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百家争鸣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0593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人教)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人教)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人教)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人教)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百家争鸣(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 家与哲学家。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也是中国封建社

2、会官衙与 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 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 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 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 建筑群。建筑群。图片1:孔府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 代完成的,其建筑仿代完成的,其建筑仿 皇宫之制,前后九进皇宫之制,前后九进 院落,贯穿于南北中院落,贯穿于南北中 轴线上,南北长轴线上,南北长1 1公公 里,面积里,面积9.69.6公顷,公顷, 门坊门坊5454座,房屋座,房屋466466 间。院内苍松翠柏,间。院内苍松翠柏, 殿宇雕梁画栋,碑刻殿宇雕梁画栋,碑刻 20002000余块,

3、是我国大余块,是我国大 型的碑林之一型的碑林之一图片图片2 2:孔庙:孔庙杏坛杏坛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 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 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 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 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 地位的越来越高,孔林的规地位的越来越高,孔林的规 模也越来越大。自汉代以后模也越来越大。自汉代以后 ,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 增修过增修过1313次,以至形成现在次,以至形成现在 的规模。的规模。图片图片3 3:孔林:孔林孔子墓孔子墓一.“百家

4、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 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 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 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 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 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 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1.“百家争鸣”的含义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 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

5、 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 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 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 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 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 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 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 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 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 ,尽可以畅所欲言。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 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 并

6、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 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 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 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 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 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 量被称为“诸子百家”。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 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见第二目“孔子及 儒学的勃兴”和第三目“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其思 想

7、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老 子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的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老 子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为”措施,主张 “无为而治”。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 物是庄子。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 “道”,“道”生出天地万物。庄子的散文非 常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如逍遥游等名篇。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反映其思 想的书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他要求有一个 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 ,要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强不 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3.“百家争鸣”

8、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 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 者。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 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 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 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 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 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 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 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 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9、并在日后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 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5.“百家争鸣”的意义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 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二、孔子和儒学1.孔子的身世孔子姓孔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 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 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479年)夏历二 月十八日,享年73岁。孔 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 。子曰:子曰:“ “吾十有五而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

10、天命,六十而耳顺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不逾矩。” ” 论语论语 为政为政孔子说自己孔子说自己15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岁时就立志学习知 识,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识,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3030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 4040岁时已经成为知者;到了岁时已经成为知者;到了5050岁岁 、6060岁,孔子认识到天命了,并岁,孔子认识到天命了,并 且能够顺乎天命了;且能够顺乎天命了; 7070岁时能从心所欲,所做的一切岁时能从心所欲,所做的一切 自然而然正确,这是圣人发展的自然而然正确,这是圣人发展的 最高阶段。最高阶段。

11、孔子的从政经历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 ,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 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 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 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孔子的成就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 了巨大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 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 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 ,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 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的思想“仁”:就是“爱人”,是处理人际关系

12、 的最高准则。“礼”:是指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 关系。“礼”是“仁”的具体规定和体现。“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要求 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 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礼”的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即做 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提倡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2.孔子的思想核心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 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 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 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 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2.孔子的思想核心问题探究: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对

13、不同的人来讲,其 有何不同的要求和表现?从中反映出这一思想 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为实现“仁”,他提出了什 么方法? 不同要求和表现:对统治者来讲,“爱人”就是 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政,爱惜民力,体察民 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对普通 人来讲,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广泛地 理解体贴他人。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方法: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我们大家的为人处世有何启发?(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3)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4)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 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

14、角度上,“换 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主张:一是主张:一是“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每个人要克制自,每个人要克制自 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讲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讲求自 我修养;我修养; 二是二是“ “正名正名” ”,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 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 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名正言顺、贵贱有序。为实现“礼”,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为 什么说它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 面?孔子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 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

15、述他的教育对 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 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 意,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 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 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 是划时代的进步。3.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 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 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 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 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 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因材施

16、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4.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的思 想孟子的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 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 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 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 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 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 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 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 民推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