私有土地经 营方式自耕农式、雇佣式 田庄式、租佃式租佃关系 日趋普遍化租佃 关系秦代产生、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式 明清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方式人身依附 关系松弛汉代强,唐宋减弱明清更弱契约纳租方式 雇佣劳动关系【要

5、点详解】v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3、“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基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4、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 统治地位。 【要点详解】v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因此,经济重心的 转移主要表现为农业重心的转移。 【要点详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山东、山西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原因开发早晚、生产力水平高低 人口多少、气候自然条件优劣 特点多样性、发展不平衡中原人口 的大量外迁原因人祸

6、天灾过程第一次: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 第二次:中唐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 影响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移原因中原人口南迁增加劳动力先进 生产工具、技术生产力提高;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发展潜力巨大 ; 政府政策鼓励,重视水利兴修; 南方自然条件好; 政 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朝代)过程【要点详解】过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地域性转变经历了 一个发展过程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淮河 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与之接近。隋唐前 期,全国经济繁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 移,到南宋时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完成南移。明清 时期,江

7、南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 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要点详解】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 战乱时期最突出。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朝代)对经济重心 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要点详解】v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 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农 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

8、重要原因。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富足。农民与土 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 和农民战争。“无农不稳”即是这个道理。农业和政治 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要点详解】3、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 (2)如果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唐时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因此,要协调农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对文化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会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5、对中外交流的影响农业的发达会为外交和

9、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冶金青铜冶铸冶铁 炼钢春秋:冶炼生铁、铜 汉代:炒钢、铸铁脱碳钢 南北朝:灌钢法燃料 更新木炭煤汉始用 宋普遍焦碳南宋始用 明流行纺织 技术丝织 技术西周以来 西汉提花机 缂丝技术唐出现,宋风行 明清南京、苏、杭州为丝织中心棉纺织 技术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贡献,松江 明清:棉布取代丝、麻、毛纺织原料:麻丝棉【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陶瓷烧陶制瓷商周原始青瓷,东汉成熟 魏晋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宋代:景德镇为“瓷都”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清花瓷、釉里红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彩官私手工 业的

10、消长官营 手工业主导地位:西周明前期 优缺点 征役制雇募制私营 手工业兴起:春秋战国 主导地位:明中期起商品化程度加深, 出现雇佣劳动关系唐之前 唐宋之后 明中期起【要点详解】v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 源远流长且比较发达,很多独特的生产技艺和精美 的产品自古就闻名于世。春秋战国前,手工业主要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后 ,出现了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 期并存的格局。自秦汉时期开始,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的形式已趋于定型,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 。明清时期,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已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商业的 发展原始社会末期 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

11、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产生、衰落、发展 表现、原因从贝壳 到银元贝形:原始社会、商周(天然、金属贝) 多样化:春秋战国(铜、金银)圆形方孔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开元通宝 宋“年号钱”纸状:北宋四川交子、元朝纯纸币流通 银两、元:明清(银、钱并用)【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坊市与 城镇商业受 限制程度官府严格 (周唐) 官府放松 (宋清)地点设置 时间启闭唐长 安城 宋汴 京城城市职 能演变政治军事重镇(周唐) 经济功能(宋提高、明清为主)丝绸之路与 陶瓷之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形成原因 路线重农抑商产生:战国 发展:秦汉 强化:明清产生原因历朝表现以农为本 商业缺点【要

12、点详解】v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 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要点详解】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 高度发展农业、手工业发达 商业繁荣 生产关系变革 国际地位领先表现原因基础:农业、手工业发达 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 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标志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雇佣劳动为 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苏州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时间、地点:首先于明朝中期江南丝织业中【要点详解】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抑商与 禁海抑商:表现、影响禁海原因具体:防范外敌入侵和沿海人民集聚力量抗清 根本

1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影响近代前夜的危机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 缓慢原因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具体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影响国内 市场的扩大 地主、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在生产 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府实行闭关禁海政策,不能开拓 海外市场 中西实力 对比的变化【要点详解】1 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 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炊具,推 测其可能出土于 A 山顶洞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半坡氏族遗址 D 北京人遗址2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 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 各诸侯国的变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4、D 新税法的推行【典型题例 】3 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 扬州 B 泉州 C 明州 D 广州 4 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江北则推山右”。徽商和晋商的共同特点是 经营范围 广,活动空间大 善于长途贩运 以贩运食盐起家, 财力雄厚 以兴办票号著称A B C D 5 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B 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 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D 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典型题例 】生辰八字算命 http:/ 哪里算命准 http:/ 北京算命 http:/ seo http:/ 货源

15、 http:/ wpf60xsz说道,“我看你怎么叫也叫不醒,所以就推了你一下。没摔疼吧?”“没没事。”慕容凌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还以为今天是星 期天呢”“星期天?什么意思?”“这个这个是我们那里计算天数的方法。”“原来白绫你不是这里的人啊!”若曦说道,“怪 不到感觉你说的话会有些奇怪呢。”“呵呵,是呀,毕竟风俗习惯都不太一样呢。”慕容凌娢随即编了一个谎。“哦对了!”慕容凌娢对 着昨天为难她的那几个人说道,“你们让我刷的东西我都刷完了。”“别以为刷完了就没事了,那些打碎的盘子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抵消 的!”“不能吗”慕容凌娢有些纠结,百蝶说过她不再追究盘子的事了,可是自己总不能告诉这些人百蝶昨天晚上来过了吧?这么没 有逻辑的事怎么可能有人相信呢以吴瑛为首的几个女子看着慕容凌娢的样子,以为她是害怕了,所以还有些幸灾乐祸的样子。“怎么 ?大清早起来就在那里偷懒!别以为那些脏活累活会自己变少。”所有的人马上散开,各自干起了各自的活,一下子就把慕容凌娢暴露在 了层主的眼前。“挺胆大的啊!”层主尖酸刻薄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