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70622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的界定文化含义第一个层次:1、常识理解的文化:学文化 文化补习班 文化宫 文化俱乐部 文化局 文化部 第二个层次:2、知识所理解的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 京剧 针灸推拿 新石器文化 河姆渡文化第三个层次:3、国民性格 民族精神 中华智慧 华夏神韵文化的两个定义:就过程而言,文化就是人话或子人接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残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与价值。文化结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表层器

2、物(用途:衣食住行。材料:玉石、金银、陶、青铜、铁、瓷) 、中层制度(成文制度:政治、法律、教育。不成文制度:风俗礼仪、家族制度) 、深层精神(思想:学术思想、哲学。信仰:宗教信仰、文化艺术) 。隐性文化:心理潜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符号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文化的要素:1、物质产品:人类通过利用、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一些物品 2、社会关系: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彼此构成的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基础 3、规范体系:指社会规范,即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成文的法律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规定 4、认知体系:包括心理感知、思维方式、价值趋向、终极关怀、审美情趣等 5、符号体现:语言符号和非

3、语言符号文化的分类:1、形式分类(时空分类) 。文化层:文化的历时态。文化的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应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蒙昧-野蛮- 文明 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化 鱼猎-农业- 工业- 后工业文明 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 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空间特色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埃及-巴伦比-印度-中国 2、群体分类:文化从:文化的社群态 按照社会群体和组织划分的属于不同种族、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特征 大群文化(民族种族,阶级,阶层)小群文化(制度性,非制度性)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

4、俗文化)3.对象的分类。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消费的对象:茶、酒、豆腐。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 2、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 3、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某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积极性 6、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1.文化产生根源: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 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前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经济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农业经济:中国 2、游牧经济: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 3、农牧混合经济:欧洲。三种不同经济结构的特

5、点: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稳定性最强,因此这些国家的进化速度也就最慢;游牧经济结构的稳定性最差,这些国家多是暂时不巩固的军事行政联合,分和多变;农牧混合经济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稳定性来自种植业,可变性源于游牧业2.中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例欧洲地形和欧洲气候 中国地形和中国气候 3.中国与欧洲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一、农业经济的技术结构对农业劳动生率的高低和农业商品化生产发展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1.生产对象本身需要的工时

6、不同 2.不同的耕作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有不同的后果。二、农业经济对生产分工和商品化进程的影响也大不相同:1.中国单一的农业经济,以家庭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只能进行简单的再生产,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方面造就了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的美德,另一方面也生2产了狭隘自私的意识,形成了排斥写作的小生产传统 2.欧洲农牧猎林混合经营的庄园经济结构,生产活动有天然分工。三、对商品的需求与社会体制上的差异:1.农牧混合经济限制了统治者聚敛的程度 2.牧业经济不能够完全自给,于是产生了对外贸易的迫切需求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和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文化功能是

7、巨大的,主要表现在:1、记录功能 2、认知功能3、传播功能 4、教化功能 5、凝聚功能 6 调控功能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差异:在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经济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 见前面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文化强调征服,战胜自然 1、人是站在自然之外的,有统治自然的权利 2、人与自然是敌对的 3、人要在征服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生存。中国天人合一思想 1、人是自然界得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2、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 二、人与人的关系 1、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 2、西方文化以个人为主,注重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强调个人自由,个

8、人权利,个人独立性,而缺乏个人对象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三、民族关系 1、中国文化的传统就是维护民族的独立,不向外扩张,理想的关系模式就是通过道德教化去“协和万邦”2、西方在民族方面讲究竞争,讲究斗争,许多思想家主张征服别的民族甚至统治世界。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通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中西神话的共同主题:一、关于创世的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 2、 圣经 创世纪3、希腊神话有关创世之说 二、关于造人的传说 1、中国女娲造人传说 2、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人传说 3、 圣经 创世纪上帝造人传说 三、关于英雄的传说

9、 1.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伊阿宋、赫克拉克斯、阿基琉斯 2.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后羿、夸父 四、关于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故事 1.关于洪水 2.关于其他自然灾害 五、解释自然现象中西神话差异:1、希腊神话体现追求个性,崇尚个人荣誉,充分肯定现实的人生,强调个体生命之美。而中国神话群体意识,注重个人对整体的服从。2、中国神话是宗族式多元制,古希腊神话是家庭式一元制 3、希腊神话中人神同形同性,中国神话中的神都强调人与神或者人与英雄间的差异。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一、 “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 二、直觉形象与逻辑推理 三、实践理性与抽象理性 人类任何自觉的行为,都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所以说,思维方式是文化的基

10、础,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的“天人合一” 重和谐 西方的“ 二元对立 ” 重对立 “天人合一”认识论1、 “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 “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主客体合一。2、把天地人我、人身人心、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系统之中,肯定各子系统合要素的内外依存,密切联系。3、如以“道”、 “一”、 “太和” 表明整体,以阴阳为两面,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综合。强调了宇宙一元论、世界的一体化,是一种古朴的系统论。而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又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辨证思维。自然观1、 “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机的联系。2、中国文化从来不认为自然是外界、

11、是彼岸,是人身外的知识活动对象,而是与人自身融为一体的统一有机体。3、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道家)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作为其文化的价值基础。4、这种思想受到现代环境保护人士、绿色和平组织的推崇。社会观1、 “天”是道德之天, 儒家将天道、天理视为社会伦理价值的最高来源。2、天人合一:“ 天3人合一”的社会观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统一观念表现于政治领域,是春秋大一统的观念;在伦理上表现为顾全大局,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宗教观1、 “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 天命 ”、 “命数”、 “命运”。2、天人合一:天主

12、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3、由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指导了一个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注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二元对立”认识论1、物我二分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2、因为发现了人在认识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将认识主体从自然万物中分离出来,把自然界看作一个课题,这样才有了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3、这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就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 自然观1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2、强调人

13、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征。3、征服自然必以认识自然为基础,于是科学理论作为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备受西方文化重视社会观1 个人是自由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而群体(社会)则注重共同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讲,社会共同利益的原则对个人个性原则毫无疑问是一种限定、制约、压制。2、西方文化不仅关注社会与个人的对立,也承认每个个体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3、承认对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中每个个人的独立权利。 宗教观1、 人的存在有理性与动物性,心与物或灵与肉的二元对立。 2、宗教徒把人生当作皈依上帝的旅程,将肉体与灵魂、此岸与彼岸、天堂与地狱作绝对的分割。直觉形象与逻辑推理 中国式的直觉形象1、

14、重形象、重体验、重直觉。2、从语言、宗教开始,中国人认识事物习惯借助具体的、形象的符号,用形象来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评价之一:优点:体现中国式智慧。所谓中国式的智慧,是指这种思维拒绝任何规则的限制,包括逻辑和语言规则,因而灵活,有创造力。 缺点:造成 “无法无天”的对外在约束,对法律的蔑视。评级之二: 优点:为认知者留下了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因而,在那些对主观创造力有极大依赖的文学、艺术、工艺、实用技术领域,中国人都有极好的创造成就。缺点:给思想的理解、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传授带来一定的障碍。评价之三: 优点:直觉思维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缺点:由于不受科学方法的束缚,这种

15、联系有时达到荒唐的程度。西方式的逻辑推理 1、 优点:逻辑思维具有严密性和清晰性的特点。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使经验和技能转化为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 2、缺点:限制了主观创造性的发挥。这也包括牺牲思维的自主性以保障遵守逻辑的法则。有时表现为刻板地不近人情,不会灵活变通。 实践理性与抽象理性中国实践理性 1、实践理性:“正德、利用、厚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人生头等大事。2、在正德的基础上讲利用、厚生。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创造,只关心理论的实用价值而不作纯粹认知,从而使纯粹科学得不到重视与发展。3、实用目标不仅存在轻理论的问题,而且实用目标的理性近视还会模糊我们对终极目标的追求。4、实践

16、原则使中国文化具有急功近利的理论近视和极强的世俗功利心态。 西方抽象理性41、 西方哲学沉迷于追求物质的本质。本质是潜在的,非直观能把握的,因此抽象理性在西方成为其文化思维的特点。2、抽象理性具有超越功利、脱离急功近利目标而趋于纯粹方法、纯粹认识的指向,即为认识而认识,因而更注重于方法的寻找,系统理论的建立。 3、抽象理性的心理基础是对理性的崇拜。西方人认为人的理性是值得信赖的,而经验常常会发生错误。 宗教对于西方的意义1、 宗教的最大意义是对人的约束,即人的存在是有限和有罪的,在无所不能的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渺小的,所以人对神始终怀有敬畏之心。2、 这种约束与中国儒家文化的道德约束有着相似的功能,因此,在西方,宗教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即在敬畏上帝惩罚的阴影下对灵魂与欲望进行道德反省和自我约束,并执着期待于身后的救赎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