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1611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1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无锡市东林小学 宣奕鹏摘要:几年来,我们广大小学各学科教师,围绕“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认识到在教学中,抓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够的,必须在培养智力因素的同时,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意志、情感、兴趣、注意、习惯、性格等等。无数事实证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它们互为前提,相互补充,是辨证统一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具有动力、定向

2、、引导、维持、强化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小学生学习中更为明显。根据我们的调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差,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所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对 800 名男性进行了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和成就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进去心、坚持性,是否具有不屈不扰的性格和意志。我国体育心理专家对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和体育界各项目明星所做的研究表明,发现这些知名人士大都具有旺盛的运动兴趣,较强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说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学

3、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本市体育界名师的教学实际和教学心得进行调查,就分析几种不合理的引导及其利弊开始,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乐学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和对教师实施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引导的建议.”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现代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和途径。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2关键词: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 调查 分析 有效引导1 前

4、言11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在全国各个实验区进行实验论证。现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现代体育教育特别重视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互动。体育课堂是一个相对活泼的动态课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情感目标的设置也提出了规范细致的指导性意见,这就更加突出了“重视非智力因素,以情优教”的迫切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学生兴趣出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2 它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审视以往的课堂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大多被动的接受,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现今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引导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有的放失的指导,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能力。13 为此,我们对本市各成功体育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引导培养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的分析研究,改进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作到有

6、效引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从掌握的文献资料中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和少走弯路。2.2.2 观察法。观摩市体育评优课、展示课 20 节,以及部分市内学校随堂课共计 80 节。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32.2.3 访谈法。与本市教研员谈心得,与部分教师和学生交谈,交流感受。2.2.4 行动研究法。充分分析和总结优秀经验,并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运用经验和成果,结合施教对象的现状进行有效引导的实施研究。3 结果与分析因为运用了质的研究方法,所以无法用数据来证明,只能付于文字式的结论呈现。3.1

7、 几种不合理的引导及其弊端3.1.1 课的导入较形式化很多体育教师为了体现体育课的规范化,在课的导入常规部分大多运用学生军事式的整队、报数、报告人数和教师教官式的告之学习内容及要求。从形式上可以说是有条不紊、丝丝入扣,让听课教师感到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就是这种流于形式的常规导入,恰恰是扼杀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的紧箍咒,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此一堂体育课是身受严密的监视之中,从而导致他们产生时时处处小心为妙的心理,大胆尝试、大胆探究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所以,这种导入是失败的,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1.2 指导的时机把握失当表现为:如学生在体验新技术过程中,动作刚一出错;或是在小

8、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意见刚一出现分歧,教师即对学生作出指导等。这样做易打扰乱学生的思路,影响他们思维的连贯性,使他们的行为易受到牵制,并且产生紧张情绪。这些在以往注重技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也许是可行的,但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并非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所以,这种过于急躁的指导方式是不适时,不合理的。3.1.3 指导时唠叨不休,固执己见。在指导过程中,有些教师话语重复,唠叨不停,这样不仅难于清楚地表达充足,有时还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必须学会简单明了的抓住问题的中心,必要时才进行指导。而且,还要避免一说话就板起面孔,甚至用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4呵斥的方式将

9、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强加与学生,却不关学生的想法有无可行之处,这样不仅学生不会真心接受,而且可能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制造阻力。3.1.4 点评不够具体或缺乏启发性。很多教师善于运用定式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学生练习或结束时用“好”、 “很好” 、 “OK”或“不行” 、 “不对” 、 “还是不行”等词语进行评价,用这种笼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而且会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师的指导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时还会造成混乱与自暴自弃。因为评价性的指导方式主要是针对帮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解决一个问题而提供的信息,应该包括为什么好、错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要启发

10、他们指导如何做才合理等等,当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练,避免罗唆与重复。3.1.5 上课缺乏热情,学生练习不当后批评甚至惩罚。少数教师上课缺乏热情,表情冷漠,忽视学生情感因素,缺乏与学生的双边交流,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出现问题后,不是宽容、耐心的指导而是讽刺、挖苦甚至惩罚。 “沒见过你这么笨的” 、 “你真是聪明过头了” 、 “轮不到你去帮助别人!” 、 “去把这个动作做十遍!”等等语言是此类教师的法宝,在他们心中看来这样会刺激学生认真的学习,其结果却只能是适得其反。经常如此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学习没有热情与积极性,不能十分投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安全与尊重需要

11、均得不到满足的课堂中,会极大的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给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3.2 何谓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引导。所谓有效引导,是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借助自身较高的素质,综合运用心理学、方法学、教育学等原理,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指导和利用语言的艺术及体育教师独特的体态语,引导学生意志、情感、兴趣、注意、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向良性发展的多种措施及手段。4 有效引导的途径。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5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的过程,因为不仅要传递信息给学生,而且还要随时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它应该建立在师生间双向活动

12、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指导,就要注意教学的不同目的、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以及情感因素等等,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大力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4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学精神。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她就可以持久的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像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小学生对你所教学科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觉得事一种负担。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13、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许多优秀教师注意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11 创设情景,唤起兴趣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立定跳远这一课中,整个过程就是在布置的场景中完成的。在去动物园途中队列队形) ,在瓜田帮小熊运西瓜(素质练习熊行) ,在水池边进行蛙跳(辅助练习) ,在荷叶上进行青蛙跳远比赛(立定跳远练习) ,从中教师提示:害虫非常狡猾,一听到声音就跑了,我们

14、应该怎么办?学生一齐反映:“轻轻的。 ”“对,我们要轻轻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落地轻轻的呢?”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练习不仅兴趣很浓,而且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412 以动促思,培养兴趣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6学生创造力的角度考虑,积极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在教学中要训练其发散思维,启发联想,想象。如我在教五年级学生 50 米跑的教材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 50 米跑中跑了多少步?(1)30 步左右。 (2)50 步左

15、右。 (3)70 步左右。 (4)100 步左右。学生感到新鲜和惊讶:我们跑过多少次 50 米,还从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呢?于是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代表意见有:“50301.66,超过我的身高,不可能。 ”“跑时步频变快,所以步幅应变小。 ”“跑时膝盖抬高,所以幅度加大。 ”“50 米这么短,不可能减速。 ”以为最后有冲刺,应有(3) ”等。通过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实践体验,我首先把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引出,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的疑问建立假设,然后经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既解决问题明白道理,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技术,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怀着

16、浓厚的兴趣认真思考、反复体验、仔细观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不但弄清了 50 米跑的速度与步幅的关系,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413 采取措施,保持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保持。针对小学兴趣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力求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兴趣的定向和动力作用贯穿于学生求知的全过程。 用正确的学习目的去鼓舞。要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学好体育的社会意义,让他们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感到小学体育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用的,从而自觉、乐意、满怀信心的参加学习。有的教师结合课堂和课外活动,用我国体育明星的优秀事迹去激励学生,感化学生。如:以郎平为首的女排队员是如何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为我国争的“六连冠”的?姚明又是怎样从小热爱篮球而冲出中国的?跨栏当今名将刘翔更是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