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72170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 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化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1 页 共 12 页20072007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全卷共 8 页,四大题,26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毕业学校 _ 姓名_ 考生号 _一、选择题(本题含 15 小题,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 选择题栏内用 ZB 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1 图 1 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2 二氧化锰(MnO2)中锰元

2、素的化合价为A . + 7 B . + 6 C + 4 D . + 2 3 闽江某河段水域中氮和磷含量过高,造成水葫芦疯长。这里的“氮”、 “磷”是指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4 下列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 燃放烟花 C 动物呼吸 B 干冰升华 D 燃煤发电5 图 2 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6 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2 页 共 12 页A 真空包装 B . 充人氧气C 放人一小包铁粉 D . 放人一小包生石灰7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3、 C .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旧塑料 D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8 用分子观点解释图 3 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A 分子质量小 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体积小 D 分子在不断运动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经常染发不利于身体健康 B 不可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袋 C 食用霉变食品不利于身体健康 D 人体必需的元素摄人量越多越好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纯铁 B 铁制品表面喷漆可防止生锈 C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12 家庭常用洗涤剂的 pH 如图 4 所示,其中最接近中性的是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

4、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3 页 共 12 页13 工业上用氨气(NH3 )除去大气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则 X 的化学式为A . N2 B . NO C . N2O D . HNO314 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 5 (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15 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C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B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能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含 6 小题,

5、共 34 分) 16 . ( 6 分)图 6 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 7 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4 页 共 12 页( 1 )图 6 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 ;图 7 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_ ( 2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3 个氟原子_ ;钠离子_ ( 3 )钠元素属于_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图 6 所示两种元 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 17 . ( 3 分)妈妈为小昊准备的午餐有:米饭、鱼、肉和豆腐汤,这些食物中含有_(填两种)等人体所需营养素。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这份午餐还需

6、 增加的食物有:_ (填一种)。18 . ( 7 分)图 8 所示试剂瓶中分别盛有四种常见的化学药品。( 1 ) C 瓶中药品的化学式为_。D 瓶中药品的名称是_ ,它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 2 )利用图 8 所示的药品,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氧气:_ 选用一种药品与盐酸反应:_ 19 . ( 5 分)图 9 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0 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20 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5 页 共 12 页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

7、 (填“甲”或“乙, )。( 2 ) 40 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_ (填“相等”或“不相等”)。( 3 ) 80 时,1009g 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g ,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 ( 4 )当温度由 20 升高至 60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 B 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 B 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 (填“甲”或“乙”)。20 . ( 3 分)图 11 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 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 )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 ( 2 )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

8、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 3 )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21 . ( 10 分)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 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确定我国今年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和标识(如图 12 )。( l )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_ (填字母)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6 页 共 12 页A 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 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 2 )天然气的主

9、要成分是_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 )图 13 中的信息告诫人类: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_ 加剧,导 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_ ; 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4 )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写一 种)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含 3 小题,共 26 分)22 . ( 6 分)图 14 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 )写出图 14 中 a 、b 两种仪器的名称:_ _

10、( 2 ) b 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填“水”或“浓硫酸, )。( 3 )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 _ 【 联系与拓展】 据媒体报道,2007 年 5 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稀硫酸当 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稀硫酸具有_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_. 23 . ( 7 分)小琴同学设计如图 15 所示的 A 、B 两个实验。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7 页 共 12 页( l )实验时,她为了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其操作是_ ( 2 ) A 实验目的是;实验时,将铁

11、丝和银丝同时插人稀硫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 ) B 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 溶液时,可验证 Fe 、Ag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24 . ( 13 分)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图 16 )产生浓厚 的兴趣,他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 17 )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 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 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 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 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 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 )根据图 17 得出: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 18 所示的仪器:_(填字母), 理由是_。 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可用_法收集。( 2 )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 学科教育网学科教育网 化学教育网化学教育网 欢迎使用化学教育网整理的资源 第 8 页 共 12 页( 3 )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_( 4 )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_ 实验二 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