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72159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兰阳性需氧杆菌课程教案(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1需氧芽胞杆菌属(Bacillus)48个种与医学有关5个种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蕈状芽胞杆菌(B.mycoides)巨大芽胞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2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 B.anthraci )一、临床意义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牛、羊等食草类动物的传染病,人可 通过接触或摄食病畜及畜产品而感染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并发败血症,甚至炭疽性脑膜炎3致病 物质n荚膜:n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n炭疽毒

2、素:n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4所致 疾病 n炭疽病:n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 品或被污染物n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食用肠炭疽吸入肺炭疽n可并发败血症,死亡率极高5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发生肺炭疽按甲类处理发生肺炭疽按甲类处理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6n形态染色: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 两端平切、竹节状 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二、 微生物特性炭疽芽胞杆菌 亚甲基蓝染色 1000 革兰染色 10007n芽胞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n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养基 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 ,都易形成芽胞n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

3、体严禁解剖8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条件不严格,最适温度3035普通培养基扁平、粗糙、不透明、灰白色、无光泽,边缘不整齐的菌落,低倍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状9nBAP:1215h不溶血,1824h轻微溶血n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大多溶血明显而快速炭疽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中菌落 10n肉汤絮状沉淀生长n明胶371824h表面液化成漏斗状,由于 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nNaHCO3BAP:-有毒株5%CO2、372448h、产生荚膜呈黏液型菌落,挑取时呈粘丝状(鉴别要点)-无毒株粗糙型菌落11生化反应 :n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蕈糖,n有些菌能迟缓发酵甘油和水杨素产酸不产气n水解淀粉、还

4、原硝酸盐n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利用柠檬酸盐、不分解尿素n在牛乳中生长24天牛乳凝固缓慢胨化n触酶(+)、卵磷脂酶弱(+)12抗原构造:n菌体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沉淀反应)。-特异性不高,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14型肺炎链球菌、人A血型抗原发生交叉反应。13荚膜多肽抗原:-与毒力有关,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扩散-荚膜肿胀试验,对本菌鉴定有意义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14n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水肿因子(EF)三个组分 -单独皆无致病性,与PA结合才显示出致病性 -具有抗

5、吞噬和免疫原性15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3h才能杀灭 -在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温下存活数十年致病力不减,牧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年 -生物武器16-芽胞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一,对碘和氧化剂较敏感,常用以下方法杀菌:1:2500碘 10min、 3%H2O2 1h、4%高锰酸钾 15min、0.5%过氧乙酸 10min -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酶素均敏感17n要求快速检出、分离鉴定病原菌,以利早期确诊、查清疫源、及时治疗和采取预防对策三、微生物学检验18标本的采集与处 理n皮肤炭疽:病灶深部标本n肺炭疽:痰和血液n肠炭疽:粪、呕吐物n脑膜

6、炭疽:CSF、血液n死于败血症的动物,严禁宰杀和解剖,可消毒皮肤后割取耳朵、舌尖采集少量血液,局限性病灶可取病变组织或附近淋巴结。19无杂菌污染标本:直接接种肉汤增菌或固体培养基污染杂菌固体标本:加10倍量生理盐水充分浸泡,振荡1015min 、静置10min,取悬液65水浴30min或855min杀死杂菌,保留芽胞活性,再增菌和培养污染杂菌液体标本:离心 ,弃上清液后,加0.5%洗涤剂振荡1015min ,离心取沉淀物增菌和分离培养 20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青霉素抑制毒力试验检验程序皮毛、腐败脏器等血液Ascoli试验 以NG制成悬液 经加温或饱和 尿素处理肉汤增 菌培养BAP或戊 烷脒平板2

7、%兔血清肉汤4-8hG染色镜检菌落特征动力观察串珠试验确定报告荚膜肿胀试验21痰、呕吐物、CSF及 炎症分泌物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荚膜肿胀试验直接涂片荚膜染色 G染色初步报告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涂片G染色、 荚膜染色初步报告22n涂片染色: -G染色、荚膜染色、芽胞染色初步报告 -荚膜荧光抗体染色n核酸检测:核酸杂交n分离培养: -BAP、戊烷脒多粘菌素B平板 -2%兔血清肉汤增菌分离培养23鉴定试验:n形态和菌落特征n生化试验:表11-1n串珠试验: -接种于含青霉素(0.050.5U/ml)的肉汤中,37 6h,大而均匀成串的圆球状菌体 -与青霉素抑制细菌细

8、胞壁合成有关 -类炭疽无此现象24青霉素抑制试验:接种于含青霉素5、10、100U/ml琼脂平板,3724h生长 受抑制不生长 串珠和青霉素抑制联合试验:兔血琼脂平板抑菌环青霉素纸片25 噬菌体裂解试验:AP631炭疽噬菌体 NaHCO3毒力试验:接种于含0.5%NaHCO3和10%马血清的平板,10%CO2、37、2448h有毒株形成荚膜黏液型菌落无毒株不形成荚膜粗糙型菌落 动物试验:小鼠、家兔或豚鼠皮下接种26植物凝集素试验:Ascoli热沉淀试验:可作追溯性诊断27第二节 蜡样芽胞 杆菌 (Bacillus cereus, B. cereus )28一、临床意义n食物中毒 含菌量达105

9、/g以上呕吐型耐热肠毒素 腹泻型不耐热肠毒素n全眼球炎(外伤后)n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脑膜炎29n夏、秋季多见n食物有米饭、乳品、禽畜肉类、果汁饮 料等,大多为加热烹调过的熟食n在米饭中极易繁殖,由米饭受污染引起 的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均为常见n中毒食物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 性状正常,应引起注意30n形态与染色: - G+大杆菌 -生长6h后即形成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心或次末端、不突出菌体 -菌体两端平截,多数呈链状排列 -引起食物中毒的菌株多有周鞭毛、无荚膜二、微生物特性31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温度3035普通琼脂平板:菌落较大,灰白色,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有蜡

10、样光泽32nBAP 有溶血 卵黄平板生长迅速,培养3h后,虽看不 到菌落,但该菌可分解卵磷脂而形成白色 的混浊环,称乳光反应或卵黄反应33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水杨素、糊精,产酸不产气能胨化牛乳,液化明胶,VP(+)、卵磷脂酶(+) 多次传代后生化特性常可改变 34抵抗力:耐热,肉汤中细菌需10020min才能杀死,食物中毒菌株的游离芽胞耐受10030min、干热12060min才能杀死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磺胺、呋喃类耐药35三、微生物学 检验n标本采集:可疑食物、粪便、呕吐物,因食品暴露 于空气中,在一定程度都会受到本菌污染 ,所以不能分离出该菌就认为是

11、引起食物 中毒的病原菌。36确诊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必须:n从食物中分离出菌数105CFU/g,提示本菌活 跃生长,构成潜在危险n从可疑食物分离到的菌株与从病人粪便和(或) 呕吐物中分离到的菌株属同一血清型37检验程序 呕吐物、残留食物等活菌计数接种 普通琼脂平板、 BAP 、卵黄平板3718-24h纯培养动物试验(肠 毒素测定)生化反应血清凝集(分型)报告结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38检验方法:直接镜检分离培养与活菌计数普通琼脂平板、BAP、卵黄平板鉴定与分型:根据菌落特点、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初步鉴定生化分型、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肠毒素检测39第三节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 红斑丹毒丝菌40一、

12、产单核细胞李斯特 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隶属于李斯特菌属 41(一) 临床意义 n李斯特菌属有7个种,只有该菌对人和动物致病n分布广泛,土壤、水、植物、人和动物粪便中均存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分离出n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猫 、鸟、鱼等)n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42致病物质:n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主要毒力因子n内在素表面蛋白(侵袭性蛋白)n磷脂酶C43所致疾病:n健康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n污染食物,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肠道扩散 全身n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n接触病畜

13、及产品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 44孕妇李斯特菌病新生儿李斯特菌病成人李斯特菌病局部感染45(二) 微生物特 性n形态与染色:G+短小杆菌,形态与培养时间有关-3736h,菌体主要呈杆状,随后以球杆状为主,35天常形成长丝状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46 2025形成周鞭毛,有动力;37时鞭毛很少或无 细菌接种半固体培养基,置室温,由于动力强,细菌自穿刺线向四周弥漫生长,在离琼脂表面数毫米处出现一个倒伞形的生长,是本菌特征之一47培养特性 :n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广0.545均生长(4冷增菌),最适3037n营养要求不高,在含血液、血清、腹水的培养基生长更

14、好nBAP极小的露滴状、侧光微显蓝绿色灰白色菌落。狭窄的溶血环n萘啶酸选择性平板细密湿润、边缘整齐的兰色圆形小菌落n肉汤均匀混浊,表面有菌膜48生化反 应:n3724h,发酵葡萄糖、果糖、蕈糖、麦芽 糖和水杨素产酸不产气 n触酶(+)甲基红(+)VP(+)n水解七叶苷、水解精氨酸产氨nCAMP(+)49分 型 : n根据O抗原和H抗原,分4个血清型,1、3、4型可分若干亚型n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与地理分布有联系n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共同抗原50抵抗力 :n耐盐、耐碱、不耐酸n对热、常用消毒剂敏感n多种抗生素敏感,首选氨苄青霉素,青霉 素、链霉素、红霉素等也敏感n对杆菌肽

15、、多粘菌素耐药51(三) 微生物学 检验n标本采集:血液、CSF、宫颈、阴道、鼻烟分泌物等n直接涂片:-在CSF标本中成对排列,形如球菌,易误认为肺炎链球菌-G染色过度脱色形似流感杆菌- 有时与类白喉杆菌也极易混淆可用该菌1型和4型及多价荧光抗体染色,同 时作动力检查52n分离培养:nBAP、巧克力平板n杂菌污染标本可用20%NaCl心脑浸液肉汤2支1支10%CO2,372448h分离培养(BAP 、萘啶酸选择性平板)1支4 “冷增菌” 分离培养(每24h 一次,共4次,以后每周一次,至少4周)53鉴定: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动力及生化反应作出鉴定 可疑菌落用已知李斯特菌1型、4型或多价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鉴定与其他G+菌鉴别54触酶 动力 马尿酸盐水解产单核李斯 + + -B群链球菌 - - +本菌有耐碱耐盐的特点,可用触酶试验与肠球菌鉴别55二、 红斑丹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E. rhusiopathiae) 本菌隶属于丹毒丝菌属56(一) 临床意义 n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许多脊髓动物和无脊髓动物的共生菌或致病菌n易感动物有小鼠、猪、鱼、火鸡等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