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71700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5届高三五月月考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页 1太原五中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 三 语 文命题、校对:柳玉芝 李舲 (2015.5.7)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它是人们

2、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乡愁对于步入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

3、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还传达了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

4、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

5、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第 | 页 21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 ”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产生于距离,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B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C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与人们的生存距离拉近、心理距离变远有着密切关系。D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和“集体无意识” 。2.下列表述,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B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伴随人的一生。C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 “集体无意识” ,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3.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首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乡愁加以阐释,然后

7、分析了全球化时代的生活特点和人们的内心诉求,最后总结了乡愁对现代人的作用。B .第段在回溯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乡愁对于现代人的特别意义,接着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做了阐释,然后通过对比概括了文化乡愁的内涵。C .第段承接上文,明确乡愁的产生根源,用“距离产生美”加以印证,接着引用北岛的诗句,论述乡愁文化认同、凝聚人心的内涵及作用。D .两段联系现实,从乡愁被重新唤起 ,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一现象入手 ,分析了它所折射的社会问题,进而指出乡愁的现实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8、。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

9、读,欻 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第 | 页 3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 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距驴

10、: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欻:忽然。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完备B能苦吟疾书 疾:快速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使跟从D过亦不复省 省:反省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B.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C.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D.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11、是(3 分)A杜牧最早了解李贺才华,韩愈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本文,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也从不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的色彩。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作者亦有借题发挥之意。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2、分)(1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5 分)(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5)(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咏白海棠 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注】这首七律诗是在红楼梦第 37 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 。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

13、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 ,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第 | 页 4月窟:月中仙境,月宫。仙人:嫦娥。缟袂:白绢做的衣服。8此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此联。 (5 分)9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闺怨女” ,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乙

14、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 、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不朽的诗人(美)艾萨克阿西莫夫“是啊”,菲尼阿斯威尔奇博士说, “我能使那些古贤起死回生。”他有点醉了,不然他不应该如此胡言乱语。当然,一年一次圣诞节之夜,多喝点也是应该的。斯各特罗伯特生,某大学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放好酒杯,朝左右溜了一眼,看看有没有人听见他们谈话。“我这话是当真的。不只是鬼魂,肉体我

15、也能召回来。”“我从来没想到这种事竟然是可能的。”罗伯特生一本正经地说。“为什么不可能呢?不过是简单的时间转换罢了。”“你指时间旅行?这有点太哦离奇了吧?”“会者不难嘛。”“哦,怎么做呢,威尔奇博士?”“你以为我会告诉你?”物理学家板起面孔说。他迷迷糊糊地四下找酒喝,但找不到。他说:“我召回不少人。阿基米德、牛顿、伽里略真是些可怜虫。”“难道他们不喜欢我们这儿?我们的现代科学使他们着迷了吧?”罗伯特生说道。他对这次谈话越来越感兴趣。“不错,他们很着迷,尤其是阿基米德,我用学过的一点希腊文向他解释了一些东西后,他真乐得发狂了,可是,不不”“出什么岔子了?”第 | 页 5“文化不同,他们不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感到孤独,成天担惊受怕,我只好送他们回去。”“真糟。”“是啊,都是伟大的灵魂。但缺乏灵活性。不是那种能包容万象的灵魂。所以我试了一下莎士比亚。”“什么!”罗伯特生叫起来,这下击中他的要害了。“别嚷,小伙子”威尔奇说,“不雅观。”“你说你把莎士比亚召来了?”“不错,我要找一个能包容万象的心灵,找一个知人知世,能和与他相隔几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有莎士比亚能做到,我有他的签名,一个纪念品。”“你带着呢?”罗伯特生,眼睛爆了出来。“就在这儿。”威尔奇把他的背心口袋一个个摸过,“啊,这就是。”他把一张名片递给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