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71599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肥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化肥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化肥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化肥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化肥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肥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肥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课题课题2 2 化学肥料化学肥料人类生产和使用化肥的历史已有160多年。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我国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约占世界21%的人口,主要靠提高作物产量,这其中化肥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将需要增加1.6亿吨粮食,理论上计算,产量需要增加46%,化肥养分总需求量需要达到6000万7000万吨。一、化肥简介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C、H、O、N、P、 K、Ca、Mg等,而N、P、K需求量较大。 农作物生长需农作物生长需 要哪些营养元要哪些营养元 素呢?素呢?化肥种类化肥种类 根据所含的营养元素分为:根据所含的营养元素分为: 1. 1.

2、 氮肥氮肥 2. 2. 磷肥磷肥 3. 3. 钾肥钾肥 4. 4.复合肥料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CO(NHCO(NH2 2) )2 2(NH(NH4 4) )2 2HPOHPO4 4NHNH4 4HCOHCO3 3Ca(HCa(H2 2POPO4 4) )2 2和和CaSOCaSO4 4钙和镁的钙和镁的 磷酸盐磷酸盐KK2 2SOSO4 4KClKClKNOKNO3 3化肥 种类常用化肥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 肥料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 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进作物的 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

3、抗 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 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 行、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 和抗倒伏能力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 ,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 效成分高尿素:CO(NH2)2 氨水:NH3H2O铵盐:NH4HCO3、NH4Cl 硝酸盐:NH4NO3、NaNO3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 过磷酸钙:Ca(H2PO4)2和 CaSO4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硝酸钾:KNO3想一想想一想 下列植株的症状说明缺下列植株的症状说明

4、缺 乏氮、磷、钾元素中哪乏氮、磷、钾元素中哪 种元素?种元素?缺钾缺氮缺磷植株特别植株特别矮小矮小,叶片呈暗,叶片呈暗 绿色,并出现绿色,并出现紫色紫色茎秆软弱,茎秆软弱,易倒伏易倒伏,叶片边,叶片边 缘和尖端呈褐色,缘和尖端呈褐色,逐渐焦枯逐渐焦枯植株矮小瘦弱,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叶片发黄, 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C CA A 1. 1. 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 电条电条 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了氮的氧化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了氮的氧化 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

5、后 生成了易被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生成了易被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 加了(加了( )A. A. 钾肥钾肥 B. B. 磷肥磷肥 C. C. 氮肥氮肥 D. D. 复合肥复合肥2. 2. 配置番茄的无土栽培营养液要用到硝酸钾作配置番茄的无土栽培营养液要用到硝酸钾作 肥料,硝酸钾是一种(肥料,硝酸钾是一种( )A. A. 复合肥料复合肥料 B. B. 磷肥磷肥 C. C. 钾肥钾肥 D. D. 氮肥氮肥练习3.某市是重要的棉产区,棉农在种植 棉花的过程中,要适时适量的使用氮 肥,下列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A KCl B Ca3(PO4)2 C NH4HCO3 D K2CO3C二

6、、化肥与环境二、化肥与环境 1. 1. 有利: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利:提高农作物产量 2. 2. 不利:不利: (1 1)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 性物质,污染土壤;性物质,污染土壤; (2 2)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 起土壤酸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大气环境起土壤酸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大气环境 的污染。的污染。 3. 3. 注意注意合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利(1)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高;(2)化肥大多易溶于水,施入土 壤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肥效快且显 著;(3)农药迅速杀死害

7、虫,保证作 物丰收。二、化肥与环境二、化肥与环境弊:(1)对土壤的污染;化肥中的重金 属、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土壤 酸化、退化;(2)对水源的污染;使用化肥会使水 中的氮和磷含量上升,导致水体富营养 化;(3)对大气的污染;使用化肥会使氮 化物和硫化物排放到空气中;(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化肥和农药 中的一些成分会残留在水果和蔬菜中而 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造成土壤板结, 破坏土壤内部的 空间结构。 污染地下水源,污染生活饮用水。水的富营养化水的富营养化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保障食品与环境安全三、化肥的简易鉴别三、化肥的简易鉴别直接直接看包装看包装 产品名称产品名

8、称 养分含量养分含量 等级、商标、净重等级、商标、净重 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氮肥氮肥磷肥磷肥钾钾钾钾肥肥碳酸碳酸氢氢氢氢 铵铵铵铵氯氯氯氯化化 铵铵铵铵磷磷矿矿矿矿粉粉 过过过过磷酸磷酸 钙钙钙钙硫酸硫酸钾钾钾钾 氯氯氯氯化化 钾钾钾钾外外 观观观观气气 味味溶溶 解解 性性白色白色 晶体晶体白色白色 晶体晶体灰白色灰白色 粉末粉末灰白色灰白色 粉末粉末白色白色 晶体晶体白色白色 晶体晶体明显明显 刺鼻刺鼻 氨味氨味无气味无气味 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 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溶于水溶于水溶于水溶于水不不 溶于水溶于水溶于水溶于水 溶于水溶于水部分部分 溶于水溶于水NHNH4 4HCOHCO

9、3 3常温下就能分解:常温下就能分解: NHNH4 4HCOHCO3 3=NH=NH3 3 +H+H2 2O+COO+CO2 2 2. 2. 有氨味有氨味有氨味有氨味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氮肥氮肥钾钾钾钾肥肥硫酸硫酸铵铵铵铵 (NH(NH4 4) )2 2SOSO4 4氯氯氯氯化化铵铵铵铵 NHNH4 4ClCl尿素尿素 CO(NHCO(NH2 2) )2 2硫酸硫酸钾钾钾钾 KK2 2SOSO4 4氯氯氯氯化化钾钾钾钾 KClKCl加加 熟石灰熟石灰 研磨研磨无气味无气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 看外观. 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 体; 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2. 加水. 氮肥、钾肥

10、都溶于水;磷肥大 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3. 加熟石灰. 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 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铵盐的检验 观察实验: 1、把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在研钵中混 合研磨,闻放出的气味。2NH4Cl+Ca(OH)2CaCl2+2H2O+2NH32、在一支试管中放入硫酸铵固体,加入氢氧 化钠浓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观察红色石蕊试纸颜色的改 变情况。(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种类类物质在植物生长长中的作用缺乏时时的表现现 氮 肥尿素、氨水、 铵盐铵盐 、硝酸盐盐能促进进作物的茎叶生长长茂 盛,叶色浓绿浓绿植

11、株矮小瘦弱,叶 片发发黄,严严重时时叶 脉呈淡棕色 磷 肥磷矿矿粉、钙镁钙镁 磷肥、过过磷酸 钙钙能促进进作物根系发发达,增 强抗寒抗旱能力,能促进进 作物提早成熟,子粒饱满饱满植株特别别矮小,叶 片呈暗绿绿色,并出 现现紫色 钾钾 肥硫酸钾钾、氯氯化 钾钾能保证证各种代谢过谢过 程的顺顺 利进进行容易倒伏,易发发病 ,叶片边缘边缘 和尖端 呈褐色并焦枯。 复合 肥磷酸二氢铵氢铵 、 磷酸氢氢二铵铵、 硝酸钾钾同时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营养元素,能同时时 均匀地供给给多种养分,有效成分高。小结 化肥使用的注意点:化肥使用的注意点: (1 1)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不能与碱性物质碱性物质混合使

12、用以混合使用以 免减低肥效;免减低肥效; (2 2)草木灰(主要成分)草木灰(主要成分KK2 2COCO3 3,pHpH7 7)不能淋雨,不能与铵盐混合使用以免减低肥不能淋雨,不能与铵盐混合使用以免减低肥 效;效; (3 3)氮肥要早晚施、开沟施,并及时盖土)氮肥要早晚施、开沟施,并及时盖土 ,避免失效。,避免失效。 (4 4)硫酸铵、硝酸铵等不宜长期大量使用)硫酸铵、硝酸铵等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以免增加土壤酸性;,以免增加土壤酸性; (5 5)有机肥(主要成分是人畜粪便及植物)有机肥(主要成分是人畜粪便及植物 体的天然肥料)和化肥混合使用(如磷肥体的天然肥料)和化肥混合使用(如磷肥 ),减少剧毒农药的使用开发高效、低毒),减少剧毒农药的使用开发高效、低毒 的农药;的农药; (6 6)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植物;)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植物; 化肥的保存:化肥的保存: (1 1)阴凉、干燥、防晒、防潮)阴凉、干燥、防晒、防潮 (2 2)避免与碱性物质混放)避免与碱性物质混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