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0573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思想史才是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百年线索(18401949)184019191949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中国政局184019111927193719451949清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十年内战时期八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和中国近代史 屈辱史抗争史义和团运动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探索史 洋务运动器物变革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政治体制的变革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

2、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带给中国的后果是双重的思潮背景与条件派别 核心主张 主要目的实践及主要影响新思 潮的 萌发洋务 思想维新 思想三民 主义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地主 阶级 抵抗 派师夷长技 以制夷维护封 建统治未付诸实践,标志 着先进的中国人开 始开眼看世界地主 阶级 洋务 派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维护 封建 统治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 民族危机 加深;民 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 展,民族 资产阶级 队伍壮大 资产 阶级 维新 派资产 阶级 革命 派君主立宪救亡图 存;发 展资本 主义戊戌变法, 在社会上起了

3、 思想启蒙的作用 。民主共和救亡图存; 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 资产阶级政 权 辛亥革命,结束 了封建帝制,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清政府 内忧外患思潮背景与条件派别 核心主张 主要目的实践及主要影响打倒列 强除军军 阀阀民主 与科学马克思 主义新三 民主 义毛泽东 思想资产 阶级 激进 派民主与 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 想的统治地位;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新文化运动的 开展;十月革 命的影响;五 四运动的推动。 无产 阶级马克思 主义略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资产 阶级 革命 派无产 阶级反帝 反封建国民大革命运动, 基本上推翻北洋 军阀的反动统治。 工农武装割 据、新民主

4、主义理论等略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提 供了理论基础袁世凯复辟 帝制;民族 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解放国民 思想,实 现真正的 民主政治“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 同愿望;孙中山前 期革命屡次失败;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 帮助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国情 相结合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时期)标志:新民主主义论;七大正式确认为党的指导 思想 继续发展(建国以后) 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 主义改造道路 2.

5、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3.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思想1978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开 动脑筋、实事 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思 想路线; 抛弃“以阶 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1982十二大十三大198719921997十四大十五大第一次系 统的论述 了我国社 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 论和党的 基本路线 。十一届三 中全会明确提出 和使用“邓 小平理论” ,确定为 党的指导 思想并写 入党章。明确经济 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明 确 提 出 建设有 中国 特色 的社会主 义这个主 题。邓小平理论探究3:近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向西方

6、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 族危机日益加剧;(2)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队伍壮大并先后登上历史舞台;(3)外部因素: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渐进性;(4)思想观念: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内容代表创办人性质作用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筹划海防民用工业办新式学堂 与派留学生 出国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制造局三支海军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 容闳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崇厚李鸿章张之洞带资本主义色彩的 封建性企业带资本主义性质 的企业1、培养了一批产

7、业人 ;、一定程度增强了 军事力量;、中国军 事近代化的开端;、诱导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抵制西 方的经济侵略; 、经济近代化的开 端;、打开了改革封建文化 教育制度的缺口;、教 育近代化的开端;军事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教育科技 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务运动动。大事件促进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历程:洋务务运动时动时 期,引进进了大机器生产产,中国开始的工 业业近代化;洋务务运动诱导动诱导 了中国民族资资本主义产义产 生 ,中国经济经济 开始近代化。洋务务运动时动时 期开办办新式学 堂,派留学生出国学习习,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洋务务运动创办动创办 海军军,训练训练 新军军,中国军队

8、军队 开始了 近代化;洋务务运动时动时 期的官僚积积极倡导导西生活西化 。维维新变变法运动动,主张兴张兴 民权权,实现实现 君主立宪宪,虽虽 然变变法失败败,但解放了人们们的思想,促使革命派加 快了革命步伐。也促使清政府实实行新政和预备预备 立宪宪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闸门 ,推动动了中国 政治民主化的进进程,中国政体发发生变变化,君主制被 推翻,实现实现 了共和制;颁颁布了临时约临时约 法,使民 主共和的观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动动了中国民族 资资本主义义的发发展,中国民族资资本主义进义进 入短暂暂的春 天;辛亥革命促使人的思想观观念发发生变变化,人们们社 会生活近代化程度加

9、深,人的形象从头头到脚进进行了 革命。新文化运动动,宣传传民主和科学,用西方文化武装人 的头脑头脑 ,对对知识识分子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 使近代科学在中国进进一步传传播和发发展。五四运动动以 后,马马克思主义义成为为宣传传的主流,马马克思主义义和中 国工人运动动相结结合,中国共产党诞诞生。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一个方向“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 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 以自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10、制民主共和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器物制度民主和科学思想文化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人学习西方从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称 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四洲志、华事夷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洋务派洋务派李鸿章李鸿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1、“德先生” ( democracy)2、“赛先生” (science)思想革命文学革命+陈独秀鲁 迅胡 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

11、20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 想是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 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和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昨天的历程、今天的成就、明天的蓝图,与无数革 命先烈紧紧交织在一起。仰望历史的天空,回溯百年前 的中国,也许得像历史学家告诉的那样:为了深刻地

12、掌 握现在、准确地迈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入地去了解过去 . 一百年前,戊戌变法失败后,避难于国外的 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其一篇时评中写下这段 话来概括当时的中国: “而今于东方大陆,有最大之国,最腴之壤, 最腐败之政府,最散弱之国民.” 当时,古老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创局 。 历史茫茫的沧海,巨澜涤荡;百年悠悠的 岁月,风云际会。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先 进分子,以“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 而不问”相激励,并由此付诸行动他们试探着“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希翼着“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他们小心翼翼投入“变法维新” ,他们为“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 们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

13、、为民所享” 目标的实现苦苦奋斗;在一次次军事的惨败、经济的 衰落、政治的朽、外交的无能后,他们终于发现并欢 呼“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 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他们勇敢地投入对这种革命的学习、模仿、实践 和创新之中。在即将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之前,他们 冷静并坦陈:“夺取 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 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 后头。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邓小平的时代”,全面改革、经济建设、 对外开放,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激发全体 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力和动力所在。这 场伟大的实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做为一个开拓者、探索者,邓小平给中国社会的未来 发展留下了新的课题。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他还说:“马克 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 也是他给世界留下的一笔重要的政治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