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1372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程 06.犯罪社会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章 犯罪与宏观社会环境 考核知识点1、政治腐败与犯罪的关系 理解:腐败是指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 2、失业与犯罪的关系 理解:失业容易引发贫困,下岗以后的个人生活环境容易引发犯罪 3、流动人口与犯罪的关系 理解:人口的流动和匿名状态容易引发犯罪 4、大众传媒与犯罪 识记:淫秽书刊、黄色录像、电视中的暴力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5、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 理解:同步论、反比论、无关论 6、经济改革与犯罪的关系 理解:干群矛盾、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矛盾、分配不公引发的矛盾、人与 人的矛盾。第六章 犯罪与宏观社会环境 具体考查知识点本章知识 体系架构第一节: 社会基本制度 与犯罪第二节: 政治状况 与犯

2、罪第三节: 社会经济 与犯罪第四节: 社会结构 与犯罪第五节: 大众传媒 与犯罪第一节 社会基本制度与犯罪一、什么是社会制度 完整的社会制度须同时具有四种基本要素:理论系统、规范系统、组织 系统、设备系统。(选择) 二、社会基本制度对犯罪的影响(简答) 社会基本制度是指关于一个社会性质的根本制度,是最高层次,是影响 犯罪最重要的社会宏观环境。(名词解释) 首先,根本的社会制度规定了一个社会许多社会行为的罪与非罪以及罪 行严重程度的标准。 其次,社会制度决定了犯罪的范围。 剥削社会中的社会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性,造成了种种“合法”的犯罪现 象;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的确定,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犯罪

3、的社 会根源。第二节 政治状况与犯罪一、政治腐败与犯罪的关系(简答) 政治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国家政治体系在国家 权力的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制弊端与功能缺陷。它包括在国家的管理 体制、机构设置、权力运作、公务员的素质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出来 的矛盾与问题。(名词解释) 政治腐败的基本特点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换,它来源于行政机构对市场过 程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干预。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有:奢侈浪费;利用权力经商;以 权谋私花样翻新;贪污受贿。第二节 政治状况与犯罪二、政治动乱与犯罪(简答) 政治动乱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政治秩序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社会

4、主流文化解体,社会控制机制失灵,社会生活秩 序紊乱。对犯罪的影响主要有: 1、直接导致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弱化,使社会治安处于无 人负责的状态,导致社会犯罪的急剧增长。 2、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 ,从而恶化了社会抑制犯罪的环境,破坏了“犯罪免疫系统”。 3、破坏了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发挥,导 致亚文化向消极方向发展演变,容易催化出各种社会犯罪现象。 三、阶级斗争与犯罪 阶级社会里,犯罪本身就是阶级斗争的“初级形式”。 特定历史条件下,严重刑事犯罪本身就是社会阶级斗争的特殊表现形 式。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犯罪一、经济改革与犯罪 我国经

5、济改革过程中,对犯罪问题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利 益多元化造成的突出矛盾,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与人民群 众之间的矛盾;企业经营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矛盾;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与一般社会成员收入上过分悬殊引起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摩擦和 冲突增多。(选择、简答) 二、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简答) 三种论点同步论:随着经济发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或相应增长; 反比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治理基础和科学化管理,可减少犯罪;无关 论:经济发展与犯罪变化之间并无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过程中虽伴随着犯罪现象的增长,但并不具有必然性。经济的 发展能够引发与刺激犯罪,但经济发展又能抑制犯罪和消除某些犯罪

6、, 如为生存而被迫的犯罪,经济发展可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消除潜 在犯罪者,还可为消除犯罪提供强大物质基础。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犯罪三、失业问题与犯罪(简答) 失业:能够工作并且愿意接收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得不到工作岗位的现 象。(名词解释) 失业问题严重化会滋生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犯罪,甚至是社会动 荡。失业与犯罪之间关系明显:客观上,失业者没有生活来源,会为了 生计犯罪;主观上,失业意味着人生的某种失败,易导致失业者对社会 、他人的不满、怨恨甚至报复心理。 失业容易引起犯罪的原因主要有(简答) 失业容易造成贫困,使人们的生存面临危机; 失业下岗后的个人生活环境也容易引发犯罪; 某些失业下

7、岗成员本身就是平时表现不好的人。第四节 社会结构与犯罪一、社会分层与犯罪 社会结构: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社会 分层: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结构。(名词解释) 社会分层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层和阶级的划分不完全相同 ,它主要是根据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方式上的相 似性而划分的社会等级。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报酬的不平等分配是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社会 分层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冲突主义认为:分层是富人和有权者的需 要。进化论认为:某些分层对社会来说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社会分层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犯罪问题:社会分层造成社会结构性不平 等,使社

8、会资源不均衡地向少数社会上层成员过分集中,导致社会下层 更容易走向犯罪;社会各个阶层都会出现犯罪现象,只是犯罪类型、手 段和性质不同。第四节 社会结构与犯罪二、二元社会结构与犯罪 最早提出二元经济结构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选择) 二元社会结构对我国犯罪的影响:改革开放前,严格的二元社会结构有 助于抑制社会犯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流动人口对二元社会结构形 成巨大冲击,形成巨大社会结构张力,容易引起犯罪。 三、流动人口与犯罪的关系(简答、论述) 流动人口的流动状态和匿名状态容易产生犯罪: 1、外来人口离开家乡,又没被接受为流入地正式居民,使他们处于“失 控”状态; 2、人口处于高度流动状

9、态,使他们容易获得各种犯罪的信息和机会, 并容易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3、我国还缺乏有关管理流动人口的法规,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条件不明 确,用工单位应负的责任不清楚。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犯罪一、大众传媒的性质与特点 大众传播:借助各种通讯技术手段,由一个信息传播者同时向为数众多 和分散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其功能表现在:公布信息,实现信息共 享;制作舆论导向,建立社会共同意识;传递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 水平;休闲娱乐。 二、大众传媒对犯罪的影响(简答) 大众传媒的发展,主要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诱发犯罪:大众传媒的 发展使青少年脱离社会实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不健康的 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诱使其走上犯罪,如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 价值观念等,各种淫秽书刊信息等,电视中的暴力行为等。 总之,大众传媒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为各种不健康信息的广泛传播增 加了可能性,从而导致社会犯罪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