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1401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这些主 张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早期维新思想 与康梁思想有何关系?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洋务运动的深入中国知识分子的忧 患意识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主张: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学习西 方自然科学知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除此之外 ,还 有无其他因素? 请阅读下列材料 后回答。经历过洋务运动的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 一书中讲到:“西人立国育才与学堂 ,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 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 、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 用也。中国

2、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 步(艰难勉强地跟走),常不相及;就令 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这 样做,果真足以使国家有依赖吗?)”招徒讲学,著书立说,宣传变法; 多次上书(六次), 请求变法;设立学会 学堂 报馆, 倡导变法;与顽固势力论战, 捍卫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活动可以 归纳为: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 海人。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 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 建教育。这对他后来的思想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世纪 70年代末,康有为开始接触 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开始认 识到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其 制度的先进。面对日益严重 的民族危机,康有为在思考 着中国的出路。他吸收

3、了西 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进 化论思想,初步形成了资产 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体系。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以维护孔子的名义 ,将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 斥为伪经。这象一声惊雷,震撼了中国社会,被 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康有为思想之所以引起巨大反响,是因为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 改制的先师。六经都是孔子所作,是孔子假托 古代聖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对康有为“跪着造反 ”的行为做何理解? 1、主要目的是2、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3、是一种斗争策略利于 。4 、与他本人的经历和文化背景有关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4、,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 官制。“法者天下之公 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通议在变法通议等文中 ,梁启超猛烈抨击封建 顽固派得以寻守旧,阐 述变法图存的道理,指 出:只有变法才是救亡 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1895年)表明维新思潮发展 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五次上书(1897年)光绪皇帝震动 第六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 折(1898年) 实际是纲领戊戌变 法时期 学会、 学堂、 报馆分 布示意 图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北京中外纪闻 强学会、保国会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南学会顽 固 势 力维 新 派宁可亡国,不可变法能变则强,不便则亡兴民权会“大乱四起”,会 “

5、导致外国干涉而亡国”兴民权,实行君主立 宪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坚持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锢民智”、“坏 心术”、“滋游手”。“欲 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概括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主要内容,分析论战的实质 ;这次论战有何积极作用?(1)要不要(2)要不要(3)要不要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 了维新运动的高涨.实质:影响:主要内容维新变法(前提)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核心)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途径) 维新派思想维新派思想顽固势力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封建守旧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直接原因: 。提出施政纲领 。 建立机构 。百日维新维新派加紧筹备光绪帝支持变法提拔

6、,参与变法颁布 ,开始变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等组织“定国是诏”维新志士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 汰冗员;废旗人寄生特权。经济经济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 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 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邮政局。军事军事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 军。文化文化 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 西学科;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 译书,准办报馆、学会;准出国留学、游历人 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 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 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皆数十,上鸡 鸣

7、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 能尽。戊戌变法记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内 容 评 价准许官民上书言事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 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奖励创造发明等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 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八股 准办报馆、学会;准出国留学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维新派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变法内容与维新 派原来的主张相比,缺少了什么?反映出的 实质问题是什么?去掉了核心主张(即:开 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 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反 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其行动比宣言退 步了维新派参政议政资本主义发展新思想的传播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2. 领导改革的光绪

8、皇帝没有实权,且缺乏政治经验。3.保守派势力强大,控制实权,伺机反扑。1、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等人急于求成,打击面过大等。变法失败的原因:思考并讨论:你如何理解戊 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如何理 解这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 想解放的潮流?教训:资产阶级改良 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 通的。戊戌变法又失败 了,苦难深重的 祖国啊!你将走 向何处?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保住了自己的位 子。庚子年的蒙难、八国联军占领国都的耻辱、 统治危机的加深、清廷内部和社会上要求变革的 呼声这一切使这位中国的当权者认识到:已 经不能按老样子统治下去了,不变革

9、就等于坐以 待毙。于是,唱起了变法的调子,开始推行新政目的、实 质主要内容或过程结果 新认识新政克服危机 调解矛盾 巩固统治 实质:自 救奖励实业; 改革旧军制 编练新军; 办新式学堂 派留学生没有摆脱困 境; 加重剥削 激化矛盾向近代化迈进 ;推动民族工 业发展;客观 上利于新思想 传播。预 备 立 宪同上出国考察 仿行立宪 钦定宪法 大纲 废军机处, 实行内阁制立宪骗局暴 露,清政府 陷于空前孤 立。 (自敲丧钟 )向近代化迈进 、与国际接轨 。清朝中期的军队清末新军w1、下列关于清末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护清朝统治为主要目的B促进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是一场骗局,没有真

10、正实行。D加重对人们剥削,激化清政府与人民的矛 盾。 w2、(2001年全国,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 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 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w3、(1999年全国,11)清政府“预备立宪”之 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 王总揽大权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 专制权力兴 起背景原因: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无法承担领导民族振兴的重任条件:经济、阶级、群众基础

11、兴起成立兴中会(1894)、筹划广州起义(1895)传播革命思想、 建立革命团体(190406)发 展建同盟会:背景、时、地、三合一、民报、性质及作用。政治纲领(内容)阐发为“三民主义”(内容及评价)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背景、内容、作用。(联系: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发动武装起义:萍浏醴 浙皖、镇南关、黄花岗高潮背景: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困境、预备立宪破产使其陷 入空前孤立; 革命形势发展表现武昌起义民国成立首成之因:物质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宣传组织革命党人的主动精神 80页影响(1)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元、定国号、十八星旗、成员)(2)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潜伏危机。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建

12、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时间、定都、国旗、国号、改公历、以民国纪元;政权性质)颁布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民主法令和措施 85 颁布临时约法,推进民主宪政。(主要内容、性质、目的、作用)三民主义实现 手段原因(了解)主要内容评价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族 革命清政府已彻底腐朽: 对内专制、独裁、阻 碍了社会进步。 对 外:出卖主权、完全 成工具。暴力推翻清王 朝,谋求民族 之独立矛头直指 清王朝, 包含反帝 思想,但 不明确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 革命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才 能铲除造成中国贫弱 之根源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真正的民主宪 政。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共和国 防止君主制复 辟是三民主 义思想的核

13、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 革命要谋求、革命胜利后 的社会发展、实现 民富国强的目标就必 须社会革命。核定全国地 价,现有地价 归原主,增涨 地价归国有是资本主 义的土地 纲领,但 反封建不 彻底,没 实行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方法:两点论、重点论,放入特定背景中(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积极作用局限:占主导: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 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和要求,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得土地革命纲 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彻底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秋瑾(1875-190

14、7年),女,原名秋 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 鉴湖女侠。1904年,毅然冲破封 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 生的革命活动 .这期间,她加入同 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 主盟人 。1907年7月6日在浙江、安徽领导 起义。因事泄,于七月十三日在大 通学堂被捕。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 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辛亥革命的功绩:(总)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政治上: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开启了社会进步的闸门。其他

15、: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2004年上海,16)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 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2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 B C DD3、“平均地权”的提出表明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表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关注民生、同情农民。表明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纲领孙中山设想使国民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