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初步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72585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初步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区文体中心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区文体中心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XX 路(西环南路至西外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路(西环南路至西外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1.概概述述1.1 工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XX地处北京、XX、唐山等三大城市构成的“大北京规划“的中心腹地,北倚燕山,西靠首都,东临渤海。现全区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城区西北距北京70公里,东距唐山80公里,东南距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港口XX新港90公里,东距秦皇岛港200公里,以XX为圆心百公里半径范围内有3700万人口,占京津冀北地区总人口的

2、60%。从XX出发5小时车程范围内,可覆盖华北、东北、西北、中原的47个大中型城市,辐射3亿人口。XX路(潮阳大道渔阳路)工程位于XXXX的城区内,项目的实施可加快实现城区南拓和适度西移战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区的整体面貌,加快城市节奏,促进XX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项目的尽快实施为招商引资、吸引外资,为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兼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道路及排水、绿化等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使土地尽最大可能的升值,从而实现以道路开发促进周边土地开发,以土地开发的收益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各方面因素,从拉动城区西南部地区发展的角度考虑,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我公司组织各专业设计人

3、员收集资料,踏勘现场,认真研究工程项目,于2011年8月完成本项目的初步设计编制工作。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 XX市金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2011年6月提供给我院的XX市XX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XX市金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011年6月提供给我院的设计委托书;3)XX区规划局2011年6月提供给我院的工程区域1:1000地形图 ;4)国家及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5)XX市金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2011年6月提供给我院的XX区渔阳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批准的道路网规划批准的道路网规划1.3.11.3.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 目前该地区地势平坦,现属于村庄居住地区,现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为

4、主,其它用地主要为农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1.3.21.3.2现有道路状况现有道路状况 本次研究区域没有现状道路相交。 1.3.31.3.3道路规划道路规划规划情况 :道路规划 (1)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XX路(潮阳大道渔阳路)工程的规划要求如下: 路线走向:由南至北方向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断面宽度:80m21.0 米(绿化带)+3.0 米(人行道)+1.0 米(隔离带)+5.0 米(非机动车道)+2.0 米(隔离带)+8.0 米(车行道)+8.0 米(车行道)+2.0 米(隔离带)+5.0米(非机动车道)+1.0 米(隔离带)+3.0 米(人行道)+21.0 米(绿化带) ,全宽80 米。(2

5、)相交道路现状潮阳大道:路线走向:东西向道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断面宽度:80m广阳路、渔阳路:路线走向:东西向道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级断面宽度:30m(3)相交道路的交叉口规划:XX 路(潮阳大道渔阳路)工程与潮阳大道、广阳路、渔阳路相交路口均为普通平面交叉路口。1.4 研究范围及内容研究范围及内容 本次设计的研究范围是位于XXXX的XX路工程,起点为潮阳大道,终点为渔阳路,全长757.901m。主要编制内容为区域路网的交通组织的定性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述、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道路、排水工程方案、工程投资等。1.5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XX 路(潮阳大道渔阳路)工程的修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加

6、快 XX 城区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更是完善城市干道网络的需要,结合此次道路拟建工程,将完善沿途的给水设施和雨、污水排水设施,改善沿途的生活环境。给水排水工程与道路工程一并实施,才能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角度考虑,XX 路(潮阳大道渔阳路)工程的实施都是势在必行的。综上所述,XX 路(潮阳大道渔阳路)工程项目对促进 XX 城区城市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推进 XX 城区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工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2.现现状状评评价价及及建建设设条条件件2.1区域概况区域概况XX 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

7、方黄金海岸的门户,滨海新区的建3立为 XX 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京津一体化”的大战略更为 XX 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城市,展开宏伟的蓝图。XX 市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铁路运输距离最近的起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对外开放的有利地位。XX 市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由 1998 年的 1336.38 亿元,2011 年 GDP 增至 11190.99 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8.6 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XX 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区位、资源、港口和社会环境等优势,对国内外投资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使 XX 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XX 地处

8、北京、XX、唐山等三大城市构成的“大北京规划“的中心腹地,北倚燕山,西靠首都,东临渤海。现全区总面积 1450 平方公里,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城区西北距北京 70 公里,东距唐山 80 公里,东南距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港口 XX 新港 90 公里,东距秦皇岛港 200 公里,以 XX 为圆心百公里半径范围内有 3700 万人口,占京津冀北地区总人口的 60%。从 XX 出发 5 小时车程范围内,可覆盖华北、东北、西北、中原的 47 个大中型城市,辐射 3 亿人口,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本工程位于XXXX的城区内,为加快实施城区南拓和适度西移战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区的整体面貌,加快

9、城市节奏,促进XX区的经济发展。该项目旨在解决局部地区交通,同时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XX区焕发活力。2.2道路现状及评价道路现状及评价目前该地区地势平坦,现属于村庄居住地区,现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它用地主要为农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2.3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杆管线等情况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杆管线等情况经过现场调查,本次工程道路两侧无文物古迹、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杆管线等。2.4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2.4.12.4.1 气象气象XX 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

10、岸,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而多偏南风。XX 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市年平均气温 11-12,市区人口集中,建筑物覆盖率高,热源多,年平均气温 12.3。全市日平均气温高于 0的农耕期有 270 天左右,无霜期一般为 200天左右,自沿海地区向内陆逐渐缩短,滨海地区无霜期为 239 天,内陆地区无霜期减至 192 天。全市平均降水量为 550-680 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 64-73 天。从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受北

11、部山脉的阻滞和抬升,经常在燕山迎风坡和山前平原形成多雨带,使全市年降水量的分布由北向南递减。北部最大年降雨量可达 1213 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 352 毫米,南部多雨年可达 1189 毫米,少雨年只有 244 毫米。XX 的汛期为 6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汛期的平均雨日在 42 天左右,夏季降水量为 441-568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80-84%,又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全市空气相对湿度以夏季最大,7、8 月份平均值可达 80%左右,春季最小,2至 4 月份最低值为 0%。全市年蒸发量为 1688-1917 毫米,冬季最小,只占全年的 9%,春季最大,占全年的 36%,5 月份最多

12、,占全年的 16%。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614-3090 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 59-70%。2.4.22.4.2 水文水文XXXX 区地上有潮白河、青龙湾、蓟运河、引泃入潮等五大水系和箭杆河、鲍丘河、袖珍河等八条河流经此汇集入海。同时还拥有人工开凿的引滦河等。XX 历史上曾被称为九河下梢。南部为洼区,有条件建成几个中小型水库,发展以水为龙头的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区。东部蕴藏极其丰富的奥陶系优质地下矿泉水,含水层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可开采量为 3650 万立方米/年。XX 处在中国东部暖温帯半湿润季风区,降雨受季风影响,雨量集中于 79 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14 毫米,

13、是中国三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最丰沛的地区。多年平均开采量可达 1.05 亿立方米/年,而且水质优良。地表水年可调剂量为 2.5-3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5.35 亿立方米。2.5工程地质工程地质资料资料2.5.12.5.1拟建场地概况拟建场地概况 拟建场地属于华北冲积平原,场地为耕地,地势基本平坦。本次勘探所揭示埋深 20.00m 以上的地层属陆海相沉积地层。2.5.22.5.2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根据场地埋深 20.0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和物理力学性质分为 5层,按物理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七个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m

14、l)素填土(地层编号) ,呈黄褐色,松软,主要为耕土,含植根。该层厚度为0.500.70m。不均匀分布。(2)全新统新近组坑底淤积层(Q43Nsi)该层土在本场地缺失。(3)全新统新近组古河道、洼淀冲积层(Q43Nal)该层土在本场地缺失。(4)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3al)一般层厚为 3.603.80m,层顶标高为 4.805.05m。主要由上部的粘土(地层编号1)及下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2)组成,可分为二个亚层:1 亚层:粘土,厚度一般为 1.601.90m。灰黄色,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基本连续。2 亚层: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 1.702.20m。灰

15、黄色,可塑,含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5)全新统上组湖沼相沉积层(Q43l+h)一般层厚为 5.005.70m,层顶标高为 1.121.40m。主要由上部的软塑状态的粘土(地层编号1)及下部可塑状态的粘土(地层编号2)组成,可分为二个亚层:1亚层:粘土,厚度一般为 1.602.30m。灰褐色,软塑,含少量腐植质,局部夹粉土薄层,属高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2亚层:粘土,厚度一般为 2.803.70m。灰褐色,可塑,含有机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6)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层( Q42 m)5由单一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组成,厚度一般为 3.70

16、5.10m,层顶标高为-4.35-3.80m。灰色,可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7)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 Q41 h)该层土在本场地缺失。(8)全新统下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 Q41al )由单一的粉砂(地层编号)组成,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为 5.90m,层顶标高为-9.27-8.05m。灰黄色,密实,饱和,分选性差,其成分以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为主组成,水平方向分布连续。2.5.32.5.3地基土的均匀性地基土的均匀性对本次勘察资料经过综合对比分析,该场地埋深20.00m以上场地土,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地层起伏变化较稳定,土质较均匀。2.5.42.5.4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勘探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如下:初见水位埋深2.00m左右,标高3.433.46m。稳定水位埋深1.50m左右,标高3.833.96m。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类型,以大气降水补给,蒸发形式排泄为主,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0.501.00m左右。3.道道路路规规划划及及交交通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