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2152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4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作文讲评课件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传递” 作文讲评新丰一中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 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 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 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 在话题范围之内。 新课程改革第一年作文过渡平稳 今年是广东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全国共 四个省)首次高考,为体现新课程标准和培 养选拔新型人才。 07年高考语文试题较往年在题型上都 有所变化,但从作文命题来看,似乎还是 非常平稳,仍然是传统的话题作文。 出乎预想,复习的主攻方向是新材料 作文作为主攻方向,且化费了大量时间在 审

2、题立意的训练上。 从试卷反映的情况看,在学生“都有话 可说”的情况下,优秀的作文就要求在内容 的丰富上,语言的表达上要有所突出,否 则,就会落入一般化二类作文。 从结果看全省平均分是39.62分(较去年有 所提高),但佳作不多, 近51万考生中仅有26篇满分作文, 54分以上6395人占全部作文的0.58%, 大部分作文得分集中在35-50之间,拉不开 距离。整体状况:07评卷标准说明: 今年增加考查学生能力的说明,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 其创造性思维; 二是记叙、描写、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 合运用能力; 三是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四是

3、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准 确、鲜明、生动。 其中对有创造性思维的作文给予了鼓励。 发展等级: 立意的深刻、 材料的丰富、 语言表现情况、 见解构思是否新颖。 错别字 今年加强了对错别字的扣分,但又结 合广东实际,制定了较为灵活的扣分 标准: 错别字1-2个不扣, 从第三个开始,3个1分,4个2分,5个 3分,6个及其以上扣4分; 没有标题扣2分。 考场作文存在的问题: 文体趋同化,单一化(今年考生选文大多是议 论文加散文,占到93%) 内容空洞,俗套化(标语、口号多,讲不出如 何传递,没有具体例子,空谈“爱”“亲情”) 材料老套、硬套(一些历史人物象李白,屈原 ,苏轼年年用,而0

4、5年感动中国人物从飞仍然是 主角) 思维幼稚化、平面化(写爸、妈、同学、爷 爷、奶奶如何关心帮助我,缺乏升华) 语言平庸化,语言表达病句多,错别字较多。 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有个性的表达审题难度小,但仍离题、偏题现象。 如部分考生作文全文写“爱心”“沟通”“追求”“坚 强、独立”“腐败”“感情”“交流”等,与“传递”若 即若离, 有些题目表面上有“传递”,实际上另起炉灶。象 语言是传递的桥梁(实际上谈语言)传递美 德追求(谈追求)爱的传递(谈爱心); 还有反向立意,象成功不是靠传递人格传 递不了(写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有自己 风格色彩,但人格传递不了,我们要靠自己); 更有作文从标题就跑或半跑

5、题,象网关爱 沟通从心开始爱在于沟通坚强独立 腐败与反腐败交流等,这些题文章主 体基本与“传递”无关,或是试前背好的一些范文 ,还包括前几年的高考文章,不知变通,导致离 题。 还有些作文在拟题上不准确,象刺痛麻木 人无和而造就未来文化用心感受传 递的神秘介质人类社会的传递世界的传 递生于传递的社会速递等题目过大或 令人费解,都影响了行文和中心的表达。 思维拓展:传递什么? 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 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 奥运圣火的传递等; 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 如爱心、孝心、友爱、善良、精神、情感、态 度、思想、情绪等。 三是介于具体和抽象之

6、间(经验、技艺等) 在立意和构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现象而本质 ,总之最后要落在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来,这样 才能站的高,看得远,写得深刻。 从反面: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 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 人的不好的思想的传递。 正反论证思维拓展2:为什么要传递?(意义) 从高处想: 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 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 递不断更新。 没有“传递”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 也更谈不上美好未来的明天。 思维拓展3:怎样传递?(方法途径) 通过书,爱心,努力思维拓展: 取材领域:自然、社会、家庭等 放眼自然: 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做春泥更护 花”的使命和责

7、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 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 放眼社会: 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 ;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 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 放眼家庭: 父母的一言一行,向孩子传递潜移默化的教育。 由自然联系到历史,在论据方面可选 取几个生动的历史画面, 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 或表现大国民族“礼”的风范, 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以“和为贵”的理念, 还有“尊老爱幼” “天人合一”“谦让”等, 这些都是由古传递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价 值理念,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论据: 可以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 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 如“雷锋

8、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 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文章合为时而著”现实 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 现实主义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 200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06到07年,在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 潮,无论是“国学”热,还是对外来节日文化的“ 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 化的传承和思考,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举行,把 奥运精神和中华文明如何传递给全世界。 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也比 较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关心时事,勇于自我探索、 思考,加强课内、外的阅读量,做到“厚积薄发” 。 拟题 可以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 ,以便

9、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 动的多。 如“爱的传递” “微笑的传递” “孝的传递” “传递,在你我心间”等, 作文标题最好体现话题及主旨。 层进加并列模式。结构文体 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首选, 也可考虑记叙性散文和书信体构 思。行文重点 传递的过程, 揭示传递的意义。07高考作文试题专家评价: 07年作文过渡平稳,但创新不足,反 观全国及其他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新 动向,广东07年的话题作文命题思路 就略显滞后, 08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应该要有新的 变换。其它省市高考作文题特点: 全国卷()的图画材料作文,“出事了吧”; 上海的以“必须跨过这道坎”; 浙江的“行走在消逝中”; 山东的“记忆永远

10、不会风化”; 江苏的“怀想天空”; 北京的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 声”为题材作文等, 引导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学术,关 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广东高考作文历来比较重视思想性: 04年的“语言与沟通”, 05年的“纪念”, 06年的“雕刻心中的天使”, 07年的“传递”, 这些作文命题都比较倾向思想意义的 阐发,而少了文学性和艺术性。 2008作文复习指导: 主题思想上:应更加关注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 社会的前景与发展,并进行哲学性的思考,在社 会的道德与责任,理想与感悟,亲情与生命,环 境与未来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的思索。 为减少材料的单一化和语言表达的平庸化: 、平时要多加强对古

11、典文学和一些名著的阅读 理解与记忆,尽量多占有材料。 、对当代一些优秀的散文、小说开展阅读赏析 ,密切关注社会新闻实事,每天坚持看报纸、电 视新闻半小时,并有目标作一些笔记,加强记忆 ,丰富自身储备,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联想、想 象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高考考场作文取经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 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 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 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都坚强地活 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 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 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

12、伟大 的精神却可以递三世可全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 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 燃烧。 由外国名著引出中心观点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传递最好的 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 有那么多的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 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原文: 丘)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 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 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它们都有 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 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联系历史,正面论证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 之火亦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 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

13、的支柱。传递 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 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 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 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 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 递予我们以及子孙后代。联系现实,正面论证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 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 人类文明中最大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 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 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锈刻的 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 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却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 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转的 证

14、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说理分析,升华意义【评价】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革命烈士的 生命传承之火,用他们的奉献精神作为“薪 柴”传递给了我们,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材料丰富贴切,立意深刻。标题形象,简 洁。散文文体鲜明,字迹工整,有2个错别 字。 一类(中)卷:议论文23+21+10=54分 高考满分作文:传递希望 我的手捧着蒲公英,它们随风飘 扬,传递生命;我看见满天纷飞的棉絮, 它们飞过高楼,飞过大桥,传递生的希 望;我走在草地上,雨水轻轻打落在小 草上,传递润物的源泉;我看着太阳月 亮交替地出现在苍穹,昼夜更换,四季 传递着时间的变更。 贴自然排比引入 每当春夏到来,我总能清

15、晰地感觉 到生命传递的气息。木棉树上飘飘洒 洒尽是包含着种子的棉花,它们飞落在 街头,在湖中,在人们身上,像一朵朵的 小云,漫天漫地都是它们的身影。也 许,这些棉花飘落的地方未必能长成一 颗苍天大树。但是,这就是传递,这就 是生命,大自然中,有这样一类种子是 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风,带给了它们 生的希望。 联系自然,加以论证 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句话,我总能体会到人 们之间传递的关爱,深情和精神。我至今无法忘怀,在观 看2005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时,那位做了20年 西部邮递员的憨厚的年轻人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 条山路,一堆火,一碗酒,一个邮包,这是感动中国的王顺 友日常工作生活的写照.不平凡的伟大。他20年来为西 部的人民传递信件,无论风吹雨打,他都从没有落下一封 信件。 颁奖辞给予他至高的敬意: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 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 传心,路的尽头还是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隔百里 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他传递的,不仅仅是一封封信件, 更是一份份希望。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