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71382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一](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经济专题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本结构与特点课标内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 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 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

2、“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业方面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方法、技术 与制度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基本 模式原始 农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氏族公社公有集体 劳动商周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耜耕”或“石器锄耕”、 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和治虫等(走向 定居)井田制的形成 和瓦解;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 确立 春秋 战国铁农具,牛耕(开始 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 )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郑 国渠个体 劳动 、小 农经 济两汉耦犁、犁壁,耧车( 改进和普及阶段)铁犁牛耕普及魏晋 南北 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 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 绿肥种植翻车隋唐曲辕犁(完善

3、阶段)普遍育秧移栽均田制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两宋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和一年三熟水转筒车明清专业化;区域化风力水车【重点阐释】1、小农经济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形成时间:春秋战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男耕女织);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作用和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 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地位:(1)农业的

4、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2)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4)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5)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古代农业的特点【重点阐释】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二、手工业(一)具体表现 1、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经营 形态管理方式产 品流通方式官营手 工业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 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 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 流通民营手 工业民间私人自主 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 通家庭手 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剩余部分 出售【重点阐释】2、手工

5、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1)概况: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地区 某些手工业部门标志:“机户”雇佣“机工”(雇佣与被雇佣关 系)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机户:机工: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概念不要混淆(2)制约因素政治(环境):资金: 劳动力:技术:市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土地买卖和高额地租影响商业资本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经济农民的无力购买;闭关锁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的积累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 品,缺乏国内

6、 市场。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三、商业 (一)具体表现 商人货币商品交通 市场 城市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重点阐释】1、“市”的发展汉朝:出现了除都城长安外五大城市中心;有专门贸易的“市 ”,“坊”与“市”严格分开;官府设立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员 ,市场经营有固定的时间。 唐朝:商业城市发达如北有长安、洛阳,南有扬州、益州

7、;“坊 ”与“市”仍然分开;市场经营仍有固定的时间,但农村集市有了 进一步发展。宋朝: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有繁荣的白天 市场,也有热闹的夜市,还有五更后就活跃起来的早市。还有 娱乐场所“瓦肆”。瓦肆中有戏曲、杂技和武术表演,还有艺人 说书。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如北京等。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 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 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典型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

8、的富裕, 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 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 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状况。如秦朝和隋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 元朝疏浚大运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统一,纸币、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 了商业的发展。(5)国家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 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 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

9、商业和对外贸 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3、古代商业的发展特征 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 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和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 由官府垄断;由官府垄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步突破时间和空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步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的限制。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四、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重点阐释】井田制 氏族公社所有封建土地

10、所有制(以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主体)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 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特点: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根本原因)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特点:形成: 战国时各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或没 有土地;封建政府和皇帝掌握一部分土地。演变曹魏:北魏至唐中期:屯田制均田制唐后期至明清: 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土地国有制2、重农抑商(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

11、的经济思 想和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开始于战国 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2)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直接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3)表现:(见教材) (4)评价(双重作用)积极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 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 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 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对

12、外 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对 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封 建统治。建统治。(3)评价(双重作用)消极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长期与世界 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专题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内容: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 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 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 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阐释】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三种主要形式: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1)兴起的背景:(2)口号:(3)代表人物:(4)主要内容:(5)结果及其原因:(6)评价:(见复习提纲)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认识产生19世纪六七十 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的诱导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变化1帝国 主义、 封建主 义和官 僚资本 主义的 压迫和 束缚, 这是阻 碍近代 民族工 业发展 的主要 因素。 2.要实 现近代 化,必 须实现 民族独 立初步发展

14、甲午战争以后 (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 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 新的政治力量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 战期间) (19121919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2“实业救国”的影响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轻工业发展 较快;涌现 出一批著名 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 大,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奠定了 阶级基础。 曲 折 发 展较快 发展国民统治前十 年(1927 1936)1全国的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 的政策和措施 沉重 打击抗战 爆发后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 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15、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 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官僚资本的 膨胀;民族 资本的萎缩萎缩抗战 胜利后1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 2美国商品的排挤 3官僚资本的排挤 4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 入绝境,工 厂纷纷倒闭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复习提示:要准确把握民族资本主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原因、表现和影响,特别要重点注意甲午战后(初步 发展)和民国初年(短暂春天)的相关内容,在考试中 出现的次数最多。(1)阶段表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规模、技术)2.“后天畸形”(产业、布局不合理)3.社会性质 (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压迫 )4.动荡政局推动因素1.列强入侵对自然经

16、济的冲击2.政府鼓励发展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抵制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热情(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推动因素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经济: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 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政治:它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 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奠定了阶级基 础。也导致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 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专题三(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标内容: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 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