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8753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9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5 评论评论2016年 2月 26日 星期五“联接中外、 沟通世界” , 这是党的新闻 舆论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48 字 “职责使命论” 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化 背景下、 国际传播格局中, 如何实现这一要 求?这就需要增强对外传播的 “自塑能力” , 通过自身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 塑造好中国 形象, 表达好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 中国创造了令人瞩 目的 “中国奇迹” 。许多实地到中国的人惊讶 地发现, 无论是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进步 幅度, 还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常常与 从国外媒体上收获的印象大相径庭。究其 原因, 是不少国外媒体有意无意让自己的认 知水平

2、落后于中国的发展速度, 这使得国际 舆论格局中常常出现 “” 的反差: 一 个是客观真实的中国, 能够基本呈现今日中 国的改革面貌和发展势头; 另一个则是国际 上部分戴着 “有色眼镜” 人士眼中的中国, 在 他们的观念中, 中国社会仍然保留着几十年 前的单调色彩, 一些人甚至将中国的发展看 作威胁和挑战。 要改变这种局面, 被动地等着别人来塑 造我们的形象是不行的。将一个客观真实 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让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关键在于加强我们自身的国 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 影响力。为什么一些确凿无疑的事实会在 国外舆论中受到歪曲?为什么我们良好的 意愿有时候会遭遇

3、误解?为什么有时候我 们在国际上处于有理说不出、 说了传不开的 境地?除了有时受到恶意的歪曲, 更多时候 还是因为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 “逆差” 。 这些年来, 我们的对外传播取得了令人称道 的成绩, 但同一些发达国家的知名媒体相 比, 我们的嗓门还不够大, 我们的经验还不 够老到, 国际传播对于我们来讲还是一个需 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提高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传播力, 讲故事是 最佳方式。“事实胜于雄辩” , 一个个精彩的故 事, 能更好激发受众共鸣,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 效果。这些年来, 无论是催人泪下的 “感动中 国” , 还是引人入胜的 “美丽中国 寻找最美乡村” , 无论是原汁原味的 “新

4、春走基层” , 还是鲜 活生动的 “深化改革的基层创新” , 都在故事 和细节中, 让受众得到对中国发展的直观感 受。事实证明, 讲好中国故事, 是消融 “语言 壁垒” 和 “文化隔膜” 的最好方式, 是中外交 流的桥梁。通过真实而动人的细节, 使国外受 众了解到中国的历史、 文化及当代社会, 才 能让中国梦得到理解、 尊重和认同。 对外传播需要打开大门, 讲好中国故事 同样需要融通中外, 让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 的受众爱听、 想听, 听有所思、 听有所得。中 国当代作家麦家的小说在西方出版界刮起 “麦旋风” , 就是中国故事、 中国作品 “走出 去” 的一个成功范例。中国每年向海外出口 的电

5、视剧、 纪录片、 动画片等超过 1万小时、 舌尖上的中国 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 在海 外热播、“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涌现大批追捧 中国影视作品的 “华粉” 这些现象都说明, 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正在迅速走向世界、 影响世界, 重新塑造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不 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这一过程推 向深入, 新闻舆论工作大有可为。 讲好中国故事, 更深层次的内涵, 是把 中国故事、 中国发展背后的 “道” 讲清楚、 呈 现出来。我们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 话 语的背后是思想、 是观念, 即中国之 “道” 。 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之 “道” , 也是今日中国 改革发展之 “道” , 还是中国参与世界

6、治理, 和各国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之 “道” 。以生 动的故事、 活泼的语言把这些思想和理念展 示出来, 把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讲述清楚, 才 能扭转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存在的 “认知错 位” , 让我们的讲述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 的源头、 读懂中国的标识。 有学者曾说,“中国” 既是一个国家概 念, 也是一个文化概念。随着中国人越来越 多地走出去、 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中国话 题、 中国故事正在成为世界性的议题。增强 对外传播的 “自塑能力” , 自己讲好, 才能引 导别人讲好, 让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所认同, 让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增强对外传播的 “自塑能力”切实提高新

7、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本报评论部结伴登山健身, 邀亲友一起打球、 游泳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 运动成了不少 人的假日休闲方式。既锻炼体魄, 又能在 交流中增进感情, 体育锻炼的 “魅力值” 正 在不断攀升。然而, 各地体育场馆数量不 足与长期闲置并存的尴尬, 总是会或多或 少地影响到大家的运动生活。正因如此, 当近日有媒体重提这一话题时, 再次引发 公众热议。 增加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呼声, 首先 来自公众的健康需求。目前, 一些地方的 大型体育场馆, 与公众真正的使用需求存 在脱节, 在高维护成本的现实面前, 运营常 常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数据显示, 我 国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中, 标准体育场占

8、据体育场馆总数超过 60%, 但每周吸引超 过 500 人次健身的仅占不到 55%。收费过 高、 管理不善、 发展模式陈旧、 服务理念落 后种种因素的叠加, 使其难以发挥出 应有的辐射效应。 学校的体育场馆和中小型健身场馆同 样面临这个问题。 全民健身条例 规定, “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 体育设施” , 可是, 由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 场馆, 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面积的 53.01%, 目前整体开放率仍在低位徘徊。而中小 型、 社区型健身场馆, 因为总体数量少、 消 费价格不菲, 远远无法满足民众需要。至 于 30多万个小型室外体育场地, 在部分城 市甚至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据调查

9、, 在 20岁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 人群中, 有超过 20%的人认为当前体育场 地设施离期望值 “相差较远” , 有 65.2%的 人希望建设社区 (乡镇) 健身活动中心。“健 身热情高, 奈何场地少” , 可以说, 体育场地 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是制约公众将锻炼计 划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客观因素。唯有继续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 为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搭建好服务平台, 切实解决好场地不足, 设施、 服务配套跟不上需求等问题, 城乡居 民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才有可能 “水涨船高” 。 从这个角度来说, 扫清观念、 体制障碍, 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 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是增进民生福祉, 增强人民获得感的必要之

10、 举。也正因此, 近年来, 国家体育部门多次督促各级政府提供公共 体育服务, 各地政府也逐渐把全民健身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 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 关键在于 “对症下药, 辨 证施治” 。“适合老人、 妇女和儿童的健身路径多, 专项场地少; 适合 晨晚练、 女性和文体合一的利用性场地多, 专用性场地少; 室外场 地多, 室内场地少。 ” 有学者曾用 “三多三少” 概括国内的公共体育 设施配置。体育事业的改革, 需要盘活资源存量, 做好增量文章, 打通影响产业发展的 “肠梗阻” 。当更多的体育场地进入 “全民健 身” 模式, 公众每一份激情、 每一滴汗水, 才能找到释放与

11、挥洒的合 适空间。 “今年笋子明年竹, 少年身壮老年福。 ” 国民的健康, 是国家繁 荣昌盛的基础, 体育运动则是实现健康的最有效投资。人均约 1.5 平方米, 约合 23 张 A4 纸大小的体育场地面积, 比 10 年前增长了 40%, 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从现在起, 相关单位主动 “干” 起来, 老百姓主动 “练” 起来, 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国民身体素 质不断提高的愿景, 必能早日成为我们深以为傲的 “幸福资本” , 工 作、 生活的 “动力之源” 。让国民健康成为幸福资本吕晓勋人民时评R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和 体育产业的发展, 是增进民 生福祉, 增强人民获得感的 必要之举小河

12、静静流淌, 两岸油菜抽薹生长, 远处群山树木葱郁, 真有 陶公笔下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的感觉。这正是我的家乡, 坐落在 湘鄂交界的一个美丽村落。今年返乡, 桃花源式的隔绝状态不复 存在, 一条高速公路与村庄擦肩而过, 也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村 民开始畅想 “生态旅游”“美丽乡村” 的规划。 到村里一打听, 原来镇里在实施 “美丽乡村” 行动, 决定利用村 里山水资源, 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 通过旅游保护自然风光, 带 动村民致富, 同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因而被命名为 “游富美” 计 划。这一项目从去年秋季开始进入热火朝天的实施状态, 听说市 里、 镇里的书记都来现场看过几次, 城

13、里的人周末也三五成群地来 到河道拍照野餐。 绿水青山, 也是金山银山。油菜花开游客来, 我们村庄的美景 中, 最大的特色就是漫山遍野的乌桕树。“乌桕平生老染工, 错将铁 皂作猩红。 ” 其叶, 春夏碧绿青翠, 秋冬红艳粲然, 立冬时节, 整个小 山村桕叶红了, 仿佛燃起了千百支火炬, 烧红了天地间。宜都县 志 记载, 乌桕在宜都已有 1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这些祖祖辈辈 习以为常的好山好水好树好景, 在悠然自得地度过了 1000多年光 阴后, 正在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就像 “50 后” 村支书所言,“游富美” 计划是发挥村级组织战 斗力和组织力的关键, 同时也调动起村里面男女老少、

14、 父老乡亲 的积极性。村里面请来机械作业公司, 清理了 20 公里的河道, 准 备种植 50 亩油菜、 100 亩乌桕树, 而村民的参与热情也分外高 涨。年近八旬的大爷爷被村里任命为 “美丽乡村” 建设的 “河 长” , 负责 5 公里河道的管护和保洁工作, 春节期间还围着火炉组 织儿子、 儿媳讨论 “角色分工” ; 这两年一直在外务工的大伯也回 乡就业, 当上了油菜连片种植 “联系官” , 不仅负责油菜花的种 植, 也负责对外营销、 联系游客。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看好 “游富美” 计划, 准备来年结束背井离乡的漂泊, 尝试从乡村旅游 中获得发展。 心中有梦, 眼前有景, 脚下有路。春节前,

15、 昔日静谧的小村庄 都在谈论乡村旅游的话题。如果能把旅游长远规划和短期利益冲 突讲明白一些, 避免盲目冒进, 做到稳扎稳打, 梦想中的美丽家园 一定会尽早出现在家乡的绿水青山之间。乡村游, 开拓 “新的可能性”湖北宜都杨春滋中国道路中国梦R人民观点R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让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 中国声音, 关键在于加强中国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快提升中 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是中央对扶贫 开发工作的要求。精准扶贫, 关键是精准识 贫, 从而对症下药。我们在湖南各地调研走 访中了解到, 因病、 因残致贫已成为当前农村 贫困的重要原因。如何拔掉因病致贫这

16、一 “贫根” , 成为一道现实而紧迫的扶贫难题。 根据我们调查了解, 一些贫困地区因病、 因残致贫占比高。以湖南省为例, 在全省596 万贫困人口中, 患有大病、 慢性病的人口约185 万, 占比 31%。在有些村, 比如武冈市双牌乡 长托塘村, 甚至接近 50%。在致残原因中, 工 伤致残导致家贫比较常见。外出务工者因对 现代化生产工艺的不专业、 不熟悉、 缺乏安全 防范意识, 加上不少企业安全生产设备的缺 乏, 受伤致残而最终导致家贫的越来越多。一 些原本身体健康的青壮年, 因工伤而失去劳动 能力, 此类家庭极易演化为贫困户。 对农村地区来说, 由于疾病治疗花费高、 报销低, 使贫困家庭难以承受,“小病拖大、 大 病等死” 的情形较为常见。一些原本可以预防 或者及时开展前期治疗就可以缓解的疾病, 最 终因为治疗不及时或无钱就医而拖成大病, 导 致治疗难度更大、 花费更高, 使原本生活条件 相对较好的家庭也容易致贫。此外, 还存在贫 困地区有 “地方病” 的现象。这些地区因环境、 水质等原因, 不同程度地存在 “地方病” , 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