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0520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资料的整理 最新教学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与频数分布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二、统计分组三、频数分布表(分配数列)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一、统计表二、统计图授课授课 内容内容第一节 统计整理与频数分布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二、统计分组三、频数分布表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 料1.1.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数据 搜集收集的已加工的次级资 料分散的 零乱的计算范围/ 口径方法不同数据需要条理化/系统化 必须再加工?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整理是按照统计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根 据统计统计对象的特点,对调查的统计资料 进行分组、汇总,使其集中化、条理化、系 统化的活动或过程 。统计整理是统

2、计工作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1.1.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1.1.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 料整理对象收集的已加工的次级资 料主要方法分组工作内容分组后计算总体指标整理目的系统化、条理化的资料 以图、表、指标的形式展现分组很重要,可别 小瞧哦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人们需要系统化的资料才能对总体作出概 括性的说明,揭示出总体的内在特征。 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整理,再完备的统 计调查都是徒劳,统计分析也无从下手; 实现认识飞跃的基础,由个别到全体、由 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 性的转化。 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

3、手段。动态分析的基 础。2.2.整理的意义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审核统计资料。包括:一手资料的完整性、准 确性审核,二手资料的时效性、适用性审核一手资料完整性审核l 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l 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准确性审核l 检查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内容是 否符合实际l 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等3.3.整理的步骤整理的步骤二手资料适用性审核l弄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口径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l确定数据是否符合自己分析研究的需要时效性审核l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这是统计整理的关键问题。进行资料的汇总。这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编制统计

4、表或统计图。统计整理的结果。汇总技术手工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二、统计分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 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 对象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原则穷尽原则、互斥原则例1: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组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含中专)大学毕业 文盲或识字不多 小学毕业 中学毕业(含中专) 大专毕业 大学及大学以上 ()()对总体而言,统计分组是“分”。l即把总体内部具有相对性质差异的各个 部分区分开来 。对总体单位而言,统计分组则是“合” 。l即总体同类单位的集合 注意:统计分组具有“分”与“合”的双 重意义注意:统计分组的组内同质性与组间差异性统计分组是在总体范

5、围内,通过区分不同 单位之间的性质差异,来揭示事物发展的 特征和规律。各组之间必须具有性质上的 差异。因此,统计分组必须准确地确定各 组之间的界限;各组之间的界限应该是质 的变化界限。二、统计分组作用作用1:揭示总体内部结构 作用2:区分和判断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特征 作用3:揭示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作用1:揭示总体内部结构结构:整体的构成部分,各部分关系分 类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城乡结 构城镇23.726.429.036.2 乡村76.373.671.063.8 性别结 构男51.751.551.051.6 女48.348.549.048.4我国人口城乡和性别结构表作

6、用2:区分和判断社会经济现象的 类型特征显示了总体的结构比重:反映了各个组成部分 对总体的影响和决定程度,从而为判断总体的类型 特征提供了依据 。世界 (平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中国 20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2.2 57.882.7 17.388.3 11.778.3 21.763.3 36.721.9 78.136.2 63.81980年世界城乡人口分布比较 单位:%作用3:揭示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收入支出8006009006701000750 1300900150095016001000按某一变量进行分组,来观察与其相关的其他变 量取值的变化特点,从而可以揭示

7、出分组变量与 其他相关变量之间在方向上和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二、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简单分组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品质标志分组数量标志分组分组种类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式变量分组组距式变量分组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简单分组简单分组是指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同一个总体在同一张分组表上,把两 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 数量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也叫变量分组单项式变量分组组距式变量分组组距式变量分组的几个基本概念组限分组的上限和下限组距=上限一下限开口组闭口组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变量的假设 前提是“各组变量在各组内均匀分布 或对称分布”闭口组 :2639岁 下限26 上限39 组

8、中值(2639)/2=32.5开口组 :低于26岁 无下限组 组中值2613/2=19.5您的年龄:低于26岁 2639岁 4059岁 60岁以上开口组闭口组全距与组距等距与异距组限与组中值开口组与闭口组 “名义组限”分组和“实际组限”分组重叠组限“上限不在内”原则 例:学生按成绩分组(分) (1)505960697079808990100(2)60以下60707080809090以上组距 =79-70=9上限:79 下限:70开口 组闭口组组中值组中值组中值重叠组限 值70归于 7080组实际组限分 组名义组限分组组距式变量分组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分组的标志选择1)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的核心问

9、题分组标志是将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 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结合一定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 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最能够反映和决 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 最能够反映和决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标志一是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社会经济问题,应选择最主要 的、基础性的因素作为分组标志 ;如研究我国经济结构 必须选择所有制来来分类;二是研究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时,应选择决定性的因素 作为分组标志;例如,在研究社会分配关系时,应选择 收入水平作为分组标志,来观察消费、社会财富集中状 况等问题 三是具有随机性或偶然性变化特征的现象,应选择相对 稳定或可控制性强的特征作为分组标志。

10、例如,农业与 选择施肥量作为分组标志,来观察产量的相应变化规律 。四是选择客观标准或规定标准作为分组标志 三、频数分布1、频数分布(也叫次数分布) 定义: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 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形成总体中各 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叫做次数分布,分 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 。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比率,又称频 率。 组成部分:一是对现象分的组,二是各 组上变量出现的次数 分类: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分布 数列可以分为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2、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第一步,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找出最小值与最 大值,计算全距。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一般

11、组数确定为5- 7组较好,尽量使用奇数组,避免偶数组,对于同 一资料,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数与组距成 反比例关系,即 第三步,确定各组组限。确定组限时,一般是从最低组的下限开 始或从最高组的上限开始。最低组的下限不要刚 好等于原始资料中的最小值,而应略小于这个最 小值;同样,最高组的上限应略高于原始资料中 的最大值。特殊情况下,确定组限也可以从中间 某组开始。第四步,汇总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绘制 变量数列表。下面举例说明频数分布(次数分布、分配数列)的编 制方法设有50名工人某月份完成生产定额的原始资料如 下(单位:):95 91 114 110 118 133 121 146 117 1

12、25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45 125 136 127 121 118 103 115 115 141 117 123 118 129 136 101 98 113 113 114 119 126 120 93 122 108 101 105 125 116 122 132 128 127第一步,计算全距全距=最大值最小值=14691=55 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组距d=全距/组数=55/6=9.17=10第三步,确定各组组限。 第四步,汇总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绘制频数 分布表。频数分布表按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 组%工人数/人9010041001101011012

13、0151201301313014051401503合计50课堂练习女性通常在多大年龄结婚?一家地方 报纸列出在一周内申请结婚的女性的 年龄如下:30 27 40 30 26 31 24 23 25 29 32 29 22 33 29 46 25 34 19 23 23 44 29 30 25 23 25 27 37 24 22 27 31 24 26要求:进行统计分组并形成分配数列 ,观察内在规律第一步,计算全距全距=最大值最小值=4619=27 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组距d=全距/组数=27/6=4.5=5第三步,确定各组组限。 第四步,汇总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绘制频数 分布表。女性结婚年

14、龄分组资料年龄人数20以下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45以上1 9 13 8 1 2 1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一、统计表 二、统计图一、统计表将统计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就形成 了统计表。从广义讲,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阶段所 使用的一切表格,有调查表、汇总表和分析表。本部 分侧重就表现统计整理结果所用的统计表进行讨论。从统计表的形式上看,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 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此外有些统计表在表 下还增列补充资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 标的计算方法、填表单位、填表人员以及填表日期等 。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的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

15、,用以概括统计表中全 部统计资料的内容。一般写在表的上端中 部。 横行标题是横行的名称,在统计表中通常 用来表示各组的名称,它代表统计表所要 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 纵栏标题是纵栏的名称,在统计表中通常 用来表示统计指标的名称。一般写在表的 上方。 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标题与各纵栏标题的 交叉处。统计表中任何一个数字的内容由 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所限定。统计表的构成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统计表的分类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分组程度不 同,可分为:1、简单表,是指对总体未作任何分组而形 成的统计表,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按总 体单位名称排列的统计表;二是按时间顺 序排列的统计表。2、简单分组表,是指总体仅按一个标志分 组而形成的统计表。3、复合分组表,是指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 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而形成的统计表。统计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1996 1997 1998 1999 200067884.6 74462.6 78345.2 82067.5 89403.6 1、我国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资料:2、年日均创国内生产总值:按产业 和 行业分组国内生产总 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