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69794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师范大学 20032004 学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2004 年 1 月 7 日 (开卷、闭卷结合考试,B 卷)一、阅读理解(20 分) (开卷部分)阅读论纲第一条,并简要解释。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本题目考查学生对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行的革命变革与理论创新核心内容的理解。在回答中,需要提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第二,和旧唯物主义者相反,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第三,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上错误的;第四,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

2、。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计 30 分)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对人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上

3、去考察。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其它社会关系,而其它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同时,社会关系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生产关系,就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究探索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2、简述马克思的道德观。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第一、 道德具有历史性:“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

4、的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 ”第二、 道德具有阶级性:“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自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 ”“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未来利益。 ”恩格斯这段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我们不但了解到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而且了解到反动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的道德观和被压迫阶级、被剥削阶级的道德观是直接对立的,是为着两种不可调和的对立的阶级利益服务的。第三、 道德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觉得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

5、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3、简述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第一、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根源上看,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费尔巴哈反对研究抽象的世界,把自然界和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但是由于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认人的社会实践对改造人和自然界的决定作用,把人看作是纯粹抽象的人、生物学上的人,因而不能真正地了解人的本质。他在批判宗教时,虽然也能正确地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但是在说明人的本质时,又回到了宗教唯心主义立场,用对抽象的人的崇拜代替了对上帝的崇拜。从阶级根源上看,费尔巴哈是

6、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脱离革命实践,一直在乡下过着孤寂的生活,因此他无法理解 1848 年革命的意义,不能随着实践发展而前进。第二、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费尔巴哈没有完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他所没有走的一步是:对抽象的人的崇拜要被对现实的、阶级的研究来代替;历史唯心论要被历史唯物论代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三、论述题(每题 25 分,计 50 分)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共同点:第一,揭

7、露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第二,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设想和试验;第三,唯心史观,从理性出发去理解资本主义和未来世界;第四,有共同的缺陷。缺陷具有共同性:第一,他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但不是从生产方式的运动去认识,而是从“理性”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合乎理性,按“理性“去设想未来社会;第二,他们批判资本主义,但不懂得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因而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阶级力量;第三,他们幻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但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缺陷根源:第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第二,大工业生产未普及;第三,阶级状况不成熟。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同

8、形而上学的对立的?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代朴素辩证法,由古希腊学者赫拉克利特最先提出,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但细节不是很清楚;(2)近代唯心辩证法,代表人物是德国黑格尔,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思恋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由于唯心思想的影响,使得这个阶段的辩证法“不彻底” ;(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主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而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