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72153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国际教育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班 马青 20106192137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 产生兴趣,就会自觉的接受并积极的投入到这种体育运动中来。从中得到成功 的喜悦,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有 利于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因此, 对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一、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1、体育经历的缺乏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一直以升学、高分为目标,忽略了体育的 重要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课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只认为 体育课就是简单地玩玩而已

2、,又疲劳,又浪费时间,也就逐渐放弃了体育锻炼, 激发不了对体育的兴趣。2、教学模式陈旧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一成不变,单调的教法与活动内容,缺乏新颖和创新。 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大学所学的内容基本上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相似 内容在大学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使大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无味、导致学习兴趣 逐步缺失。3、教师的能力有限教师的自身能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组 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有所欠缺,学生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 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及看法,导致失去体育兴趣。4、学生自身能力欠缺有些大学生本身体质或者体育基础就较差,课堂上感觉力不从心,跟不上 其他学生的节奏

3、,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持久兴趣的条件1、体育意识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才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作为现 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是人身健康、心理健康的需要。只有 正确理解这一点,学生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2、自身条件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和决定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项目不同, 运动的方法、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等情况 去选择那些适合的运动项目,项目越适合自己,兴趣才越容易持久。三、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1、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突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高校体育理论教 学必须改变过去内容单调、缺乏实效

4、性、针对性和长远性的现象,必须选择体 现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教材,使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学生具备了各种体育实践能力,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 性质、职业特点、生活环境、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终 身受益。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理论课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2、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休闲体育接轨首先,要从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要素上来拓展高校体 育教学的总目标。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要选择一 个优势项目,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到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当中去,并且在 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其次,要从面向

5、健康生活、终身受 益的角度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乐意长期坚持的休闲体育加进来,如武 术、健美操、舞蹈、游泳、网球,等等。要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游戏性、 健身性和时代性。课程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基础、兴趣和爱好的 差异,区别对待,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 现和张扬。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大学生思想较活跃,他们不仅仅只想到单一的体育技术,而想更多地掌握 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 教学原则,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 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

6、,在体育选修课的学习上,要充 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运 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系、班组合,教学中配备专项教师进行教学 和辅导,使学生欲求得到满足,提高体育兴趣,在某一运动中,逐步养成坚持 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有条件的应尽量开设一些健美操、武术、舞蹈和康乐性球类项目的教学内 容,强化“大众体育”项目,淡化竞技项目,使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及社会体育同步发展。4、增加开课年限,提高授课时数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受到高度重视。建议高校体育课增加开课年限和授课时数。扩大学生锻炼身 体的领域,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